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寰宇
或有事項作為上市公司中重要的一項不確定事項,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都會因為其存在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上市公司或有事項披露的行為進行規范,可以使披露的信息更加真實、有效,從而滿足信息使用者和監督管理部門的需要,有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有序發展。本文提出了或有事項披露不夠完整、或有事項披露位置不夠規范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從公司內部和外部分別進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對相關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保護和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一些積極的建議。
一、前言
在公司日常的經營活動中,或有事項作為一項相當重要的不確定事項,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于上市公司來說,相關的信息使用者和監督管理部門一般只能通過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年報等信息對或有事項等不確定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完善的信息披露體系不僅可以滿足信息使用者和監管部門的需要,也是我國資本市場有序發展的必要條件。但是我國或有事項披露還存在相關體系制度不完善,處罰力度不足等問題,這也導致了上市公司對或有事項的披露出現披露不夠完整,披露位置不規范,預計負債確認不夠充分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有必要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或有事項的披露,加強對違規行為的監督和處罰,促使披露信息更加真實、有效、可信。
二、上市公司年報中或有事項披露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或有事項披露不夠完整
或有事項的種類復雜多樣,包括債務擔保、未決訴訟及仲裁、承諾、售后服務預計、產品質量保證、回購等。從披露類別來看,前三者多數公司能夠做到披露,而其他要素上公司的披露有所欠缺。從披露的具體每個事項來看,多數公司的披露不夠詳細,多數公司只對或有事項的成因和內容進行簡單介紹,并不提及可能產生的影響。投資者可能會因為該項要素披露的不夠完整而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使其利益受到損害。
(二)或有事項披露位置不夠規范
在財務報表附注中,盡管有單獨列出的“承諾及或有事項”項目可供公司對或有事項進行披露,但是也沒有限制公司將或有事項在附注中的其他部分分散進行披露。存在上市公司不把或有事項披露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承諾及或有事項”項目之下,而是將其在報表附注的其他位置進行披露。這種情況的出現雖然會相應減少公司集中披露或有事項的所受到的影響,但是使得信息使用者獲得相關信息更加困難,提升了公司對真實的財務狀況進行隱瞞的可能性,從而對投資者的知情權和決策造成不利影響。
(三)預計負債確認不夠充分
若或有負債確認為預計負債,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之中單獨列出項目表明其余額及發生額,并在財務報表附注中對預計負債的項目和具體內容進行詳細的解釋,而在利潤表中也需要反映扣除補償金額之后的確認預計負債的費用。根據會計準則的要求,在達到預計負債確認的三個條件時,就應該對預計負債進行確認,并且在財務報告中進行披露。但是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債務擔保事項、未決訴訟及仲裁事項等或有事項,公司可能敗訴或存在可能需要歸還的款項時,卻沒有進行預計負債的確認,這樣會使公司隱瞞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同樣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
(四)債務擔保事項披露不詳細且關聯方擔保情況嚴重
債務擔保在公司中經常可以見到,可以說是上市公司中最重要的或有事項。但是在披露債務擔保事項時,仍存在許多的問題。一方面,對債務擔保事項的披露都是很簡單的,有許多重要的擔保因素,如擔保的期限、原因,被擔保單位的財務狀況等都未進行披露。另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存在關聯方債務擔保且數額較大,但是卻沒有對預計負債進行計提,這樣的做法違背了公司應當遵循的謹慎性原則,最終會對投資者的決策造成影響。
三、上市公司或有事項披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上市公司在或有事項披露中出現的多項問題,既反映了我國在或有事項的研究上還不成熟,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也反映了企業內外部環境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為有效解決或有事項披露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并為今后公司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內外部環境,需要對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一)公司內部因素
或有事項的發生存在不確定性,且結果是由未來的情況決定的,這也就導致了公司在處理或有事項時需要進行主觀的判斷。而公司為了未來的發展利益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可能會隱瞞對自身不利的信息,這就會導致信息使用者無法獲得所需的信息。同時,由于有些上市公司內部沒有對或有事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無法對或有事項進行有效的界定,從而在內部控制和審計時,忽略了或有事項的披露行為,也沒有對相應的披露行為做出規范。
(二)公司外部因素
首先,或有事項披露的理論體系不夠健全。盡管國家在2006年頒布了新的會計準則體系,并在其中對或有事項進行了規范,但是同出臺的多部法律一樣,準則僅是對或有事項披露制定了一個框架,并沒有對具體操作和細節進行解釋和規范,這就可能導致問題的發生。
其次,公司的監督體系也不夠完善。目前階段,盡管《公司法》和其他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的法律法規等都對上市公司或有事項的披露做出了要求,但是沒有對其進行具體的規定,操作性有很大局限,這也導致了監督管理部門難以根據法律法規對公司或有事項的披露進行相應的監督。
最后,違規處罰的力度不足。因為或有事項的不確定性,監管部門獲取公司違規披露或有事項的證據不足,導致公司的違規行為難以被發現。即使公司的違規行為受到了發現和揭露,但是卻沒有一個完善有效的機制對其進行追究和處罰,公司違規成本較小,在或有事項披露時進行隱瞞,也會對公司的長遠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四、上市公司或有事項信息披露對策分析
(一)對或有事項披露體系及方式加以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