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 隨著我國P2P行業從迅猛發展達到巔峰,再到平臺失聯、提現困難、平臺詐騙、警方介入、暫停運營、跑路……持續“爆雷”迎來“強監管”,一個個規模幾十億、上百億、數百億元的P2P平臺被端,國家的重拳就沒有停下來過。曾經風光無限的P2P,如今為何跌下神壇?P2P行業還有明天嗎?
“取締”潮波濤洶涌
2006年開始國內有了P2P,由于沒有完善的征信體系作依托,快速發展中帶來不少高風險。近日,隨著多地區對其整治監管力度不斷加大,P2P行業持續出清,各地方也加快了“清退”的節奏。
從2019年以來,全國各地加快了清退P2P平臺的節奏,網貸機構清退名單時不時就公布出來了,截至2019年10月,北京、上海、深圳、寧夏、云南等地陸陸續續清退P2P平臺累計800余家。這讓P2P行業人心惶惶。10月30日,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發布公告稱,近日網傳“上海市及全國網貸平臺將陸續停止相關業務”,經協會向上海市互金專項整治有關部門求證,此信息為不實信息。
2018年,北京、上海、山東、廣東、浙江、貴州、四川等省份互金整治辦下發關于開展轄區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的通知,通過合規檢查意味著拿到了一張進入P2P行業的“門票”,沒有通過將意味著被淘汰。
如今,P2P行業“取締”潮一波接一波,“搶票期”似乎變成了“收尸期”。那么,即使有一張船票,能否登上P2P明天的客船呢?
嚴監管態勢將持續
“取締”潮背景下,是平臺“備案”多次延期,“試點”遙遙無期,以清退、轉型為主旋律的監管態度。所有的局內人都保持著心照不宣的沉默,默然地配合調整,絕口不談明天,似乎都在等待著最后一天的到來。
2016年,監管層出臺規定要求網貸行業必須進行備案管理,并提供了詳細的流程指引。但在2017年6月,備案工作突然宣布延期一年。2018年6月,監管層宣布“備案”再次延期,理由是“行業累積的存量風險巨大,備案工作年內難以完成”。
不過,P2P領域不盡是悲情,仍存希望。2019年7月初,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召開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座談會,會議指出,2019年四季度,在合規檢查、接入系統、數據核驗等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礎上,專項整治工作按照“成熟一家、納入一家”的原則,將整改基本合格機構納入監管試點。
雖然試點給P2P行業帶來了一線曙光,但“取締”潮下,行業情緒低落。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監管重心應該還是推動平臺轉型與清退,結合行政手段和市場化手段,把平臺數量降下來。而何時開始試點是個未知數”。
轉型路上舉步維艱
身陷絕境,最好的辦法是積極尋找出路,但P2P行業轉型道阻且艱。2019年10月21日,銀保監會副主席祝樹民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監管層正研究P2P網貸機構向小貸公司轉型的方案。
在監管層發聲之前,早已有部分P2P網貸機構已取得了小貸牌照。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的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1月20日,全國范圍內共有網絡小貸牌照300張,其中完成工商注冊的有279張,金融辦批復和過了公示期的共有21張。在這300張現存的網絡小貸牌照中,除了個別“爆雷”的網貸平臺以外,有22家還在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已經通過主體或者關聯公司獲得了網絡小貸牌照,占網絡小貸牌照的7.3%。
面對P2P網貸機構向小貸公司轉型,不少行業人士滿腹苦水:“目前網貸行業面臨較為尷尬的局面,實力雄厚的P2P平臺未必愿意轉型網絡小貸,而一些實力較為一般的P2P平臺,則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去拿牌照。”
P2P的明天在哪里
有網友稱:“P2P在中國已被妖魔化了,該休矣?!薄鞍凑漳壳暗恼咧赶?,監管部門正以行政手段促使P2P行業出清,甚至使P2P退出歷史舞臺,屬于P2P的時代終要落幕,其已成為時代的‘恐龍?!薄?/p>
去年8月26日,馬云在“2019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表示,P2P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不是互聯網金融,它是一個有網頁的非法集資產品。
談及P2P行業跌落神壇,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表示:“一是由于網貸平臺違法違規現象突出,被政府大范圍整治,大規模取締。二是P2P網貸導致社會惡性案件頻發,社會積怨頗大,市場生存基礎開始動搖。加之相關法規和制度存在漏洞,尚需進一步完善,因此讓網貸市場先冷卻一下,有利于未來P2P健康發展。三是P2P投機和網貸詐騙等現象已經成為擾亂金融秩序和實體經濟發展的元兇之一,銀行和實體企業很難支持網貸平臺。”
“P2P的明天還是有的,只是需要在技術和管理運營上進行變革。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引入區塊鏈技術,讓網絡信貸在加密空間和互信背景下運行。當前,網貸發展進一步受限,空間越來越小,只有規模大、資信優、品牌影響力大的平臺才可以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彼蜗蚯迦缡钦f。
本刊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