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軍

內容摘要 目前,全域旅游建設日益成為不少地區發展旅游的重要抓手,三峽庫區因為地理原因所致,不少區縣發展相對落后。在全域旅游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做好鄉村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成了一個重要課題。文章將以三峽庫區的重慶市巫溪縣鄉村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修編為契機,總結規劃的基本原則,找準目標市場,提出規劃的目標和具體內容,以期對三峽庫區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制定提供思路。
關鍵詞 全域旅游 三峽庫區 鄉村旅游 旅游發展總規
1 引言
2017年的國家政府工作報告中,“全域旅游”一詞成為炙手可熱的名詞。在該報告中明確指出,各地要不斷完善旅游設施和服務,大力發展鄉村、休閑和全域旅游,這是“全域旅游”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因此,目前全域旅游規劃建設成為不少地區發展旅游的重要抓手,各地黨委政府正以全域旅游發展為契機,大力發展旅游產業[1]。同時,鄉村旅游發展也日益受到廣泛關注。在此背景下,三峽庫區鄉村旅游正成為一個重要的工具,以此促進社會的共同發展。本文以三峽庫區重慶市巫溪縣鄉村旅游發展總規修編為契機,深入思考鄉村旅游發展的一些重要內容,以此促進該背景下,該區域鄉村旅游的發展。
2 規劃的原則
鄉村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核心原則:①以全域旅游為宗旨,切實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帶動各個產業聯合發展[2];②以政策為依據,整個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必須以政府最新政策為依據,這樣才能確保規劃的前瞻性和時效性;③以景區為依托,只有以知名景區為依托,才能吸引游客到來,再通過“全域旅游”多產聯合的方式留住游客;④以文化為支撐,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必須以各鎮、鄉歷史文化、民風民俗、農耕文化等為支撐,發展特色產業;⑤以交通為紐帶,規劃要以巫溪現狀交通為紐帶,結合中遠期交通規劃,對各鎮、鄉進行分析定位和規劃;⑥以可實施性為規劃重點,以規劃的可實施性為重點,確保各鎮、鄉的近、中、遠期發展;⑦規劃要盡可能去城市化,務必考慮秉承“去城市化”原則,保留本土元素,營造濃厚的鄉村氛圍;⑧打造產品的品牌化,秉承“品牌化”原則,發展特色產業,構建屬于巫溪的特色鄉村旅游品牌體系;⑨差異化,秉承“差異化”原則,為各鎮、鄉進行求同存異發展;生態化,秉承“生態化”原則,保護自然環境,為巫溪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3 規劃區概述
巫溪縣位于重慶市東部邊緣,四川盆地東北邊緣,大巴山東段南麓的渝、陜、鄂三省市結合部。東鄰湖北省竹溪縣、竹山縣、重慶市巫山縣,南接重慶市奉節縣,西靠重慶市云陽縣、開縣,北接陜西省鎮坪縣、重慶市城口縣。巫溪地處重慶、武漢、西安三個重要城市的中心位置,周邊有安康、十堰、襄陽、荊門、宜昌、恩施、萬州、達州等城市。地處長江三峽和大寧河風景名勝區,位于奉節—巫溪—巫山“金三角”旅游腹心地帶,有較好的旅游發展前景。巫溪縣旅游資源以山水自然生態景觀為主,結合“鹽巫”文化等歷史人文資源,具有獨特的天然優勢和人文魅力。境內現有1處國家級森林公園、1處AAAA級旅游景區和2處市級風景名勝區,寧廠古鎮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4 規劃目標與發展思路
在規劃過程中,始終把持的理念是立足資源,深度挖掘,即深度挖掘和梳理巫溪自然與文化資源,全面分析,立足于“全域旅游”,將巫溪重點景區與鄉村旅游進行融合,打造寧廠古鎮及紅池壩旅游配套服務區,重慶隱居鄉村旅游目的地,全國巫咸文化尋根地。完善多層次旅游產業鏈,將旅游要素進行無邊界融合。配合一、二、三級客源市場分析,確保規劃的維度。強化落地實施,從實施節點到重點項目,注重項目的落地與實施。規劃的具體思路是:
4.1 一個主題
根據習總書記提出“城鎮建設需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3]。巫溪鄉村旅游要充分利用山水田園特征,體現記憶鄉愁的情懷。本規劃提出“尋根上古,隱居巫溪”的主題。該主題要求充分挖掘巫咸古國、上古鹽都的文化資源,揭示遠古時期神話的神秘面紗,重現富足喜樂的田園生活,吸引周邊鄉村旅游客源。同時,巫溪自古便有隱居山林的地域文化特色,應為其獨特的山水資源賦予該文化內涵,與現代社會快節奏的城市生活形成強烈反差,使人們對其隱居樂土產生向往。
4.2 兩種類型
根據區域內資源稟賦及區位條件,全縣鄉村旅游分為景區周邊性及旅游+融合型兩種類型。景區周邊型鄉村旅游,主要是指巫咸古文化風情區,包括了城廂鎮、白鹿鎮、寧廠鎮、天星鄉、大河鄉、花臺鄉。這一片區要求做好古鎮旅游配套的同時,深度挖掘鹽巫文化的精髓,拓展產業鏈。另外,規劃了高山康養(泛紅池壩)度假區,包括了朝陽鎮、文峰鎮、中崗鄉、天元鄉、長桂鄉、尖山鎮、田壩鎮、土城鎮、下堡鎮、中梁鎮。這一片區在做好紅池壩旅游配套的同時,發展與度假、康養等相關的產業。
“旅游+”融合型鄉村旅游,主要是指巫巴旅游探險區,包括了通城鎮、雙陽鄉、蘭英鄉,這一片區依托陰條嶺、白果林、蘭英大峽谷、大官山等景區,結合各鄉鎮特色產業做好與景區的互動。城郊旅游度假區,包括了鳳凰鎮、菱角鎮、塘坊鎮、勝利鄉,這一片區依托縣城和紅池壩、寧廠古鎮兩個景區做好縣城周邊鄉村旅游服務工作。南部門戶互動區,包括了古路鎮、峰靈鎮、上磺鎮、蒲蓮鎮,這一片區要求各鄉鎮發展特色產業。雞心嶺生態發展區,包括了徐家鎮、魚鱗鄉、烏龍鄉,這一片區要求依托巫鎮高速的通車,做好與北部地區的銜接和服務工作,發揮雞心嶺、西溪河的資源優勢進行旅游休閑產品開發。
5 空間結構
規劃將巫溪鄉村旅游按照“兩帶六片八節點”的空間結構來進行建構,如圖1所示。
5.1 兩帶
大寧河文化發展軸和紅池壩沿線發展軸,這兩帶是以巫溪核心的旅游資源為主要串聯,包括了文化和自然的兩個串軸。
5.2 六片
巫咸古文化風情區、高山康養(泛紅池壩)度假區、巫巴旅游探險區、城郊旅游度假區、南部門戶互動區、雞心嶺生態發展區。 巫咸古文化風情區,這一片區要充分挖掘巫咸古國、上古鹽都的文化資源,重現富足喜樂的田園生活;巫巴旅游探險區,這一片區具有良好的山林資源和相對隱秘的地形條件,結合上古傳說打造隱居圣地;高山康養度假區,這一片區利用與主城區的溫差打造避暑康養基地,配套泛紅池壩景區的鄉村旅游;城郊旅游度假區,這一片區利用區位優勢打造以特色種植為主的城郊旅游度假區;雞心嶺生態發展區,這一片區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利用雞心嶺和西溪河打造休閑勝地;南部門戶互動區,這一片區在保持大生態涵養功能的前提下,進行適度發展。
5.3 八節點
寧廠節點、通城節點、徐家節點、文峰節點、鳳凰節點、勝利節點、古路節點、上磺節點。
寧廠鎮主要打造巫咸古國尋根園,通城鎮主要打造隱居文化體驗園,文峰鎮主要打造特色飲食風情小鎮,古路鎮主要打造門戶種植體驗園,上磺鎮主要打造門戶親水體驗園,徐家鎮主要打造邊貿風情展示園,鳳凰鎮主要打造城郊娛樂體驗園,勝利鄉主要打造城郊休閑體驗園。
6 重點項目
(1)兩條景觀大道展示段,即大寧河上古傳說展示段、紅池壩高山仙境展示段,這兩條景觀大道,讓游客能夠充分感受全域旅游的氛圍。
(2)5個特色種植園,即峰靈茶園、通城藥材園、土城車厘子園、鳳凰柚子園、蒲蓮老鷹茶園。
峰靈茶園可供游客游覽采摘;開展采茶制茶工藝的表演和體驗;與周邊學校合作發展茶葉相關的體驗課程,豐富學生校外知識和農作體驗;發展與茶葉相關的旅游農產品;園區內布置休憩設施、游覽設施、體驗設施,形成以游覽、采摘于一體的體驗園。土城車厘子園可在每年4~5月舉辦車厘子采摘節;開發與車厘子相關的旅游農產品,如車厘子醬、車厘子汁、車厘子果干等;園區內布置休憩設施、游覽設施、體驗設施,形成以游覽、采摘于一體的體驗園。通城藥材園主要傳播藥文化;將中藥材種植與上古傳說中的巫咸藥文化進行有效銜接,更具吸引力;藥材加工展示作坊;形成中藥材特色品牌;開發與保健養生相關的中成藥保健品;園區內布置休憩設施、游覽設施、體驗設施,形成以游覽、采摘于一體的體驗園。鳳凰柚子園可舉辦蜜柚賞花節(3~4月)、蜜柚預售活動(9~10月);開發與柚子相關的旅游農產品,如柚子醬、柚子酒等(日本梅乃宿的柚子酒就享譽海內外);園區內布置休憩設施、游覽設施、體驗設施,形成以游覽、采摘于一體的體驗園。蒲蓮老鷹茶園出售老鷹茶,形成蒲蓮老鷹茶品牌;建立老鷹茶文化活動中心,傳承老鷹茶手工制茶技藝。
(3)3個果樹觀光園——寧廠梅林、文峰李子林、塘坊李子林。
寧廠梅林舉辦臘梅賞花節(12~次年2月);舉辦臘梅攝影大賽;發展臘梅標本等紀念品;園區內布置休憩設施、游覽設施、體驗設施,形成以游覽、采摘于一體的體驗園。文峰李子林舉辦李花賞花節(3月);舉辦李子采摘節(6~8月);形成李子特色品牌;發展李花標本等紀念品;發展與李子相關的旅游農產品,如李子酒、李子果干等;園區內布置休憩設施、游覽設施、體驗設施,形成以游覽、采摘于一體的體驗園。塘坊李子林舉辦李花賞花節(3月);舉辦李子采摘節(6~8月);形成李子特色品牌;發展李花標本等紀念品;發展與李子相關的旅游農產品,如李子酒、李子果干等;園區內布置休憩設施、游覽設施、體驗設施,形成以游覽、采摘于一體的體驗園。
(4)6個主題酒店——寧廠上古傳說酒店、通城山林居士酒店、文峰紅池壩新山門民宿、古路農耕主題酒店、徐家驛站主題酒店、上磺巫閑寨主題酒店。
寧廠上古傳說酒店,以巫咸古國、上古鹽都為主題,還原巫咸國的神秘,以及上古鹽都“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明燈”的繁華;酒店可在周末舉辦巫歌巫舞的民俗文化活動;酒店規模不宜過大,在細節處體現巫咸國的占卜術、占星術等神秘文化;可出售當地特色種植園和果樹園的特色農產品和旅游紀念品。上磺巫閑寨主題酒店展現上磺的寨溝水庫及燈籠文化;酒店可在周末舉辦民俗文化活動;可出售當地特色種植園和果樹園的特色農產品和旅游紀念品。通城山林居士酒店隱于山林中,是納涼避暑好去處;酒店以度假養生為主題,可推出養生SPA、藥浴、瑜伽、太極等項目;養生SPA和藥浴可與本地中藥材進行產業銜接;酒店以茶文化為依托,設置品茶看書的活動空間,與本地茶園進行產業銜接;可出售當地特色種植園和果樹園的特色農產品和旅游紀念品。文峰紅池壩新山門民宿,作為紅池壩景區旅游配套設施,促進了巫溪旅游業的發展;可出售當地特色種植園和果樹園的特色農產品和旅游紀念品;占地面積500余畝(1畝=66.7m2),建筑面積15 000m2,房間數量500間,項目內規劃有餐飲、休閑娛樂、居家養老等配套。古路農耕主題酒店展現巫溪農耕文化;游客既充分享受星級酒店的服務與待遇,又可深入體驗巫溪當地的農耕文化,享受當地美食;可出售當地特色種植園和果樹園的特色農產品和旅游紀念品。徐家驛站主題酒店強化徐家鎮作為陜渝邊境小鎮和巫鎮高速下道口的職能;邊境驛站風格既切合主題又與其它鄉鎮進行差異化發展;可出售當地特色種植園和果樹園的特色農產品和旅游紀念品。鳳凰民俗文化博物館保護及展現巫溪多樣的民俗文化;使城郊游更具備多樣性;可出售當地特色種植園和果樹園的特色農產品和旅游紀念品。
(5)8個鄉鎮活動中心——文峰去往紅池壩入口廣場、寧廠古鎮游客集散中心、通城隱居觀景臺、古路農耕廣場、徐家渝陜鄂邊貿旅游商品展銷中心、上磺燈籠文化廣場、勝利桑蠶廣場、天元旅游引導中心。
同時,規劃設計3個養老項目——勝利養老中心、中崗養老中心、尖山養老中心。以及鳳凰民俗文化博物館、大河鄉“寧河漁家” 、中崗雙河古街等相關項目。
(作者系重慶市萬州區規劃設計研究院 高級工程師)
(本文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重慶農村慢行交通系統創新路徑研究(18SKSJ021);重慶師范大學校立項目:基于大數據綜合應用的重慶旅游慢行交通系統研究(18XWB009)支持)
【參考文獻】
[1]李忠, 陳昆.全域旅游的“服務要素全息化”[J].小城鎮建設,2011(3):52-55+76.
[2]呂俊芳.城鄉統籌視閾下中國全域旅游發展范式研究[J].河南科學,2014(1):143-146.
[3]余連祥,張西廷,劉方.“美麗鄉村與美好鄉愁”筆談——基于城鄉一體的美麗鄉村建設要留得住鄉愁[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
36(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