摘 要:文章對新形勢下企業工會工作的加強進行了思考,簡要地介紹了新形勢下企業工會在工作中的問題,并提出了健全企業工會體系、強化民主監督機制、加強維權工作力度、使職工和群眾參與決策以及重視干部隊伍的建設等策略,給出了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企業;工會工作;工會建設
企業工會的主要目的是將企業和職工緊密的聯系起來,使職工能夠獲得應有的權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新的形勢對企業工會提出了新的挑戰,工會應該明確自身的定位,清楚工作的重心和內容,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一、新形勢下企業工會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工會的定位模糊
在實際的工作中,很多企業并沒有明確企業工會的具體定位,以為工會只是企業中黨組織的一個分支部門,并要求工會依附于黨組織進行工作,錯誤的理解了企業工會的作用。還有一些企業將企業工會當做一個普通的管理機構,并不了解工會的特殊性質,甚至將其合并到其他部門中,導致企業工會沒有足夠的獨立性,并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二)工作重點不突出
企業工會的主要作用應該是保障職工的權益,幫助職工參與企業的決策,從而使員工能夠積極地投入到企業的建設中,促進企業的發展。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工會工作的重點內容大多只是在企業中舉辦活動或派發福利,并沒有起到維權的作用。甚至在有些企業中,工會就只是一個掛名部門,直接聽命于企業的管理人員,完全沒有實權,對于職工的訴求無能為力。
(三)維權工作力度不足
目前,企業工會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對于職工的維權訴求通常處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態。企業工會缺少有效地、強有力的維權手段,導致維權的過程十分艱難,最后通常還是需要企業中的其他部門進行幫助,但是企業的其他部門是直接受到企業經營者管理的,因此工會的維權難度較大,而且維權行動未必會有結果,導致企業工會現在的境地十分尷尬;企業都是將獲取經濟利益放在第一位,對于員工的利益并不關注,哪怕企業工會通過努力為職工爭取到了利益,政策也不一定能夠完全落實,工會真正作用往往很難得到發揮;職工與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工資支付方是企業,是否有晉升的機會也需要企業管理層的來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工會是沒有資本與企業的經營者進行談判的。
(四)干部隊伍弱化嚴重
由于對企業工會的重視程度不夠,工會的主席通常是由企業黨組織中的領導兼任,主席本身在黨組織中就有工作任務,在進行工會工作時,難免會有些力不從心。再加上部分企業對工會的定位沒有正確的認識,導致企業工會的人員嚴重不足,且大多身兼數職。這些干部通常都是企業中其他部門的職工,本身對于企業工會的工作并不了解,業務能力不足,使得工會的工作效果有限。
二、新形勢下加強企業工會工作的策略
(一)健全企業工會體系
首先,政府部門應該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工會的獨立性,使其不再依附于企業雇主而存在,讓工會在進行工作時能夠做到真正的獨立自主。其次,要完善工會的體系以及管理制度,加強對工會的內部建設,在工會內部實行選舉制度,并提高工會干部的專業素養,讓工會的體系更加嚴謹,對公會中的干部有更強的約束力。再次,為公會中的干部提供社會福利保障,提高工會內干部的福利待遇,使其能夠全心全意的為工會工作。最后,要明確企業工會的地位,接受地方工會以及同級黨委的領導,在工作以及思想建設上雙管齊下,使工會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強化民主監督機制
民主監督機制在企業的發展中是十分重要的,能夠及時發現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改正。職工做為一個企業的基礎,不僅需要在企業的決策中有一定的話語權,同時也應該對企業的日常管理和生產有監督權、對企業中存在的問題有質詢權、對企業的管理層有建議權。首先,職工應該對企業的經濟行為有監督權,職工可以在日常的工作生產中對企業的經濟行為進行大力的監督,一旦發現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出現了問題,要及時上報,職工代表大會的權利應該較普通員工更為廣泛,例如,可以要求對企業的經濟行為進行檢查,這樣可以充分發揮職工對企業的監督能力,避免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出現違法亂紀等現象,同時,也體現出了企業對職工的重視,能夠增加職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其次,群眾關注度高的問題需要讓職工進行監督,讓職工監督群眾廣泛關注的問題,可以提高企業信息的透明度,使群眾能夠對關注的問題進行全程監督。最后,在進行干部的選拔和任用時,需要職工進行監督,將職工的意見作為干部選拔的參考標準之一,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民主制度的優勢,確保選拔的干部是能夠真正做到為企業好、為職工好。
(三)加強維權工作力度
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是企業工會的責任。第一,企業在進行改革時,應該充分考慮職工的權利,確保改革不會損失職工利益。同時,企業在實施一個新制度時,應該明確制度對職工的影響,將保障員工的基本福利待遇作為最基礎的條件。在進行改革或創新后,要積極聽取基層職工的意見,了解職工真正的感受和訴求,并以此來判斷政策是否科學合理。
第二,確保合同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堅持簽訂平等合同,通過合同和契約對企業和職工之間的勞動關系進行規范,確保職工的利益能夠得到保障;工會應不定時地對企業進行檢查,確保合同上的內容都得到了落實,防止出現侵害職工權益的現象;工會應該加強對勞動糾紛的調解工作,重點對此類現象進行預防,從源頭上杜絕勞動糾紛。
第三,工會應該幫助職工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因此需要關系職工的心理狀況。有時職工的問題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工作人員需要對其有足夠的耐心,并予以重視,為職工排憂解難。同時需要注意職工的勞動量與所獲得的物質利益否是否相符,確保職工能夠得到自己應有的工作報酬,嚴格遵循按勞分配的原則。關注職工的家庭狀況,對家庭條件格外困難的職工,要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優惠,同時建立扶貧幫困的制度,為職工減輕家庭的重擔,使其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來,使職工能夠對企業有歸屬感。
(四)加強干部隊伍的建設
第一,明確工會干部在工作中的職責和職能,并充分發揮工會的作用,改變工會現在的狀態,將工作的中心轉移到主要任務上來,對自身的工作內容進行研究,清楚企業工會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并為此而努力。
第二,在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勇于創新,將企業工會原本組織活動、派發福利等工作內容的重要性降低,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更有意義的工作上,為職工和企業作出貢獻。在創新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問題,工會干部應該有恒心、有毅力,用創造性的思維來解決問題,完成工會的使命。
第三,要樹立起法律意識,在工作的過程中做到守法、合法。同時還要學會調查研究,當職工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問題并向工會尋求幫助時,工會人員應該對具體情況進行詳細地調查研究,然后再給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確保工作的準確性。
(五)使職工和群眾參與到決策中來
企業發展的好壞與職工的自身利益有著很大的關聯,職工也希望企業能夠健康穩定的發展,因此企業可以讓員工參與到決策中來。
首先,企業需要先提高內部信息的透明度,讓職工能夠對企業的事物有著基本的了解,享有知情權。要通過多種渠道將目前企業所面臨的形勢、困難向職工公開,只有了解企業所處的狀況,職工才能夠提出合理的建議,幫助企業更好的發展。
其次,工會應該推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使職工能夠在企業的重要決策中有一定的話語權。凡是涉及企業發展重要事項和關系到職工切身利益的事情,都需要職工代表大會進行把關,相關文件需要經職工代表大會的批準才能夠執行,充分尊重職工的意見。同時,給予員工代表大會一定的權力,使其能夠真正的在企業的決策中起到作用,避免將職代會制度流于表面。
最后,應該注意企業日常管理中的民主管理。企業工會要時刻關注社會的發展,了解市場的新形勢和政府的新政策,并將其融入到自身的工作中,突出工會的工作重點。將職工代表大會的功能進一步延伸出去,力求員工能夠參與到決策從制定到實行的整個過程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工會的主要職責是確保企業中的職工能夠獲得應有的權益,并參與到企業的建設中來。企業工會要明確自身的根本任務,在進行工作時一切以職工的利益為核心,幫助職工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問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盧丙申.新形勢下加強與改進企業工會工作的思考[J].山東工會論壇,2017,23(02):42-44.
[2] 魏密.新形勢下加強企業工會工作的思考及對策[J].石油政工研究,2016(05):59-60.
[3] 姜衛紅.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企業工會工作的思考[J].工會信息,2016(24):24-25.
作者簡介:杜臘梅(1982- ),女,本科,中級政工師,研究方向:工會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