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啟成
【摘? 要】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重視,尤其是近些年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引起社會公眾的關注和爭議,食品安全事件的風險感知對食品行業的發展有較大的影響。由此公眾在對待食品添加劑態度方面有負性心理,因此,正確的風險感知能夠避免引起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過度恐慌。鑒于此,本文對食品安全事件風險感知要素以及負性影響進行了分析,提出幾點理性感知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添加劑;食品安全;風險感知;影響
引言
近些年來一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發生,食品添加劑等敏感詞語受到大眾的密切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在大眾眼中越來越看重。由于食品安全問題的曝光,大眾對食品生產商家、有關政府部門等的信任度逐漸降低,對安全風險感知逐漸提高,產生過度的關注,不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因此,需要積極的采取措施進行解決,正確的看待食品安全問題,更好的維護社會穩定。
1.食品安全事件公眾風險感知要素
近些年來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斷出現,引起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在大眾的心理引起恐慌,這是對風險的感知。主要是大眾對外界的信息通過感官進行認知、判斷,進而產生特定的心理情緒的過程。而當大眾面對突發事件時就會形成風險感知,其要素主要有以下幾點。(1)自身特征。自身特征主要是指公眾個體的評價、認知以及知識文化水平等。在出現食品安全事件后,如果公眾能夠有專業知識,就會相對客觀的感知事件,對其風險的評估、判斷就不會出現過大的偏差。但實際上,每個個體的思維、認知都會存在一定的限制,當出現食品安全事件時,對風險感知就容易出現偏頗。而這種偏頗是個體認知能力與專家評估之間存在的差別。大眾對待食品生產商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態度會使風險感知程度受到影響。如果出現信任危機,使風險感知提高,會影響社會秩序的穩定。(2)主觀規范。這一要素主要是指團體行為影響信息傳播,使食品安全風險感知受到外部影響。從有關研究中得出,信息源會根據其重要程度進行排序,也就是說大眾在感知食品安全問題上首先會經過以往的經歷、朋友親人的推薦,然后根據食品自身的生產質量保證、品牌效應,最后是媒體傳播及政府監管機構的認可度。(3)知覺行為控制。這一要素主要是指大眾對食品安全事件的熟知度以及相關部門監管措施等對風險感知的影響。而在這其中,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管有效力是風險感知的主要因素。在大眾對食品安全風險感知方面如果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有效引導,就能夠降低風險感知,也就是說如果食品安全得到政府的有效監管,那么大眾對其信任度也會越高,這樣對食品安全就會更加放心。
2.食品安全事件風險感知的負性影響
(1)大眾的理性無知。大眾在信息需求方面有多個影響因素,首先就是價格問題,理論上講,價格越高,其大眾對食品安全的信息需求就越小。根據邊際效用原理,大眾對信息可以不充分獲取,通常最先選擇數量。另外,雖然價格降低能夠使大眾的信息需求增加,但是其信息的需求量并不是無限增加的,如果成本處理與其帶來的效益接近時,大眾消費的數量是處在最大化的。這時信息的處理所產生的時間成本就成了大眾面對的限制因素。再者,媒體傳播報道出的信息與大眾偏好之間的差異是影響大眾對信息獲取不全面的主要原因,從媒體報道的角度與從大眾個體偏好角度之間的差異會對風險感知產生負性影響。食品添加劑能夠對食品產生一定的有利作用,然而從食品安全角度分析,會對大眾健康帶來不利影響,而由于大眾風險感知過高,過度的信息恐慌使其對食品添加劑的態度感知過度,造成負性影響。相對來講,媒體傳播的信息是否充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眾的收入,由于涉及到食品安全問題,對事件描述的客觀性以及細致化等都會影響大眾的風險感知。當媒體報道選擇的角度與大眾立場之間形成差異時,就會使大眾所花的時間和精力越多,不同知識水平的個體在獲取媒體信息時會存在范圍的不同,較高知識水平的更容易獲取全面的媒體信息,而普通大眾偏好方面的差異對事件的感知缺乏一定的理性。(2)大眾的負面信息偏好。食品安全事件的報道,會包含正面信息和負面信息,正面信息主要是指食品安全有關的法律法規、監管機制、處罰效力以及食品安全的教育宣傳等。負面信息主要包括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曝光以及事件產生所帶來的危害、損失等。如果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正面信息報道是客觀正確的,就不會產生風險感知提高的現象。而相反的,如果負面信息報道中存在偏頗問題,就會產生風險感知影響。在收到負面信息報道后,如果提高了大眾對食品安全風險感知,就會產生一定的損失,比如說在遇到食品添加劑問題時,所持態度就會發生改變,過度感知,形成一定的負面信息偏好,這樣會使事件的客觀性受到影響。所以說,食品安全的信息需求也存在一定的供求關系,且信息供給是受需求的影響。媒體傳播負面信息時最主要的是大眾對負面信息的偏好,而不是信息傳播自身的偏好,過度的負面信息報道會產生不好的結果,在對待食品安全事件方面,風險感知會提高,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就會降低,影響正常的市場供求。
3.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風險感知的措施
(1)增強信息渠道的可靠性。大眾在對食品安全進行認知時會有多個方式,但如果在媒體傳播時出現信息不實就會誤導大眾對食品安全事件的看法,提高風險感知。相關部門應該增強信息傳播的可靠性,讓大眾能夠通過可靠的方式掌握食品安全信息。在多個媒體傳播平臺中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讓大眾能夠對相關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樣負面影響就會得到較好的控制。
(2)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監管。政府相關部門要對食品安全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強,完善監管的方案,更嚴格的制定食品質量檢驗標準,對于市場上的不合法經營進行大力的打擊,同時還需要與食品安全監管的其他部門進行協同工作,出現食品安全事件后,深入的了解原因,對企業的解決方案進行監督,客觀的引導大眾對食品安全的風險感知。另外,在食品安全檢測結果出來后,及時向大眾報道,讓大眾能夠有足夠的知情權。
(3)建立良好的信譽。品牌效應對大眾有一定的影響,在食品購買方面,大眾會較為關注以往的經驗,食品生產企業應該重視大眾對食品安全的體驗,利用食品安全正規檢驗機構的加入,對食品安全信息進行客觀展示,對生產的食品進行質量認證,在經過專業的檢驗后再流通市場。如果食品出現安全事件,最主要的是客觀報道,并及時處理有問題的食品,對檢查結果要正確的對待,并給與大眾一個正確的解釋,盡可能的消除負面影響,使食品生產企業的形象盡量得到挽回。
4.結束語
總而言之,食品安全問題是全社會重點關注的,當出現食品安全事件時,大眾對其風險感知會影響對食品添加劑的態度,過度的恐慌會影響食品安全的正確判斷,不利于市場供求關系的穩定,因此,需要有效的控制大眾對食品安全的風險感知,以更好的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
參考文獻
[1]苗芃,陳思,李晶,等.食品安全事件風險感知對食品添加劑態度的負性影響:知識的緩沖效應[C]//第二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2018(03):36-36.
[2]吳林海,鐘穎琦,山麗杰.公眾食品添加劑風險感知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3,000(005):45-57.
[3]曾智.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風險感知研究[J].社科縱橫,2017(07):16-17.
[4]山麗杰,臧秋霞,李向麗,etal.影響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風險感知的關鍵因素識別研究[J].自然辯證法通訊,2016,38(04):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