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蘋蘋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加快,生活垃圾傾倒、農藥化肥濫用、禽畜糞便亂排等現象給鄉村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基于此,文章就鄉村環境污染現狀以及存在的污染環境治理資金缺乏、污染環境治理配套設施不全、污染環境治理監管落實困難等進行剖析,結合國外的經驗與啟示,提出了優化環境治理設施、加大環境治理資金投入、提升村民環境治理意識等解決方案,以期實現鄉村環境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但我國鄉村環境污染問題卻日益嚴重,生活垃圾的丟棄,農藥、化肥的濫用,環境的無節制破壞,造成了嚴重的生態污染,嚴重威脅鄉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而現在我國對鄉村環境污染尚不夠重視,治理體系不夠完善,需要深入分析問題成因和處理對策。
一、鄉村環境污染基本概述
鄉村環境污染嚴重,污染來源也是多種多樣。這既增加了環境治理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環境治理難度
(一)鄉村環境污染主要來源
1.生活垃圾。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塑料、廢舊衣物、建筑材料,甚至經常出現附近城鎮無法處理的生活垃圾傾倒于農村荒地。2.化肥農藥。化肥農藥的高量使用,形成土地殘留污染物。3.禽畜養殖。4.秸稈燃燒。每年秸稈燃燒產生大量煙塵,直接排放于空氣當中。5.民用散煤。
(二)鄉村環境污染的大致分類
1.土地污染。生活垃圾的積聚、農藥化肥的積累,大大改變了農村的土壤環境,破壞土壤菌類環境,使得很多植物昆蟲消失。2.水污染。一些生活垃圾包括廚余垃圾直接排放至河溝,水體的富營養化直接破壞了魚類的生活環境,有些甚至散發著惡臭。3.空氣污染。
二、鄉村環境污染問題存在的原因
鄉村環境污染問題癥結可以用“沒錢管、沒人管、沒法管”來概括,具體說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污染環境治理資金缺乏
治理水污染方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趙暉曾指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資金投入巨大,我們粗略測算,一個農民一年生活垃圾處理費用是55元,而一戶農民家庭污水處理裝置光建設費用就需要一萬元,當前還有1.6億戶農戶未實現污水處理,粗略計算還需要投入1.6萬億元。”治理垃圾污染方面,按照“村收集、鎮轉運、縣(市)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理模式,農村垃圾每年的清運費用(含村內保潔和鎮轉運費用)平均約1000元/人(農民)。至于治理空氣污染,更是需要各個地區的協同治理,有形無形的資金消耗巨大,因此,資金缺乏已成為鄉村環境污染治理的共性問題。
(二)污染環境治理監管落實困難
第一,環境治理監管部門方面,就縣級機構而言,基本都設立有環境監管部門,但是,基層鄉鎮地區,卻沒有設置相應的環境監管部門,這使得鄉村地區長期缺乏必要部門進行環境監管,監管力量極其薄弱,一方面,鄉鎮的上一級——縣級環境監管機構薄弱,人員配備不足,無法對鄉鎮的環境污染現象進行有效扼制,杜絕環境污染現象的出現;另一方面,環境監管執法缺乏資源保障,大部分縣級地方政府財政吃緊,能夠用于環境監管的資金更是少之又少,資金的不足,與廣大的鄉村環境監管范圍形成鮮明的對比,因此,只依靠縣級環境監管部門的執法,人力、物力、財力等配置的滯后,也進一步導致了鄉村基層區域環境監管舉步維艱。第二,環境保護監管法規方面,良性發展的環境治理,一定要有完備的法規制度和嚴格的監督體系做支撐。應該在中央法律法規的指導下,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完善地區的環境法制法規,確保環境保護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村民主體意識缺失,環保觀念淡薄
村民生活在鄉村,鄉村環境的優劣,村民應該是最直接的受眾,但是在鄉村環境的發展變化中,卻往往存在著村民缺乏自覺保護環境、環境保護意識生態理念淡薄的情況。一些村民或者是礙于熟人的情面,對村中破壞環境的行為無動于衷而不加以制止,一部分村民凡事只看個人利益,不管大家如何,這種集體觀念、大局觀念的缺失,與自私自利結合在一起,就導致了村民們只看見自己,看不到環境的好壞對自身生活的影響,看不到鄉村環境的直接利益人就是村民自己的現實,村民這種主體意識的缺失,也就使得村民面對侵害環境、污染環境行為的時候,表現出的是淡漠與無所作為,這些都助長了污染環境行為的層出不窮。
三、鄉村環境污染治理對策分析
面對鄉村環境污染越發嚴重的現狀,從村民、政府機構、政府資金等方面不斷完善,推進鄉村環境治理的優化。
(一)提升村民主體意識與環保意識
鄉村生態環境治理、環境的凈化離不開村民的自發自覺,保護與努力,村民主體意識與環保意識的提升通過以下途徑實現:一方面,政府通過加大宣傳力度、豐富宣傳方式來提高農民對保護鄉村環境重要性的認識,調動農民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的自覺性,讓村民認識到自己是環境的主人,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樹立村民激發治理環境的自覺性,真正發揮村民在鄉村環境保護中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政府協助村民成立鄉村環境保護組織,以村里的有能力的、有動員力的人組成村級的環境保護小組,進行村莊的環境保護協調和監督工作。環境保護小組以村民為主體,以自愿、自治和民主管理的原則建立起來的,為優化環境保護而努力,為治理環境污染獻計獻策,動員所有村民參與到環境治理中來。
(二)完善環境治理監管體制
完善環境治理監管體制,一方面,需要完善環境治理監管的機構。以湖南省瀏陽市為例,在市政府的主導下設置了統領地區環境事務大局的環保局,其下又增設許多大大小小的分管部門,負責具體環境事務的處理,如設置工業園分局、環境保護監測站、環境監察大隊、自然生態保護科、法制監督科等。上級政府的職能明確細化,對鄉村環境的綜合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機構平臺;一方面,需要優化環境治理監管機制。機構的運作需要機制的優化作為保障,在環境治理監管中,法律、法規、各項制度的完善至關重要,做到有章可依,才能對污染環境的人、事起到威懾懲戒的作用,才能杜絕環境污染的惡化。
(三)落實環境治理資金保障
環境治理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特別是如果污染了再治理需要的資金就更多,這就需要:一方面,鄉村環境治理需要的資金支持離不開上級政府的財政支持。這就需要上級政府在財政預算時,適當增加對鄉村環境治理的財政投入,也可以爭取更多的專項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在財政支持的基礎上,增加新的資金來源才應該是環境治理長期化的長久之計。鄉村環境污染治理方式、方法和深度的推進離不開地方財政支出的投入,因此,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可以對涉及高污染行業的鄉鎮企業適當調高排污費用的收取,并將其納入鄉村環境污染治理資金體系,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還可以采取貼息、免稅、優惠等一系列形式來豐富政府資金的融資渠道與平臺,保證鄉村環境污染治理資金的有效供給。
鄉村振興不僅僅指經濟的發展,更是農村面貌的改觀,鄉村經濟的發展,村民素質的不斷提高,鄉村優美的環境,直接關系著村民的生活美好程度,鄉村環境的優化,不僅體現了村民在物質生活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更能夠給村民帶來心理的滿足。鄉村污染問題的治理,是事關國土安全、民生民計的大事,鄉村振興中的生態文明建設更是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者單位:洛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