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亮
摘 要:汽車在國民經濟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大面積普及,已成為大部分居民出行的常用工具,汽車制造工作必須了解當前大眾對汽車的使用要求,加強對測試設計的重視程度,掌握國民用車需求,同時向國外先進企業學習設計經驗,對汽車車身進行合理設計控制,完成汽車設計在質量方面制定的目標,提高我國汽車車身設計與制造的整體水平。下面將對車身設計與制造工藝性技術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汽車;車身設計;制造工藝;新技術
汽車車身設計包含的內容很多,后隔板、車身底板、側圍與頂蓋的設計均是車身整體結構設計需要關注的內容,應該從人機工程、汽車空間等層面進行考量,在保證汽車基本使用功能齊備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車身性能進行優化,延長汽車使用壽命,保證車身滿足汽車耐久性方面的要求。設計人員與汽車制造者需要密切關注行業發展態勢,學習新的設計理念與制造工藝新技術,推出符合大眾要求的汽車。
1.車身設計結構方式
1.1縱向梁設計
縱向梁設計需要從全局層面考慮,應該與汽車車身的耐久性等因素聯系在一起,還需要對專門性材料以及專業性設計進行深入探究,考量車身頂蓋、邊梁、縱向梁與前縱梁等多個部分,對車身整體質量形成的影響,在實際制造期間需要圍繞車身結構中橫向梁、縱向梁立柱三個主體部分進行分析,考慮到縱向梁與車身質量間的關聯性,必須保證其設計可以與其他部分聯合考慮,思考提高汽車車身整體質量的方式,防止駕駛者在行車期間存在不良的體驗感[1]。
1.2局部結構設計
局部結構設計應該在車身斷面環節思考車身載荷情況,斷面一般指車身中梁位置斷面處,其采用封閉式的設計方法,而連接結構成為車身設計的重要內容,為防止在車身接頭部位因應力過于集中,導致汽車車身受力不均出現變形問題。設計人員必須對車身結構可靠性等參數進行試驗,提高對車身接頭位置使用材料的關注程度,還應該相應增加使用材料的橫截面積與厚度,由此可以緩解車身連接處的壓力,還可以對車身局部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分析影響車身制造的各類因素并提前給出解決方案。
1.3計算車身性能
鑒于車身使用期間性能與側面碰撞變形量、前圍侵入量有密切關聯的情況,需要對汽車車身性能進行分析、判斷,按照得出的結果進行設計,由此可以進一步提高結構設置合理性,防止汽車性能在使用中出現問題。計算車身性能期間可以使用計算機軟件,借助其強大的計算能力發現設計問題,調整設計內容,提高汽車車身整體質量。
2.車身制造工藝新技術的應用
2.1車身成型方面的新技術
隨著大眾對汽車要求的提高,傳統車身制造技術已無法滿足車身結構設計要求,因此必須針對先進材料特點以及車身結構,提出新型的車身成型技術,在車身制造期間使用新型成型技術鍛造車身,保證鍛造工作質量達到要求的前提下,不會出現工作效率下降的狀況,圍繞工作要求合理的應用成型技術制造車身鍛造的成本。在生產活動進行期間,車身成型技術包含車身熱成型工藝、車身內高壓成型工藝,前者在應用中圍繞加工構件形成具備一定規律變化的溫度場,由構件力學性能與組織產生一定變化,溫度場與內部應力會出現相互耦合變形的改變,由此改變構件的力學性能,車體板材構件加工一般會使用車身熱成型工藝;后者利用內高壓成型工業提高彎曲軸線異型截面空心、變徑管與薄壁多通管等零件加工的生產效率,同時提高零件截面封閉程度,有效解決焊接變形問題。在工作中還可以發現相關技術可以有效的削減車身鍛造使用的材料,進而達到控制生產成本的目的[2]。
2.2車體焊接方面的新技術
車身加工期間焊接技術是基本的制造技術,但是傳統焊接控制精度差且工作量多,這些因素均會影響到車體焊接工作的整體質量。為此推出新型焊接技術顯得非常關鍵,將車身激光焊接工藝應用在激光焊接技術中,完成車身制造工作,由此可以提高技術的控制精度,更好的完成設計要求,同時讓車身擁有極具觀賞性的外觀且車身制造質量不會受到影響。使用激光焊接技術也存在一定的短板,技術對加工精度的要求非常苛刻,對操作人員也有較高的要求,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這些因素會影響到企業對技術的應用;車身等離子焊接工藝也是車體焊接出現的新技術,在車身焊接制造就可以減小焊接變形程度,提高車身焊接的強度,保證焊接可按要求進行,進一步提高車身的美觀性。
結語:
在我國用車人數直線迅猛躥升的背景下,必須針對汽車大面積普及的實際狀況,加強對汽車制造的關注程度,關注車身設計同時應該確定設計重點,加強對相關因素的控制,將其作為保證車身設計質量的主要方法。除此之外,還應該合理的應用車身制造工藝新技術,提高汽車制造水平,防止汽車在生產、銷售、應用等階段出現問題。汽車設計人員與生產人員應該隨著工作的進行加強對設計制造的研究力度,學習現代設計理念與制造工藝方法,提高車身質量,滿足駕駛者對汽車的使用要求。
參考文獻:
[1]樂雪勝,孫東洋,劉明.淺談汽車車身設計與制造工藝新技術[J].汽車實用技術,2019,286(07):129-130.
[2]陳超福.汽車車身設計及制造工藝新技術研究[J].時代汽車,2018,296(05):82-83.
作者簡介:
湖南大學本科畢業,合肥工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工程師,現任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項目管理部部長。歷任車身設計工程師,項目經理,平臺總監,曾以平臺總監身份主導過幾款乘用車產品開發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乘用車整車產品開發目標定義、總體方案及項目管理。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安徽 蕪湖 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