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鵬
摘 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推動了社會生產、生活等各方面的發展。隨著人們對社會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電力工作發展需求量增大,智能電網建設工作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而將電力工程技術應用到智能電網建設中具有一定的意義,除了促進電網智能化以外,還能保護生態資源與環境,然而當前電力工程技術應用在智能電網建設中仍存在一些問題,無法充分發揮其效果,需對電力工程技術進行開發以達到理想的應用水平,推進智能電網建設。
關鍵詞:智能電網;電力工程;應用
引言:
智能電網建設中的電力工程技術的應用,是對當下電力系統迅速發展的最好闡述,給電力供應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支持。智能電網是指在供電過程中自動運用新型技術的電網系統,主要特點是將傳統電網與計算機信息技術通過特定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在整個供電過程中同時或者先后運用通信技術等多種新型技術,使得電網的信息傳遞更為迅速,真正實現自動化供電。我國電網已經進入到了智能化和科技化的新時代,在進行智能電網建設中電力工程技術發揮著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加強對其的研究與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智能電網建設中的電力工程技術的應用存在的問題
1.1技術開發水平較低
在目前的社會發展中,將電力工程技術作為智能電網建設的重要方面,并立足于我國發展的實際狀況,對有效解決能源緊缺的危機、促進社會其他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但電力工程技術水平開發水平較低,導致其在智能電網建設的應用中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成為了當前我國電力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綠色環保作為經濟發展形勢對能源所提出的要求之一,其要求對電網資源實現有效循環利用,將電力能源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最大程度的降低。然而綠色能源的開發水平較低,降低了電力資源利用最優化的實現效率,且降低了電力能源的質量,導致了當前電力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建設中的應用未能達到理想的水平。
1.2電力工程人員素質尚低
隨著智能電網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在自動化、智能電網結構以及電網建設經濟性等方面的技術要求明顯增加,傳統電網建設中的電力工程技術體系及電網建設結構對惡劣天氣及其他環境因素的承受能力較低,在自動化故障診斷與調節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水平較弱,更為重要的是,隨著電網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全覆蓋水平的實現,經濟性逐漸成為了電網建設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將經濟性作為電網建設工作的主要考慮因素,將建設成本有效控制在科學、合理的范圍之內,不僅能夠有效保證電力能源的質量,同時對于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電力工程技術人員在業務水平與專業素質上的缺失,導致其未能真正了解當前智能電網建設的水平和實際形勢,在自動化、經濟性和智能電網結構建設等工作的能力尚不足備,限制了電力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建設應用中理想作用的發揮。[1]
2.智能電網建設中的電力工程技術的應用
2.1供應高質量電能
電力工程技術在智能電網建設中的應用,首先需要保證能夠供應高質量電能,高智能電能有助于智能電網建設更為安全與穩定。電力工程技術包括電能質量轉化技術,運用電能質量轉化技術供應高質量電能,能夠保證電能安全輸送,促進智能電網更好地運營。所謂電能質量轉化技術,是指技術人員需立足于實際情況,對電能質量進行劃分,形成電能質量等級,進而創建電能質量評估體系。通過電能質量轉化技術對電能質量進行優化,首先需要技術人員對用電接口的經濟性能以及人們用電需求進行分析,然后按照電能質量等級標準來對改善不同電能,以促進提升整體電能,從而供應高質量電能,便于智能電網更好地建設,需強調的是,技術人員在對電能質量進行優化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的技術,當前技術人員通常采用直流有源濾波技術或是自適應靜止無功補償技術等,運用這類技術一方面能夠促進電能更為高質量,另一方面也能降低成本,起到一定的節約資源的作用,符合智能電網建設的現實意義。[2]
2.2建設預警系統
電力工程技術應用在智能電網建設工作中,可建設配電網預警系統。在配電網運行、維護與管理中,預警系統起到不可或缺的意義,需建設并完善配電預警系統。通過預警系統來收集配網線路的運行信息,能夠有效促進配電網更好地運行、維護與管理。同時,技術人員可通過信息技術能夠及時準確地收集配網線路的運行信息,在對配電預警系統進行完善時,可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存儲,并在計算機上建設相應的信息庫,再應用自動化技術,利用互聯網進行監控與預警,便于技術人員及時發現問題與故障,以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處理解決。由此可知,建設預警系統能夠有效促進配網運行、維護與管理,還能提高自動化技術水平,確保進行及時準確地運行與管理,同時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理故障。[3]
2.3構建電力工程技術人才隊伍
當前電力工程技術人員普遍業務水平及專業能力無法滿足智能電網建設工作的要求,為促進電力工程技術能夠更好地應用在智能電網建設中,應該構建電力工程技術人才隊伍,故此,電力行業需高度重視電力工程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并定期組織并開展培訓與學習,可通過網絡課程或是外出進修的形式來進行,或是組織座談會,引導技術人員圍繞電力工程技術進行經驗分享,一方面能夠使電力工程技術人員能夠更加重視智能電網的建設工作,另一方面也能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與業務水平,在智能電網建設中能夠更好地應用輸電發電技術以及其他先進電力技術。
3.結語
綜上所述,智能電網建設是當前發展的必然趨勢,電力工程技術作為智能電網建設的重要部分,盡管當前我國電網建設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的全覆蓋。但與生產、生活所需電量相比,仍具有較大差距。因此,必須強化對智能電網建設中的電力工程技術的應用的研究力度,提高電力工程技術的發展水平,從而發揮其在優化能源結構、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效益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磊,李龍,項海波.智能電網建設與電力產業發展探究[J].中外企業家,2020,670(008):91.
[2]藺菲,楊樂,張宏生,等.基于智能電網建設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能力提升探討[J].儀器儀表標準化與計量,2019(004):32-33,41.
[3]范紅光,甘孝琴,劉文涌,等.智能電網技術特點及電力工程技術的應用方法[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20(002):29.
(沈陽市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