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 2019年我國外貿突破31萬億元,民企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盡管去年全球經濟表現低迷,我國外貿進出口仍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1月14日,海關總署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1.54萬億元,比2018年增長3.4%。其中,12月的外貿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都創下月度歷史峰值。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結構有所調整,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
過去的一年,我國對東盟進出口4.43萬億元,增長14.1%,對美國進出口3.73萬億元,下降10.7%。東盟取代美國,躍升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
我國仍有望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
2019年,我國以人民幣計價的外貿進出口仍有3.4%的增速。海關總署副署長鄒志武在1月14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去年我國仍然有望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
對于外貿平穩增長的原因,鄒志武分析稱,首先,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從前11個月數據來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加了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2%,全年國內生產總值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增速明顯領先于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其次,我國經濟整體韌性比較強,這在外貿領域也同樣體現。去年有實際進出口活動的外貿企業達49.9萬家;2019年民營企業也首次超過外資企業成為最大的外貿主體,其中出口占比更是超過了50%。
此外,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釋放。2018年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以及規模空前的減稅降費政策,有效降低了企業負擔。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報告,2019年我國營商環境跨境貿易指標全球排名在2018年提升32位的基礎上,再次提高了9位,升至全球第56位。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12月當月的外貿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都創下月度歷史峰值。數據顯示,當月進出口規模達3.01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其中,出口達1.67萬億元,增長9%;進口達1.34萬億元,增長17.7%。
不過,關于2020年的外貿形勢,鄒志武坦言,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和風險挑戰顯著增多,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依舊嚴峻復雜。“但隨著國內‘六穩政策措施繼續落地見效,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外貿結構不斷優化,動力轉換加快長期趨勢沒有改變,預計2020年我國外貿有望繼續保持總體平穩增長態勢。”
貿易伙伴位次改變
2019年,我國主要貿易伙伴位次發生變化,我國對東盟進出口4.43萬億元,增長14.1%;對美國進出口3.73萬億元,下降10.7%,東盟躍升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長期來看,這是中國不斷加強與東盟地區經貿合作以及中國產業升級背景下,東盟與中國的產業融合程度不斷加深以及中國消費升級加強了對東盟商品吸收能力等因素綜合的結果。
鄒志武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去年從11月、12月份開始,自美進口已經有了恢復性增長,特別是12月份進口了788.3億元,增長9.1%,其中農產品進口141億元,增長2倍;汽車進口2.3萬輛,增加1.5倍。去年12月6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相關企業的申請,開展了大豆、豬肉等自美采購商品加征關稅的排除工作,對排除范圍內的商品采取不加征反制關稅的措施等,12月當月,進口美國大豆、豬肉等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我們相信,隨著中美即將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不但對中國、對美國以及全世界,不論對貿易還是對今后經濟的預期,都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鄒志武表示。
民企成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
實際上,去年我國外貿進出口不止總量增長,結構也有所優化。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達18.61萬億元,增長5.6%,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9%,比2018年提升1.2個百分點。
此外,2019年,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鄒志武介紹稱,2019年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達40.6萬家,比2018年增加8.7%。同時,中部、西部地區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分別達28.3%和22.4%,增幅均比東部地區高。此外,民營企業對新興市場開拓力度也不斷增強,對東盟、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分別增長了25.6%、11.4%及15.6%。
民營企業之所以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主要原因包括貿易摩擦之下,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布局全球。此外,中國政府“走出去”及“一帶一路”等多項開放政策,助力民營企業更好地開拓全球業務以及國內生產力增長,生產要素質量提升,向外溢出等。由于民營企業更有活力,發展更快,這樣的結構調整將有利于中國外貿進出口規模的持續擴大,也有利于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的改善及在外貿中獲得更多增加值,更好促進中國經濟發展。
豬肉進口增加75% 全年超200萬噸
去年,肉類產品進口增長比較快,全年進口豬肉210.8萬噸,增加75%;進口牛肉165.9萬噸,增加59.7%。此前,海關總署官網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累計進口豬肉132.57萬噸,同比提升43.6%,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我國共進口119.3萬噸豬肉的數量。
近半年來,受非洲豬瘟等因素影響,我國豬肉價格有所上漲,增加豬肉進口量有助于緩解國內市場豬肉供應偏緊的情況,目前也已看到效果。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9年12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顯示,從同比看,豬肉價格上漲97%,漲幅已回落13.2個百分點。
2019年我國對外貿易呈現的特點中,出口商品以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機電產品所占比重接近六成。此外,鐵礦砂、原油、天然氣、大豆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制造業景氣度回升。2019年11月份以來,我國制造業PMI(采購經理指數)連續兩個月擴張,帶動了部分原材料和能源產品進口增加。其中,12月份鐵礦砂、銅礦砂、成品油進口量分別增加了17.2%、31.9%和10%,推高了進口規模。
本刊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