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為宇

2019年11月29日,證監會答復全國政協提案:積極支持各類國有資本通過認購優先股、普通股、可轉債、次級債等方式注資證券公司,推動證券行業做大做強。
我國證券行業經歷了30年的快速發展,為了擴大券商的業務規模,搶占創新業務紅利,證券行業對于提高杠桿水平的呼聲很高。必須客觀地認識到,證券公司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交易模式日益復雜,高杠桿也伴隨著高流動性風險,必須有相應的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才能規避風險,增加證券公司風險抵御能力才是證券行業做大做強的根本。
證券公司在開展某項業務前需要進行壓力測試,將壓力測試場景與流動性風險應急演練相結合,既可以提高壓力測試的真實性,又讓流動性風險應急演練更加貼近公司實際情況。本文有針對性地論述了中小券商選取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的情景,進行流動性風險應急演練的過程。
金融究其本質是通過資產和負債的錯配放大杠桿,獲得超額收益,因此流動性風險的爆發往往是由于資產和負債錯配產生的流動性枯竭所導致的。
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是一個靜態的系統,檢驗該系統的有效性非常關鍵,因此流動性風險應急演練是證券公司動態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認為一個高效健全的流動性風險應急演練體系,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一、流動性應急演練管理體系的建立
(一)打造健全的組織架構、決策流程
應該建立由證券公司主要負責人牽頭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明確流動性風險的負責部門、稽核部門;明確前中后臺部門負責人為流動性風險的直接責任人。
設置獨立于日常業務審批體系的流動性風險決策流程,能夠第一時間進行決策并執行。審批流程的備崗經常被忽視,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備崗安排,當審批人無法取得聯系或無法及時做出審批的情況下,應及時啟動備崗人員審批,避免由于審批時間的拖延造成的操作風險。
(二)流動性風險管理制度具有可操作性
公司應制定流動性風險管理制度,確定流動性風險管理目的、方法、審批流程及相應職責。通過不斷跟蹤保證制度的落實和貫徹,最重要的是:不能機械僵化地使用證監會標準版監管制度設計指標、方案,應該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定制具有公司業務特色、能夠真實反應公司流動性風險情況的管理制度體系,并在每一個會計年度定期更新修改風險管理制度。
(三)構建可靠的風控信息系統、量化的風控指標體系
我國各證券公司的業務規模、優勢業務、風控導向差異較大,必須根據公司的資產負債規模、業務復雜程度、資產錯配情況、衍生品交易規模建立相匹配的風控信息系統、指標計算模型。該系統需要對流動性風險數據進行跟蹤、計量、識別、監控、判斷、預警。系統必須定期校驗、更新并進行有效性測試。
流動性風險管理部門必須定期確定風險容忍限度、風險敞口限額等指標,采用測試、分析等多種手段暴露風險環節、量化風險耐受能力,達到合理地分配公司資源的目的。
證券行業標準的風控指標體系對于一些“小眾特色業務”所帶來的風險重視程度不足,標準風險控制指標不能滿足券商的特色業務風險管理需要,因此建立有公司特色又切實可行的風控指標體系需要對標準風控指標進行不斷完善,應提高對公司特色業務流動性風控指標的重視程度。
(四)建立流動性風險報告制度、應急預案
應建立流動性風險報告制度,從制度上保障信息傳遞的及時性。業務部門是流動性風險傳導的源頭,流動性風險管理部門應加強與業務部門的溝通協調,指定業務部門專人負責數據收集整理、及時報告業務異常情況。
一旦發生流動性風險,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建立應急處置小組,及時收集整理相關信息,迅速做出決策,監督、檢查應急措施的落實情況,如流動性儲備資金的調度工作、備用融資渠道的啟用等,指導協助各部門做好突發事件的防范、應急處置工作。
二、流動性風險應急演練應包括如下步驟
(一)應急演練計劃、應急處置方案
公司應該每年定期開展流動性風險應急演練,評估異常情況下公司短期流動性不足的耐受能力,在上述情況下需保證30日持續經營。
應急處置方案一般應包括如下關鍵點:
1.通知各業務部門暫停業務資金的使用,壓縮業務規模,降低公司杠桿水平;
2.立即上移各業務部門資金支出審批權;
3.各部門及時與具有授信的金融機構進行融資詢價;
4.根據公司具體情況有序安排資金支出。
由于中小型券商資金管理部門(計劃財務部)人員較少,沒有配備交易人員,在突發事件時一般需要委托業務部門交易員進行交易操作。考慮到業務部門融入資金額度、交易審批管理流程,難以滿足突發情況下的快速融資需求。因此,資金管理部門(計劃財務部)應有相應人員作為交易員備崗并具有相應操作權限。該備崗人員應每年定期對相應軟件、系統進行一定次數的實際操作。
(二)場景選擇
傳統經濟業務、投行業務(包銷業務發生概率較小,考慮到篇幅問題,本文不做詳細闡述)、投資咨詢業務對資產負債表影響較小,因此流動性風險較低。與之對應的是近幾年高速發展的創新、重資本、長周期業務,上述業務流動性風險高發。
隨著近幾年證券行業創新業務的不斷出現,固定收益業務、資產管理業務、信用業務(融資融券、股票質押回購)、收益權轉讓業務規模迅速增加,上述業務日趨復雜、衍生程度也越來越高,尤其是信用業務(融資融券、股票質押回購)與收益權轉讓業務,二者關聯度較高,極易產生連鎖反應。
如:融資融券業務的杠桿交易屬性決定了其流動性風險控制難度較大,一旦標的股票出現連續跌停,大量賣方出現,券商和融資客戶很可能出現無成交價格、無法平倉的情況。反之,在標的股票出現連續漲停的情況下,融券客戶也會出現無法買券回補的情況,即便標的股票沒有出現連續暴漲,市場依然無法提供足夠的券源。類似的還有約定式購回、股票質押回購等創新業務,均具有高杠桿的屬性,應重點關注。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并不占用自有資金規模,在銀行及信托行業并未打破剛兌的氛圍中,證券公司缺乏打破剛性兌付的勇氣,同時為了維護公司及股東聲譽,絕大部分券商對于資管產品的收益率及資產安全存在著隱性承諾,因此不應該忽視表外支付義務產生的流動性風險。
有鑒于此,在進行流動性風險應急演練時,應在上述類型業務中選擇相應的場景進行測試、演練。
(三)形成報告,提出整改建議
完成應急演練后應撰寫分析報告,重點分析如下:
1.應急演練復盤。應急演練開始后,各部門、經辦人員是否嚴格按照應急處置方案進行操作,審批流程效率如何?須將每個流程節點消耗時間精確到分鐘。重點分析消耗時間最長的環節,判斷該環節是否可以優化?
2.優質流動性資產的儲備是否充足,變現速度如何?
優質流動性資產除了要滿足變現速度的要求,還要兼顧成本要求,要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不能為了變現速度而忽視價格成本。既在做出是否是優質資產的判斷時,不能只根據變現速度而忽視成本。
3.融資渠道、方式、額度使用情況集中度如何?是否過度依賴某一渠道、方式、額度?
4.應急處置方案展開后,由于暫停公司業務、資金上收,是否伴隨產生了其他風險?如交易違約、新增應急融資成本。應將風險、損失、成本分解到每個環節,逐一列示。判斷風險、損失、成本是否可以避免、降低?
通過對應急演練進行分析,確定風險點和薄弱環節,形成報告提出整改建議提交公司經營管理層。
(四)整改措施落實跟蹤
報告報送經營管理層后,經討論形成相關決議,應重點跟蹤整改意見、措施的落實情況,下一次應急演練重點測試本次應急演練出現的問題。
本文探討了流動性風險應急演練問題,由于篇幅有限,只能籠統地介紹了幾種風險高發場景,未能對證券公司的流動性風險逐一闡述,后附證券公司主要流動性風險表,供大家參考。
(作者單位:華寶證券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