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麗
內容摘要 文章對基于產業鏈視角下的我國智慧養老產業化問題進行了探討,文章從闡述我國養老服務發展概況入手,進一步進行了現代養老產業智慧化服務的必要性分析,并且介紹了現有智慧社區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最后對我國智慧養老產業化發展途徑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 產業鏈視角 智慧養老產業化 發展途徑
1 引言
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好養老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這也是出于我國老齡化問題嚴重的現實的考慮。但當前盛行的養老服務模式中,尚且存在一系列不足之處,如養老服務系統中老年人的信息數據傳遞不暢通、養老制度設計缺乏統一的標準、現實提供的養老服務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等,這無疑制約了老人生活質量的提升。因此,相關單位要加強對養老服務工作轉型問題的考慮,解決現實中存在的一系列不足,實現智慧養老的產業化發展。
2 我國養老服務發展概況
步入現代社會,我國面臨一定程度化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數據顯示,至2018年,國內60歲及以上人口達24 949萬人,達到人口的17.9%,這部分人口對養老服務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我國也隨之推出了“銀發”大考,要求各地加強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工作,老人也期待著更為理想的養老方式。但結合當前國內養老工作的開展情況,我國的養老服務水平整體不高,未能真正滿足老人的現實需求。從產業鏈視角出發,我國的養老事業發展應該打開新的格局,以智慧身體護理產品、生活支持產品、心理慰藉產品為突破口發展智慧社區、機構養老[1]。
3 現代養老產業智慧化服務的必要性分析
3.1 有利于實現居家養老智能化
在新的經濟局勢下,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社會技術水平都在不斷提升,這為養老工作的創新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傳統的養老院模式需要得到一定的突破與完善,轉而推行新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在信息化時代,先進信息技術的推廣可以與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開展互相補充,使政府管理部門、基層居委會團體、專業養老機構等彼此緊密聯系起來,使其形成一股合力,在老年群體的身體健康管理、安全保障、娛樂休閑、緊急救護等方面有所作為,使居家養老智能化成為可能[2]。
3.2 有利于促進養老服務行業的轉型升級
由于老齡化問題愈發嚴重,養老服務行業必須得到大跨步發展,但當前尚且存在著相當嚴重的養老資源不足、行業服務能力弱的缺陷,這無疑為養老工作的現代化轉型提出了挑戰。而借助信息技術及互聯網平臺的優勢,養老行業可以對當前已有的資源進行進一步的整合利用,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3]。例如,可以通過信息平臺建設虛擬養老院,對養老院資料做全面研究,為智能養老產品的研發提供重要的信息基礎。
3.3 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養老工作的開展,其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毫無疑問是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因此實現養老服務行業的智能化,也離不開這個終極目的。行業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全面普及利用與互聯網系統的大范圍覆蓋,能夠實現行業單位與養老需求人員之間的高效交流,簡化中間流程,使服務方與需求方面對面對話,幫助前者迅速了解后者信息與實際需要,進而打造具有實用價值的科學服務方案。
4 現有智慧社區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
4.1 老年人的信息數據傳遞不暢通
實現養老服務行業的智慧化發展,必須達到多方面的基本要求,對多種資源進行全面整合與利用是首要要求。但是,一直以來,信息的采集與整合都是將政府單位作為中心,老人的實際需求、社區現有服務資源等信息更多地集中在政府手中,但其他主體無法實現高效共享,嚴重影響了數據的使用效率。
4.2 制度設計缺乏統一的標準
毫無疑問,政府在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充當著重要的引導者、管理者角色,因此政府需要就智慧養老模式的研究與研發提供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進而發揮其規范作用。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政府未能采取科學的立法措施,制度設計也尚未形成一個一致的標準,因此難以將智慧養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4.3 提供的養老服務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在經濟快速發展、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今天,老年人的養老需要也更為現代化、高級化。尤其是許多失能老人需要功能比較先進、復雜的養老設施體系,這包括專業醫療服務、精神慰藉等內容。但傳統的養老工作往往以社區模式展開,難以獲得充足的財政資金支持,養老設施的建設存在一定的資金短板;而基層單位也往往難以從養老服務中獲取基本的經濟收益,這就降低了其提供專業服務的積極性[4]。
5 基于產業鏈視角下的我國智慧養老產業化發展途徑
5.1 提供智慧化健康管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服務
健康管理服務的智慧化是指通過利用移動終端對老人的健康信息,構建相應的健康管理體系,將老人與醫療機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及子女通過植入軟件的移動設備進行連接,居家老人可以得到緊急救護、醫療、護理和照料等服務。生活照料服務的智慧化是通過細分老人的生活方式、經濟水平和興趣愛好等,使生活服務具備全面性和針對性,老年人不僅可以實現在線購買老年用品、旅游、餐品等,還可以實現緊急救助、社區服務、老年大學等生活的全方面結合[5]。精神慰藉服務的智慧化是指在虛擬社區的環境下組織老年人進行各種文體或學習活動,心理健康的咨詢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詢等一系列服務,避免老年人存在心理安全隱患。
5.2 構建現代養老服務管理機制
在傳統的養老工作模式中,居家養老服務是最為常見的類型,它將社區作為主要管理者,但社區畢竟不是專業的服務主體,因此服務效益并不高。而推行智慧化養老服務模式,可以提升養老工作的專業性和水平,通過嚴格的社區監管、老人與子女評估等環節,確保服務質量。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對養老服務的細節、工作的實際進展展開全面的了解、科學的評估,及時發現服務中的不足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另外,養老服務信息化平臺還可以通過組織專業服務人員培訓活動、對服務機構進行公開招標等渠道,確保服務工作處于公平競爭的環境下,實現服務工作的現代化轉型[6]。
5.3 提高養老服務產業市場化程度
由于養老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特征,因此需要依靠政府的支持,由其投入基本的資金、物質等資源,形成全社會共同致力于養老事業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對應到“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就應該致力于養老產業的智慧化發展,可以在對眾多社區服務中心、醫療單位的資源進行全面整合與利用的基礎上,實現整體聯動的效應,處于該系統管理下的老人一旦出現緊急或突發情況,就能迅速被有關管理機構及人員察覺,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5.4 提高養老服務的安全保障。
在“互聯網+”環境中,養老服務的提供是采取全天候監控的模式,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養老服務的安全保障。在這樣的模式中,可以借助先進信息化設備等對老年人所在位置、身體狀況等進行及時的監控與了解,提升服務的便利性。另外,信息預警系統的運作避免了人為監管的資源浪費,這就提升了養老服務的經濟性,有利于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
6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產業鏈視角下的我國智慧養老產業化問題的探討有著重大意義。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明確我國養老服務發展概況,以及實現現代養老產業智慧化服務的必要性,如有利于實現居家養老智能化、有利于促進養老服務行業的轉型升級、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等,并在把握智慧社區養老模式已有缺陷的基礎上,對我國智慧養老產業化發展途徑展開研究,提供智慧化健康管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服務,構建現代養老服務管理機制,提高養老服務產業市場化程度,提高養老服務的安全保障[7]。
(作者系安陽學院 講師)
(本文由“整合社會力量 大力發展我市健康養老產業研究”課題(ASKJ19052)支持)
【參考文獻】
[1]黃晨.政企共營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9(2):78-79.
[2]王瑩.基于“智慧”養老的社區養老建設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8(33):20-21.
[3]蔣明華.基于產業鏈視角下的我國智慧養老產業化研究[J].老齡科學研究,2018(3):73-80.
[4]陳瑩.福利多元主義視角下居家養老產業化體系的構建[J].社會福利(理論版),2015(10):17-21.
[5]周剛,周欣雨,梁晶晶.旅游養老產業化發展初步研究[J].荊楚學刊,2015(1):53-58+72.
[6]華中生,劉作儀,孟慶峰,等.智慧養老服務的國家戰略需求和關鍵科學問題[J].中國科學基金,2016,30(6):535-545.
[7]白玫,朱慶華.智慧養老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現代管理科學,2016(9):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