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中指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要健全“三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與此同時,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在進行鄉村治理時,村規民約作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和農村基層基礎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特定的功能,但就村規民約發揮功能的實際情況來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村規民約功能發揮還存在著一定的實踐困境,因此,本文立足于目前影響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村規民約功能發揮的實踐困境,并積極探索出提高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村規民約在推動邊疆少數民族鄉村治理發展過程中功能發揮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村規民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功能
自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對農村治理體系提出了現代化的要求。目前,村規民約作為農村基礎基層治理重要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調解維護農村內部秩序和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村規民約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揮功能的現實情況入手,從中分析了影響村規民約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功能發揮的因素,同時為今后如何促進村規民約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功能的有效發揮,探索出可行性建議。
一、村規民約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治理的功能分析
(一)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功能
在少數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中,流傳著各種各樣的神話故事、道德故事,并在少數民族鄉村治理的過程中將這些美好的神話道德故事融入到治理的習慣法中,以此來潛移默化地影響村民思想和行為方式并借此來對本民族鄉村進行治理。現代的少數民族的村規民約是對其之前的習慣法的繼承,并在現代鄉村治理的過程中,把不相適應的少數民族習慣法剔除,留下優秀并適宜的習慣法內容,并在此基礎上盡心修改完善。在此基礎上,可以實現傳統的少數民族文化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使制定的村規民約得到了村民的信服與認同,并在此基礎上得到了村民的遵循,有效地促進了對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保護與傳承。
(二)鄉村秩序規范功能
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村規民約的維護與落實需依靠“熟人社會”的輿論與評價來保障村規民約的順利實施。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村規民約最凸顯和主要的功能便是對鄉村秩序的一種規范整合功能。目前,在少數民族村民用本村所制定的村規民約治理鄉村時,其在日常生活中少數民族村民早已將村規民約潛移默化的作為自己內心的一種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規范和引導村民的言行舉止等,如果某個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不規范,出現不良惡習等情況時,那么產生該行為的個體將會承受村民對自己的譴責,不但是個人形象將會受到影響,還會受到輿論的壓力,自身的信任等將會受到質疑。因此,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村規民約可以規范村民的行為和引導鄉村有序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基層民主自治鞏固功能
邊疆少數民族的村規民約是由本民族的民族精英代表、村兩委基于本村、本民族的共同利益訴求來制定的,并通過村民大會表決通過的村內規范與公約。在制定村規民約的過程中調動了少數民族村民參與村中事務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調動了村民政治參與的熱情,做到了村中本民族人真正地當家作主的權利,喚醒了村民們對自己事情的主動性,拿回了發言權,將自身訴求表達出來的過程。以上均是一種少數民族村民政治參與的重要表現形式,是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基層政治民主化進程的重要推動力,從而實現鞏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基層民主的自治功能。
二、村規民約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功能發揮的困境
(一)村規民約民族性的弱化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村民進城打工,受到現代進城的影響,逐漸對本民族文化關注與學習變少,甚至部分邊疆少數民族孩童對本民族文化的傳承已出現斷節的狀態。因此,對保護民族特色文化的任務任重道遠。但就目前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村規民約來說,基本與一般鄉村的村規民約內容基本相似,并沒有突出自己本民族特色文化融入到村規民約當中,而殘存的民族習慣法也已被逐漸拋棄,對習慣法的優秀內容與精神也被人們所逐漸遺忘。因此,在邊疆少數民族制定本民族的村規民約時,并沒有把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與民族精神融合到村規民約當中,對本民族特色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傳承已逐漸弱化,導致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村規民約與一般鄉的村規民約趨于相同。
(二)村規民約治理的有限性
村規民約的有限性既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村規民約的特點,同時也是影響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村規民約功能發揮的影響因素之一,主要表現在:第一,執行力度欠缺。由于村規民約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村民共同來制定出來的規范公約,在執行的過程中,或者是在治理的過程中,是依靠道德約束力來執行和治理的,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因此,單靠一種道德約束力來規范村民行為和治理鄉村,其執行力是有限且極易受阻,達不到應有的效能。第二,執行內容的落后性會導致村規民約發揮效能的有限性,導致了在處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突發事件時,顯得村規民約在治理的過程中針對性不強,還明顯了帶有處理問題時的滯后性,致使村規民約并不能有效地解決和治理少數民族鄉村問題。
三、促進村規民約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功能的有效發揮
(一)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功能
實現有效地邊疆少數民族鄉村治理的規范性與有序性,我們應堅持黨建引領的原則,首先應把黨的大政方針政策與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結合在一起,在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幫助指導下,切實銘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真正地選優配強村干部,特別是村支部書記。我們必須要充分發揮鄉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要發揮邊疆少數民族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帶領少數民族村民制定行之有效且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村規民約,讓少數民族村民心里信服認同并自覺執行。
(二)切實提高村規民約制定主體法律素養水平
切實加快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基層法制建設的進程,切實完善村規民約制定的內容,在制定的細節上進一步完善,擴大行為覆蓋面,實現其對法律的補充,從中增強其合法性。但地處邊疆的少數民族地區由于部分村民的文化素質偏低,對于本村的村規民約制定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對于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村兩委班子成員、民族精英、村民代表等我們應提高其法律意識,帶動全村人民學習法律知識。為此,可以通過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基層政府來舉辦法律知識的相關講座,開展村兩委班子的法律知識業務培訓,提高村干部自身的法律素質,強化村務監督的知識教育等,以期提高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村規民約制定主體的法律素養水平。
(三)強化政府對村規民約的引導與監管
作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村規民約,在進行鄉村治理時,村規民約在其規范村民行為和維護鄉村秩序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我們還需強化政府對村規民約的引導與監管。第一,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政府應委托司法機關對各個民族村所制定的村規民約進行備案與審查,不但要對其內容進行審查,還應對村規民約制定的程序進行審查是否合法,如有問題,則立刻下令整改,審核通過并進行備案。第二,政府還應對各民族村的村規民約的執行進行監督,避免防止出現濫權謀私的違法行為等。
四、結語
黨的第十九大次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健全“三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這一提出為我國鄉村治理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我國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鄉村治理的成敗關系著國家的繁榮與邊疆的穩定,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自治的時候,村規民約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既有鄉村治理的功能,又能體現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因此,只有因地制宜采取相應的方式方法將影響其發揮功效的因素淡化直到消除,我們才能真正意義上發揮其功效。
參考文獻
[1] 徐勇.Governance文章治理的闡釋[J].政治學研究,1997(01).
[2] 王日根.明清基層社會管理組織系統論綱[J].清史研究,1997(02).
[3] 安廣祿.我國最早的鄉規民約[J].今日農村,1998(04).
[4] 張廣修文章張景峰.村規民約論[J].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5] 謝暉.當代中國的鄉民社會、鄉規民約及其遭遇[J].東岳論從,2004(04).
[6] 張明新.鄉規民約存在形態芻論[J].南京人學學報,2004(05).
[7] 賀雪峰.鄉村治理研究與村莊治理研究[J].地方財政研究,2007(03).
[8] 彭忠益,冉敏.鄉村治理背景下村規民約發展的現實困境與重塑路徑[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6).
作者簡介:莫志敏(1995- ),女,云南龍陵人,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7級民族政治與公共行政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政治、鄉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