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
內容摘要 在煤炭生產的過程中,安全通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做好煤礦通風安全管理,不僅能夠在生產過程中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炭生產的效率。因此,在煤礦生產時,一定要重視通風安全的技術管理工作,根據實際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文章對煤礦通風安全的技術管理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 煤礦 通風安全 技術管理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煤炭的需求量逐日增加,從而推動了煤炭產業的不斷變革。然而,由于煤炭產業的特殊性,在生產過程中容易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容易對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因此,為了避免發生這類安全事故,在煤礦的開采過程中,要時刻注意通風順暢,保證煤礦開采的安全性。
2 煤礦通風安全的影響因素
煤礦通風安全往往會受到多種外在因素的影響,只有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了這些外在因素對煤礦安全的威脅,才能保證生產過程的安全性。影響煤礦通風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環境、設施以及人為因素等。
2.1 環境因素
一般來說,在能夠進行煤礦生產的地帶,地質條件往往都比較復雜,給煤礦開采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近年來,隨著我國煤礦需求量不斷加大,開采力度也相應隨之增大,過度開采大大加重了環境壓力,使得自然災害逐年增多,也給煤礦開采安全帶來了困難。另外,地應力和瓦斯壓力等問題的逐漸惡化,也導致了煤礦安全事故的不斷增加。除此之外,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容易產生大量瓦斯和粉塵,隨著煤礦的進一步開采而不斷累積,也會加大開采過程中煤塵和瓦斯爆炸的危險,威脅著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
2.2 設施因素
由于煤礦業發展還不夠完善,目前而言,我國煤炭生產過程中,部分企業在礦井開采時存在通風設備陳舊、設置方式不科學的現象,嚴重影響了通風效率,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在這種情況下,風流的穩定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影響自然風壓和通風系統的完整性,使得礦井的通風能力遠遠達不到安全施工的標準。由于種種設施不夠科學完備,無形之中降低了礦井的管理水平,對各種安全隱患也無法進行有效的預防和監測,也容易引發相關施工設備發生故障的現象,一旦出現安全問題更無法及時進行處理,使得煤礦開采過程中面臨著極為嚴重的生產安全問題,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無法得到有效保障[1]。
2.3 人為因素
現在,大部分企業還沒有意識到通防工作人員在安全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性,缺乏完善的考核監督制度,也存在著管理人員安排隨意的現象,導致部分通防人員自身的工作能力較差,無法嚴格按照相關制度進行安全操作,不能對潛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準確的預測和分析,更不能很好地應對突發的安全問題。另一方面,我國煤礦安全管理人員的薪酬普遍偏低,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就會進一步加劇了人才的流失,導致相關行業缺少專業性強、業務水平高的工作人員,從而容易誘發更多的安全事故。
3 煤礦通風安全管理措施
3.1 正確選擇通風系統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由于回風進風井的實際布置方式往往有所不同,通風系統的選擇也應該有所不同。在選擇煤礦通風系統的時候,首先,需要保證煤礦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性,按照相關技術的指導,為煤礦生產創造良好的通風環境,避免因通風不當而導致的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考慮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在選擇通風系統時,也應當考慮到通風系統的經濟性,使得通風系統便于維護和管理,這樣就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降低生產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在通風系統的選擇過程中,應當根據實際需求,提高通風系統結構的科學性,更好地發揮通風系統的作用,使得其良好的運行狀態得到保持[2]。除此之外,在通風系統實際使用的過程中,還要定期進行通風安全隱患評估,分析通風系統的運營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改進,從而提高通風設施的科學性和抵抗災害的能力,避免因通風不當而導致的安全事故的發生。
3.2 加強監測監控
在煤礦生產過程中,企業應當加強監測監控設備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從而提高煤礦通風安全管理力度,為煤礦提供一個良好的通風環境。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對煤礦生產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我國煤礦通風安全管理技術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相關設備的不斷完善,使得對煤礦通風安全管理的監測監控有了更大的可能[3]。在這種情況下,煤礦企業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對生產安全的重要作用,建立通風安全管理意識,科學合理地利用先進的監測監控設備,時刻對井下的生產情況進行有效監控,一旦發現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第一時間采取處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煤礦通風安全事故所帶來的損失。
3.3 建立綜合防塵管理制度
在煤礦生產的過程中,當礦工在礦井內進行生產工作時,非常容易吸入大量粉塵,對他們的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做好防塵工作也是安全生產中尤為重要的一環。生產企業應當建立規范合理的綜合防塵管理制度,明確規定各個部門在本職工作的范圍內對防止粉塵危害實行崗位責任制,在容易堆積粉塵的地方進行重點清掃、監督和管理,定期對浮煤進行掃運和清除,相關設備也要有專人進行定期維護。另外,生產礦井都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建立完善規范的防塵灑水系統,安裝有效的噴霧裝置或者設置除塵器,通過各種治理措施防止粉塵飛揚[4]。除此之外,還應為產塵地點的相關作業人員配備防塵口罩,最大限度地減少粉塵對施工人員身體健康產生的危害,提高煤礦生產過程的安全性。
3.4 建立完善的防滅火體系
在煤礦的生產過程中,一些化學物質極易自燃,存在著很多火災隱患,對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的威脅。為了保障礦井生產的安全性,必須采取措施減少和消滅自燃火災事故,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首先,礦井必須嚴格按照要求,設立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統,消防材料庫中儲存的工具也應當符合有關規定,并且安排人員進行定期的檢查和維護,做好防滅火體系的硬件設施。其次,應當制定規范化的防滅火制度,督促相關人員按照制度規定進行生產活動。例如,在井口房附近嚴禁煙火,因此,不能進行電焊、氣焊等相關工作。在易燃地帶進行工作時,應當提前制定好相應的安全措施,將發生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另外,一旦出現火災事故,應該立即封閉火區進行滅火,迅速控制火勢并時刻觀察有害氣體和風向的變化,盡可能地減少火災帶來的損失。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具備一定的應急處理能力,面對火情能夠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決策,因此,需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防滅火培訓[5]。
3.5 做好瓦斯治理方案
煤礦生產過程中的瓦斯治理是安全生產的一個重要任務,要保證生產安全,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瓦斯治理。首先,要建立嚴格的瓦斯管理制度,對瓦斯檢查人員進行培訓和考試,合格者方可上崗;其次,在每次檢查時,要配備相應儀器,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填寫并上報。另外,在瓦斯的排放過程中,排放人員應當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排放,對排放回風系統設崗警戒,當確認排放區安全之后才能撤崗送電。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盲巷,容易積存大量瓦斯,一旦處理不當,就容易發生人員窒息或瓦斯爆炸事故。在這種情況下,應當立即采取封閉措施,切斷盲巷內的電源并進行匯報。
4 結語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要保障煤礦生產過程的安全性,就必須做好通風安全管理工作。只有重視了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才能夠切實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企業的穩定經濟效益提供最大保障。在煤礦安全管理工作中,正確選擇通風系統、加強監測監控、做好防塵防滅火措施以及瓦斯治理工作,都是保證施工過程安全性的重要內容。只有真正將安全問題放在第一位,才能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得到穩定的提高。
(作者系平頂山天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礦 助理工程師)
【參考文獻】
[1]張玉坤.煤礦通風安全及技術管理解析[J].大陸橋視野,2017
(24):92-94.
[2]羅定祥.解析煤礦通風安全的技術管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8
(1):161-162.
[3]梁尤慶.煤礦通風安全管理及通風事故的防范措施探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8(3):113-115.
[4]王榮國.淺談我國煤礦通風安全隱患管理及相關有效措施[J].科技創業家,2018(0):117.
[5]王勇.煤礦通風安全隱患管理及改進措施[J].技術與市場,2017
(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