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燕燕
內容摘要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大眾娛樂的方式萬紫千紅。作為傳統娛樂方式之一的晚會,仍然是在各個節日中觀眾必選的不可缺失的美味佳肴之一。一臺精彩的晚會讓觀眾流連忘返,必然離不開晚會各個環節的完美配合,更加離不開一個優秀的晚會總導演。作為一臺晚會的總指揮,導演需要具備優秀的音樂素養和完美的節奏把握。文章試圖對晚會電視導演的音樂素養和節奏把握進行分析。
關鍵詞 晚會 電視導演 音樂素養 節奏
1 引言
晚會是滿足大眾娛樂形式的重要方式,晚會中有多種藝術的集合,涉及演員、舞美、攝像、燈光等各項工作的配合。導演作為整個節目的主要把控者,對電視晚會的受歡迎度起著關鍵的作用。一個優秀的晚會電視導演,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以此實現晚會的完美呈現。
2 導演的綜合素質要求
在一臺晚會中,導演可以說是靈魂,電視導演需要具備各方面的素質。首先,要有較好的心理素質。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電視行業面對的競爭比較激烈。這就要求導演具備較強的心里承受力,較高的處理問題的隨機應變能力,冷靜謹慎地處理各種突發事件,保證電視節目的順利播出。其次,要有較好的思想政治素質。電視導演要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引導電視觀眾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再次,要有較好的文化素質。電視導演要具備深厚的文學素養,這樣在給大眾呈現作品時,才能有精準的文化輸出,帶給大眾觀影美感。最后,要有藝術素質。電視晚會是藝術的呈現,要求電視導演具備深厚的藝術素質,包含音樂、舞蹈、美術等各方面[1]。
3 導演的晚會音樂素養要求
音樂素養是一個廣泛的概念。素養通常是指人經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積累后所形成的個人的涵養和修為,也可以說是人后天學習所獲得的一種關于音樂的能力。這種素養包含音樂知識、音樂審美、音樂技巧、音樂價值、音樂感知、音樂表現、音樂結構、音樂實踐等。
3.1 音樂內容豐富
電視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電視導演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注重融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眾文化、民間文化于一爐。電視導演需要具備豐富的音樂內容知識,需要擁有接納主流文化、大眾文化、民間文化、小眾文化等各種文化的寬廣胸懷。在現階段文娛生活百花爭鳴,只有掌握各種音樂文化內容,注意文化的多樣性,才能在一臺晚會中擁有巨大發揮空間,制造經典時刻。
3.2 音樂作品多元
從古到今經典音樂作品不勝枚舉。作為音樂導演,要恰當運用經典,在恰當的時刻常常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音樂更是一個世界現象,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音樂文化。尊重不同的音樂文化和音樂創作,吸收和平等看待文化多元,借鑒和學習一切優秀音樂文化,引導聽眾形成一個全球性的音樂文化視野,可以更好地促進本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二者相輔相成,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在經典的基礎上創新衍生出的新作品,能夠符合當下的時代精神和音樂審美。晚會導演在把控作品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統籌兼顧音樂經典作品和新人新作。
3.3 音樂形式多樣
音樂是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始終,晚會音樂形式繽紛多彩,有抒情的、高亢的、溫暖的、悲傷的,通過音樂使觀眾感受到不同的情緒表達。音樂的表達方式可以借助于演員演唱、演員表演、單純的背景音樂、樂器演奏等。一臺晚會要營造良好的試聽效果需要風采各異的音樂表達形式。導演要對各種音樂形式的表達可能達到的觀賞效果有一個預期,充分利用音樂表達的多樣性,來完成晚會的制作[2]。
3.4 音樂知識完備
電視晚會導演需要具備完備的音樂知識。觀眾在電視屏幕前觀看到的電視音樂是通過晚會導演用電視畫面來傳遞的。通常的表達方式有樂器的演奏、演員表演,根據故事情節或演員的演繹來對作品進行渲染。擁有高素養的導演可以讓作品在電視屏幕前更好的展現,更好地被觀眾吸收接納。音樂是一條流動的長河,從古代流到今天,又會從今天流向永遠。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產生新作,淘汰平庸,留下精品,傳承經典。新作往往體現著時代精神和當代審美時尚,新作往往包含著精品或經典。電視導演既要重視精品經典,也要關注新人新作,二者應當統籌兼顧。
3.5 音樂訴求準確
一臺晚會是為了凸顯不同的主題。電視晚會音樂是將表演畫面和音樂音響緊密結合創 造出的作品,要處理好音樂與畫面、音樂與內容的關系,晚會導演要根據主題選擇符合主題的音樂表演。同時,為了更好的表達晚會,導演要對音樂進行統一規劃,使用符合主題的主題音樂,并現場實施,最終達到滿意的音樂效果,完成精準的音樂訴求。
3.6 音樂技術精湛
電視技術攝制手法復雜,比如,常聽說的有蒙太奇式的電視攝制,從多個機位運用復雜的手法來呈現電視畫面。音樂在晚會中會有時長的要求,應根據節目的需求選擇合適的音樂制作。需要運用音樂技術將部分音樂疊加混合,隨著電視畫面的呈現變換情緒。電視晚會導演具備精湛的音樂技術即能夠巧妙的將音樂融合進晚會畫面里面,實現聲音與畫面的和諧。
4 導演的晚會音樂節奏要求
4.1 協調一致要求
晚會中的音樂一般在畫面之后呈現,觀眾最先看到的是電視畫面,而后才跟隨有音樂表演。或許單純去欣賞一部音樂作品會讓人感覺暢快淋漓,但是在晚會中,背景配音常常達不到相應的效果。這就需要晚會導演注重節目畫面與音樂的協調性。不同的畫面配以不同的音樂表達,帶給觀眾不同的感受體驗。比如,在一個輝煌壯美的山川美景下,需要的背景音樂相應的就比較高亢激昂;如果是溫柔的抒情可能會讓畫面與音樂表達產生沖突。因此,晚會導演要把握協調性的節奏。
4.2 聲音比例要求
晚會中會存在各種聲音,特別在最后的節目整合階段,聲音的比例把控節奏非常重要。通常比較常見的有兩種聲音:一個是晚會的背景解說聲音;一個是音樂聲音。導演要根據節目的狀態把控聲音的比例。比如,在有人物發言的環節,人物的發言要占比較大,背景的音樂聲音相對較小,不能超越主角的發言;在以音樂為主的表演環節,音樂的比例就會占據大頭,充分發揮渲染氣氛的作用。
4.3 音樂風格要求
音樂風格的不同,對晚會節目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音樂導演要把握好晚會音樂的風格,不能讓不同音樂風格和畫面產生沖突,造成視覺沖突。一臺晚會除了主題設定,還要注意節目的風格式樣,了解節目的受眾群,比如,少兒晚會,側重點就是少年兒童,節目晚會的風格大多會設定的輕松活潑,伴隨的節目音樂也多以有趣自然的兒歌為主。文化知識類晚會,注重的是精英群體,伴隨的節目音樂多以高雅的交響樂或者是民族器樂為主。農村主題的晚會,通常伴隨著樸素的民間音樂,比較接地氣。另外,地域文化也是音樂風格的選擇因素。祖國大地山川秀美,南北文化相差甚遠,不同地域的晚會音樂應當參照當地的文化風俗進行選擇[3]。
4.4 音樂主題要求
電視導演要對晚會節目的主題做到心中有數。有些晚會是節目主題固定的,比如,春節聯歡晚會。晚會的主題就是歡度新春佳節,在每一年辭舊迎新的時刻為全國觀眾呈現觀影盛宴。導演對晚會的總主題要有深刻是認識,在節目中可以對以往的晚會節目進行摘編,用熟悉的音樂喚起觀眾的記憶。比如在每年春晚結束時刻響起的《難忘今宵》。觀眾已經能夠耳熟能詳,與晚會的主題相得益彰,十分貼切。電視導演要牢牢把握晚會主題,才能在節目制作中選擇出最為貼切的音樂,為節目增添色彩,創造經典。
4.5 有目的地使用音樂
在晚會中,音樂是為內容服務的,每一段落的音樂選配都是有目的的。一個電視音樂節目就好比展示給觀眾一個故事,故事中有著喜怒哀樂,為渲染不同的情緒,要選擇相應的音樂。因此,一個節目不能自始至終用一首樂曲進行詮釋,因為沒有一首樂曲的節奏與情緒會與畫面一直保持完全一致。在一些紀實性的場景中,如現場追趕的畫面,則要運用人或物動態的同期聲,它的效果比運用音樂在聽覺上更具有真實性。
5 結語
綜上所述,優秀的電視晚會對導演的要求是極高的。在新時代,娛樂消費發達盛行,電視行業存在激烈的競爭。電視導演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不斷的完善自我,才能在行業發展的浪潮中勇往直前。
(作者系秦皇島市廣播電視臺 二級導演)
【參考文獻】
[1]林衛旗.晚會電視導演音樂素養及節奏把握[J].戲劇之家,2018
(23):86-87.
[2]張亞偉.電視晚會導演綜合素質探究[J].大眾文藝,2016(2):198.
[3]詹少紅.電視導演應具備的素質及能力探討[J].影視,2017(18):
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