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惠芹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當前,在全球疫情沖擊、全球經濟不振的形勢下,要推動我國經濟實現穩定且高質量發展,需要繼續發揮中小企業的巨大作用,著力解決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相關研究表明,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渠道單一是困擾大多數中小企業創始人的瓶頸問題。通過研究中小企業融資匹配策略,能夠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上的問題提供借鑒,幫助中小企業更迅速、低成本的方式籌集到所需的資金,維持企業正常經營和不斷轉型升級。
中小企業從最初的一個創意發展到一個成熟的企業,到最后衰退或者蛻變都在經過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中小企業不僅擁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和靈活的市場適應能力,還具有高投入性、高收益性、高成長性、高風險性、和較高創新性的特點。根據中小企業所表現的不同生命成長特征,可以將它的生命周期劃分為五個階段,即: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如圖1所示)。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特點及風險。

圖1 中小企業成長階段劃分圖
在種子期,中小企業是在創意開發階段,沒有實體。中小企業因為創始人經驗不足管理導致經營體制欠缺。在這個階段需要全面了解市場,謹慎思考自己的商業模式,明確市場需要的可能性,抓住機會,完善資源配置,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一階段的主要風險是技術風險。據國外調查顯示,從創意提出到最后成果研發成具有一定的市場商業前景的項目,成功率不足5%。企業沒有配套的硬件設施和完善的設備,難以吸引技術和管理人才,導致很多中小企業在種子期耗費大量時間和財力甚至不能進入初創期就夭折。
在初創期,中小企業在其領域沒有足夠的市場份額,很難體現其產品優勢,相關的人力與體制不健全,缺乏正規嚴格的決策機制。在這個階段企業沒有足夠的信用度和經濟實力,很難得到銀行等金融機構及風險投資機構的關注與信任。中小企業創始人關注的核心問題是能否找到適合的融資渠道和方法來籌集企業不斷成長和發展的必要資金,能否邁過“融資難”的深淵。這一階段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技術風險、產品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及財務風險。能否經得起綜合性的風險考驗,主要看管理者是否能夠精準判斷現狀和擁有前瞻性的判斷,能否將經營成果與風險投資相結合,能否得到其他金融機構或者政府的扶持與資助,能否主動靈活地適應市場需求及變化。
成長期是中小企業的創意轉變成為現實的企業生產力后,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在這個階段,企業開始形成銷售和利潤并且銷售額和利潤額正加速增長,企業規模也不斷擴張,此時已經初步形成了其核心競爭力。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企業應該重點關注如何優化自身的資金結構,來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水平。在這個階段,中小企業所面臨的主要風險是決策風險、管理風險和對于外部環境的市場風險。隨著企業越做越大,生產經營越來越復雜,對企業的內部管理就有了更嚴格的要求,管理者要不斷提升整體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決策能力,使得企業快速而穩定發展。同時,企業還需要不斷地發展和提高自身銷售和利潤,對于市場的預估和風險的把控不能出差錯。
在成熟期,企業內部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管理決策結構體系,企業管理方法和經營手段越來越嫻熟,產品或服務的銷售增長率和企業利潤增長率在攀升到某一數值后趨于穩定。企業管理者通過內部管理體制的創新、組織結構的創新、產品質量和功能的創新等來保持并提高企業競爭優勢。企業的籌資方式也趨于多元化,重點是選擇最為恰當的組合融資,盡可能地降低企業風險及融資成本,保持資金流的穩定。這一階段的風險主要是技術風險和產品風險。為了不斷發展自身的競爭優勢,需要繼續加大企業的創新力度,通過對產品不斷優化,不斷推陳出新,盡可能地面向不同需求的消費者群體,拓展其發展空間,為企業的產業結構升級和產品換代做好準備。
如果在激烈的競爭中,企業無法進步創新,就會失去競爭優勢,最終難以維持生產經營,將步入衰退期。而如果企業保持不斷創新,能夠不斷發展,不斷優化自己的技術和產品,那么企業將進入蛻變期,開始了新一階段的發展。中小企業的蛻變不僅僅體現在格局大小的變化上,更是企業本質上的更新和管理體制的完善,從企業的技術設備、人才團隊、創新能力、銷售服務、到內部管理體制和企業文化及未來發展戰略等多個方面發生的根本性的改變,這個時期企業能否成功的關鍵主要在于管理者和企業高級技術人員與時俱進的長遠眼光和創新能力。從風險方面來看,轉型風險是這個時期企業主要面臨的風險,因為企業能否轉型成功關乎于中小企業是消亡還是進入一個新階段。中小企業為了轉型將發生大量資產和資源的重組,會引起企業經營收益的大幅波動,因此企業要采取漸進的方式來規避可避免的風險,確保企業資金流正常,轉型順利。

表1 中小企業各生命周期特點及融資匹配
通過分析中小企業各個生命周期階段的特點和風險,可以針對每個階段的特點進行融資匹配。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企業對融資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早在Grener的生命周期理論里涉及了這一問題。融資方式包括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每一種融資方式正確地匹配到中小企業的不同階段,可以更快速地籌集資金,節省融資成本。由此,可以得到中小企業每個生命階段所匹配的融資方式(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種子階段企業由于沒有實體沒有市場其主要融資方式依靠內部的自籌、內部集資以及外部的天使投資及政府的創新基金;初創期的企業開始實體化,但是內部機構和外部市場沒有達到要求,其主要融資方式還是內部自籌同時加上外部的風險投資及創新基金;處于成長期的企業開始高速發展,要大量資本支持,此時的融資通過主要是銀行貸款等外部融資,如果企業此時發展較好,企業爭取上市,投資者購買股票、債券,內部可以使用股利政策來融資;成熟期的企業規模和市場份額有已達到最好狀態,利潤和銷售額達到了某一水平并趨于平穩,企業自身已經擁有了現金流,此時的企業上市以后可以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內部融資通過股利政策來獲得資金;衰退期的企業將要轉型,會引起收益的大幅波動,此時需要采取穩定的漸進的方式來規避風險,企業融資方式主要為資產變賣、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債券或者申請政府政策性融資。在了解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的特點后,企業要想更快更多的籌集資金,需要結合每個階段特點不斷發展自身實力。盡快通過對人才團隊的建設、設備設施的更新、管理體制的完善、風險的把控、企業文化和對長遠發展的預見性等等來給予以及投資的人或機構信心并獲得投資者的認可。中小企業各個生命周期階段,通過不同的融資組合,使得企業能夠快速籌集資金的同時還可以降低融資成本,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中小企業融資需結合自身所處的階段及風險選擇恰當的融資方式。
同時,在外部環境方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育環境,為中小企業生命周期與融資匹配創造條件、營造氛圍。一是要構建良好的外部融資環境,例如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為企業提供了公平公正公開的交易平臺;二是通過基礎制度的改革規范交易,提高供給資金的效率;三是放寬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限制,拓寬融資渠道;四是創新開發適合中小企業實際情況的金融模式,并且加強監管力度,保證公平公正的交易;五是切實深入了解中小企業的需求,以需求為導向建立能落實實施的融資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