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君
(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合肥 230088)
月潭水庫工程位于安徽省休寧縣境內的率水河上,大壩壩址在下琳溪村下游約500 m處,距休寧縣城約18.5 km。壩址控制流域面積908 km2,總庫容1.57億m3,為大(2)型水庫。水庫以黃山市屯溪區(qū)的城市防洪為主,兼具城鎮(zhèn)供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旅游、發(fā)電和灌溉供水等多項功能。水庫建成后,黃山市屯溪主城區(qū)防洪能力由25年一遇洪水提高到100年一遇,電站裝機容量2×10 MW,多年平均發(fā)電量為4 326萬kW·h。水庫供水規(guī)模為18.3萬m3/d,年均供水量為6 846萬m3。水庫設計灌溉面積為1.45萬畝。樞紐工程由攔河壩、泄洪表孔、泄洪底孔、生態(tài)放水管、發(fā)電引水管道、發(fā)電廠房及升壓開關站、魚道等建筑物組成。樞紐工程平面布置見圖1。

圖1 樞紐工程平面布置圖
攔河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高程為173.6 m(1985黃海高程系,下同),最大壩高36.6 m,壩頂長度為214 m,壩頂寬7.0 m,共分11個壩塊。其中,初步設計確定的泄洪建筑物布置為:泄洪建筑物布置在河床壩段2#~7#壩塊(右岸向左岸依次編號,下同),由5個表孔與4個底孔間隔布置。表孔單孔凈寬9.0 m,堰頂高程平正常蓄水位165.0 m,堰頂設置弧形閘門控制;進口底板高程144.8 m,標準段尺寸6.0 m×6.0 m(寬×高),出口底板高程141.5 m,尺寸6.0 m×5.0 m(寬×高),進口設事故檢修閘門,出口設弧形工作閘門。本工程采用底流消能,下游消力池底高程134.5 m,凈寬89.0 m,池長115.0 m,兩側邊墻頂高程150.5 m,消力池內底孔邊緣增設長35.0 m導流墩,尾坎與下游河床平。
發(fā)電引水系統(tǒng)布置于左壩段的7#和8#壩塊,進口高程147.0 m,正向進水的深式進水口。埋管引水型式,進水道尺寸為2孔6.8 m×7.0 m(寬×高)矩形斷面,漸變?yōu)橹睆?.5 m的引水發(fā)電鋼管。地面式發(fā)電廠房布置在左壩段后河床,副廠房布置在主廠房與壩體之間。
月潭水庫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2022 mm,汛期4~7月為1116 mm,占年總量的55.2%,降水的年內分配極不均勻,最大年降水量3068 mm(1999年),最小年降雨量1284 mm(1978年)。汛期4~8月份徑流量占全年69.6%,其中6月份最大,占全年的20.8%;非汛期9月~次年3月僅占全年30.4%,其中12月份最小,只占全年的2%。
壩址處各施工時段設計洪水成果見表1。

表1 水庫壩址處各施工時段設計洪水成果表(m3/s)
壩址附近河道寬約130.0~140.0 m,河道左側為寬20.0~25.0 m左右的一級階地,階面高程約149.0 m。順階地外側為首村至回溪的村村通公路。其下為高水河漫灘,寬約7.0 m,地面高程143.0~145.0 m。河床寬約110.0 m,河底高程141.0~142.5 m。
壩址出露的基巖為前震旦系木坑組千枚巖系,按巖性可細分為千枚狀粉砂巖及粉砂質絹云母千枚巖,部分層間擠壓帶夾少量薄層絹云母綠泥千枚巖。壩址第四系覆蓋層可分為山坡坡積層以及第四系沖洪積層。
本工程屬大(2)型水庫,樞紐工程級別Ⅱ等,大壩為2級建筑物,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guī)范》(SL303-2017)的規(guī)定,導流建筑物級別為4級,導流建筑物設計洪水標準:土石結構為重現期20~10年的洪水,混凝土結構為10~5年的洪水。壩體施工期臨時度汛的洪水標準為重現期50~20年的洪水,導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后壩體度汛洪水標準為重現期100~50年的洪水。根據本工程情況,導流建筑物設計洪水標準選用10年一遇。
針對本工程特點,對隧洞導流和底孔分期導流3種方案做了詳細比較,具體導流方案簡述如下:
(1)方案一:隧洞導流方案。右岸河床新開導流明渠+右岸(凸岸)新開隧洞導流。具體的導流程序及分期施工內容為:一期(第一年9月至第二年3月)主要進行左岸發(fā)電廠房及7#~8#壩塊施工以及7#壩塊上下游的砼縱向圍堰施工,同期進行右岸新開導流隧洞(7.5 m寬×7.0 m高)的施工,利用右岸河床新開導流明渠進行導流;二期(第二年9月至第三年3月)主要進行1#~6#壩塊、9#~11#及一期未完(不受導流水位影響)主體工程施工,利用右岸導流隧洞導流;第三個枯水期,大壩及發(fā)電廠房主體土建工程基本結束,無須導流,導流隧洞下閘蓄水,為機組發(fā)電做準備。
(2)方案二:2個底孔導流方案。右岸岸坡新開導流明渠+5#、6#壩塊2個泄洪底孔導流。具體的導流程序及分期施工內容為:一期(第一年9月至第三年3月)主要進行左岸發(fā)電廠房及4#~11#壩塊主體施工,利用右岸岸坡新開明渠導流;二期(第三年11月至第四年2月)進行1#~3#壩塊以及一期未完(不受導流水位影響)主體工程施工,利用5#、6#壩塊2個泄洪底孔導流。
(3)方案三:4個底孔導流方案。左岸岸坡新開導流明渠+3#~6#壩塊4個泄洪底孔導流。具體的導流程序及分期施工內容為:一期(第一年9月至第三年3月)主要進行砼縱向圍堰及1#~7#壩塊(含下游消力池左側墻)主體施工,利用左岸岸坡新開明渠導流;二期(第三年11月至第四年2月)進行8#~11#壩塊、電站廠房以及一期未完(不受導流水位影響)主體工程施工,利用3#~6#壩塊4個泄洪底孔導流。
各方案優(yōu)缺點、工程量及投資比較見表2。
經綜合分析比較,壩址區(qū)基巖主要為千枚巖,修建隧洞條件不好,存在進洞困難、襯砌工程量大等問題,且壩區(qū)洪水峰高量大、歷時短,洪枯季節(jié)差別大,不建議采用;方案二在二期導流期間僅能利用2個泄洪底孔導流,相較于方案三的4個泄洪底孔導流泄洪能力低且上游水位更高;方案三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工期也能滿足設計要求,最終推薦采用方案三,即利用消力池左側擋墻及7#壩塊、上下游延伸縱向混凝土圍堰的分期導流方案。

表2 各方案優(yōu)缺點、主要導流工程量及投資比較表
根據選定的導流標準和導流方式,導流程序劃分為兩期3個階段。具體如下:
(1)一期導流。分前后兩個階段,前階段采用土石圍堰束窄河道,右岸老河床導流,進行發(fā)電廠房基坑及導流明渠的開挖和縱向混凝土圍堰澆筑。后階段利用左岸明渠導流,右岸老河床上下游橫向土石圍堰及縱向混凝土圍堰形成一期基坑,進行溢流壩段主體結構工程施工,為后期泄洪底孔導流做準備。
(2)二期導流。利用溢流壩段泄洪底孔導流,在導流明渠上下游填筑橫向土石圍堰,與縱向混凝土圍堰形成二期基坑,進行發(fā)電廠房壩段及發(fā)電廠房主體結構工程施工。
分期導流總體規(guī)劃見表3。
根據調洪演算成果,綜合確定各分期圍堰設計擋水位。一期前階段土石圍堰上游設計擋水位145.5 m,下游144.4 m,堰頂高程取146.5 m到146.0 m,從上游至下游漸低;一期后階段上游橫向圍堰設計擋水位為149.0 m,堰頂高程150.0 m,下游橫向圍堰根據導流明渠水深及底高程,設計擋水位為147.5 m,堰頂高程148.5 m;二期上游橫向圍堰設計擋水位150.5 m,堰頂高程151.5 m,下游橫向圍堰設計擋水位144.8 m,消力池內水位147.0 m,但考慮與縱向混凝土堰頂銜接問題及2.0 m消力坎的壅水等因素,堰頂高程取148.5 m。

表3 分期導流規(guī)劃表
縱向混凝土圍堰布置在消力池左側墻位置,共分4段,上游段54.0 m、大壩段41.2 m、消力池段119.05 m以及下游段37.5 m,總長251.75 m,縱向混凝土圍堰一期和二期在不同方向擋水,上游側擋水位二期底孔導流時最高,為150.5 m,考慮波浪高度和安全加高因素,堰頂高程取151.5 m;下游側擋水位一期后階段時最高,為147.5 m,堰頂高程取148.5 m。消力池段利用消力池側墻段取150.5 m,大壩段取生態(tài)放水管頂面高程150.8 m。考慮到縱向混凝土圍堰堰基與河床基巖間有收縮裂縫,對其采用接觸灌漿處理。
導流明渠布置在發(fā)電廠房位置,底寬20.0 m,兩側邊坡1∶1.5,設計過流583 m3/s,根據布置,導流明渠總長405.2 m,進口高程142.0 m,出口高程141.0 m,縱底坡i=0.247%,要求對渠底進行修整,無凸出部分,糙率取0.028,最大流速達4.35 m/s。
一期前階段土石圍堰軸線長390.0 m,兩側邊坡1∶2.0,堰頂高程從146.5 m到146.0 m,堰高5.0~5.5 m,堰頂寬3.0 m。縱向混凝土圍堰分上游段、7#壩塊段、消力池側墻段、下游段4段,其中上游段54.0 m,下游段37.5 m為新增段,中間兩段118.2 m利用永久結構。堰頂寬度均為2.0 m,底板寬9.7~12.0 m。
一期后階段上下游橫向土石圍堰堰頂高分別為150.0 m和148.5 m,圍堰軸線長分別為93.0 m和95.0 m,兩側邊坡均為1∶2.5,堰頂寬5.0 m和8.0 m(下游考慮施工道路)。
二期上下游橫向土石圍堰堰頂高分別為151.5 m和148.0 m,圍堰軸線長分別為75.0 m和70.0 m,兩側邊坡均為1∶2.5,堰頂寬上游5.0 m,下游結合交通為8.0 m,考慮上游圍堰最大高度達11.0 m,在高程148.0 m位置留二級平臺,平臺寬2.0 m。
一期前階段圍堰及后階段上下游橫向圍堰、二期上下游橫向圍堰結構均采用土石堰體,堰體及堰基均采用土工膜防滲。土工膜采用斜鋪法,在迎水側堰腳位置水下開挖截水槽,將土工膜壓入槽中,填水泥粘土,隨堰體上升在斜坡上采用砂袋壓土工膜。堰體填筑前,對堰基進行清基、整平,工程量包括在大壩壩基開挖中。一、二期上下游橫向圍堰與混凝土縱向圍堰相接處采用錐坡包裹刺墻,適當延長堰體長度,堰體出水面后加強壓實,確保土石堰體與混凝土堰體接觸處的防滲安全,對水流直沖位置采用干砌塊石或拋石護腳。
本工程第二年、第三年的6~7月均存在安全度汛問題。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guī)范》(SL303-2017)要求,汛期壩體擋水標準為50~20年重現期標準,本工程選擇20年擋水標準,汛期洪峰流量為2388 m3/s。
在第二年汛期,除左岸導明渠過流外,壩體導流底孔也參與過流,根據水力計算,此時根據天然河道水位~流量曲線推算,下游水位將達到150.0 m,根據導流明渠、底孔聯(lián)合過流調洪計算,上游水位將達到155.0 m。第二年3月底右岸壩段混凝土澆筑至154.0 m高程以上,4月份壩體開始擋水,汛前澆筑至155.0 m以上,拆除土石圍堰,對壩體及消力池表面進行保護,汛期考慮壩面及消力池基坑過水。
在第三年汛期,汛前發(fā)電引水洞事故門、檢修門、攔污柵均安裝完畢,溢洪道澆筑至溢流面頂165.0 m高程,汛期來水通過底孔泄流及溢流面溢流。4月份以前通過導流(泄洪)底孔導流,4月后上游水位逐漸抬高,當超過溢流堰頂,溢流堰開始分洪,汛前要做好新澆溢流面的保護及消力池的防沖工作。發(fā)電廠房關閉檢修門,不參與泄洪。
據此對兩個汛期作如下度汛安排及要求:第二年汛前要做好已澆壩段表面保護,消力池表面的保護,做好所有施工機械和人員的撤退方案。第三年汛期整個壩段擋水,做好溢流壩段新澆溢流面及泄洪底孔的過洪準備,以防特大洪水。同時要在3月底以前完成發(fā)電洞進水口、生態(tài)放水管的閘門安裝調試,具備下閘擋水條件。
月潭水庫工程于2016年5月開工建設,根據設計的導流和度汛方案,經歷了2017-2019年3個汛期,目前大壩及下游消力池工程已基本完工,發(fā)電廠房土建工程已完成約60%。
本工程充分利用壩址處地形條件和壩體平面布置,泄洪底孔與導流底孔永臨結合,消力池左側擋墻與縱向圍堰相結合,節(jié)省了導流工程的投資,提高了壩體安全度汛的保證率,有利于工程順利實施,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對同類水庫樞紐工程施工導流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