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巍
摘? ? 要:隨著城鎮化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舒適、健康的生態環境的追求越來越激烈。自然環境作為一種原生態的環境形態,得到了大家的追捧。室內設計中也需要使用自然風尚,以此來迎合人們追求自然的心理,與此同時,也是對品質生活與自身文化素養的再覺醒、再認知、再思考。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以傳統文化嵌入為核心,人們需求為重點,實現裝飾設計與文化元素的融合。在注入文化符號的同時,也強調了生活功能和藝術的統一,給傳統家居文化注入了新的氣息。
關鍵詞:傳統元素;代建筑裝飾設計;應用
1? 引言
民居建筑是一種具有歷史氣息和生活氣息的建筑形式,在當前的現代建筑設計工作中積極運用民居建筑元素能夠有效提升建筑整體的舒適感,升華建筑所透露出來的人文氣質,讓建筑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而在實際設計中,現代建筑設計理念與傳統民居元素的融合并不容易,必須結合建筑設計需求對民居元素進行調適,保證建筑整體與這些民居元素的兼容效果,為建筑整體效果的優化提供保障[1]。
2? 現代產品設計中中國傳統元素的價值
2.1? 傳統文化是設計資源的重要組成
部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具有獨特性,而這也成為現代建筑裝飾設計的靈感和資源,只有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當中豐富的元素,然而縱觀我國社會文化發展現狀,我國的傳統文化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線,我們缺乏在民族文化中提煉出能夠引起人們情感共鳴,可以展現中華文化內涵的文化元素,可以體現出我國建筑裝飾設計的獨特性,最終有效增強建筑裝飾設計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將我國優秀文化傳承發揚出去[2]。
2.2? 滿足產品設計本土化的需要
在現代建筑裝飾設計中,合理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積極開展經濟創新的客觀要求,設計內涵屬文化范疇,只有在建筑裝飾設計的過程中積極融入傳統文化元素,方可形成完善且鮮明的產品風格,進而提高我國建筑裝飾設計的創新能力。
3? 傳統元素在現代建筑裝飾設計中的應用
3.1? 構件
傳統建筑構件主要有斗拱、基座等,設計具備民族特征的現代建筑,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或間接的對這些傳統構件進行應用。以上海世博園的中國館為例進行分析,它就是采用不同傳統元素通過堆砌形成的建筑,能直接體現出東方之冠這一主題。其斗冠造型的設計靈感主要來源于在傳統建筑中十分常用的斗拱,逐層外挑,但井然有序。當對中國館進行俯瞰時,可以發現它的頂部是一個網格架構,其設計靈感連源于我國傳統元素九宮格,能和我國歷史長河上的故宮與皇城交相呼應。該建筑還綜合考慮了現代設計與古代營造基本法則,很好的詮釋出了中國天人合一與和諧共生這一哲學思想,充分展現出藝術、力度、傳統與現代的美觀,這是對我國不同傳統元素進行的最好表達。又以中國美術學院為例進行分析,其大型教室中所用的門窗是以傳統木質門窗為基礎進行現代化設計和應用的,將混凝土梁板和木質門窗充分融合到一起。早晨學生們到教室上課,將教室門推開后,映入眼簾的是大片陽光,使學生們感受到生活的活力與動力,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3.2? 傳統民居建筑中的和合
傳統建筑建造時,非常注重選址,優先考慮到房屋與周邊環境的有機協調,講究天人合一,又追求房屋內在關系的和諧統一。以天臺地區為例,“和合”文化體現在傳統建筑的各個層面。張思村地處天臺縣平橋鎮區的西部,張思村素有“周遭坦蕩廣平,田疇繡錯,始豐闌其前如眠弓,然斗峰聚蟠踞右側,紫凝鷓鴣拱列畫屏,形家所謂黃榜案也”的描述。村中有七口古井,按北斗七星分上中下排列,有詩句“夜涵星斗分乾象,映日云霓作畫圖”。這些井水冬暖夏涼、水源豐富,遇大旱年頭,也永不枯竭。前人在建造房屋時,強調人與自然和合共生,建筑與周邊環境的有機協調,講究天人合一,同時追求建筑內外的和諧統一。傳統建筑的生發,從空間觀與位序觀兩個向度考慮。空間觀源自對自然現象的詮釋,如太極、兩儀、四向、八卦等,以及在風水中“氣”的聚散。位序觀以人的地位依據倫常來做決定,分成“家族倫常”與“社會倫常”。張思村傳統建筑蘊含的空間觀和位序觀,是和合文化的體現,其營造理念與和合文化相一致[3]。
3.3? 建筑設計中傳統元素的美學應用
建筑講究自然與人的合一,建筑體的固定材料與人們的活動靈活相連,建筑的整體構思布局均應滿足人們的活動路線,同時盡可能不違反大自然的規律,打造當代的生態綠色建筑空間,更為講究的建筑還需要縱橫交錯,相得益彰,在建筑設計中既具有整體性,同時又能夠獨立成景,有各自的空間用途,互不干擾,卻能自然而然地銜接,蘇州園林自不必說,其已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象征性建筑物。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整個園林既能夠保護生態自然,減少建筑體對自然的干擾,又充分運用了自然的地勢,有效避免了生態災害,凹凸不平處、遠近隔斷中都自有雅致風光,可借助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屏風、花窗等,將其應用到平常建筑設計中,仿照我國傳統建筑進行借景設計[4]。
3.4? 案例分析
以某國際會場的室內設計為例,設計中參考我國社稷云、天壇等封建社會最高禮儀建筑的原型與思想,融入天圓地方的古典哲學思想,汲取人宅共處、感通天地的建筑文化精髓,針對原有方形的建筑空間,將主會場設計成為圓形,會場的吊頂采用了藻井天花和海漫天花的結構形式,綜合現代建筑技術、裝飾材料,將古代繁瑣的設計形式進行簡化,制作成為發光天花板,在外襯托上衛星俯瞰地球的圖案。在藻井的外部花紋設計中引入了我國古代建筑中常用的祥云紋樣,四周襯托現代光導裝置,可以有效吸收自然光輝。可見,該案例在整體結構形式上彰顯了古典與現代的碰撞,傳統與時尚的一脈相承,體現了我國積極融入世界、與國際接軌的情懷,賦予了中心會場吉祥圓滿的深刻寓意,昭示著會議圓滿召開。該會場的主墻面是天花板的延伸,在這一部分的設計中設計者巧妙借鑒了御花園萬春亭的造型結構,在格心上選擇了我國經典的《富春山居圖》作為壁紙,為了滿足攝像、攝影等環節的要求,將整體色調繪制為藍色,寓意著會議內容莊重、寬廣。會場的二層設計中,結合功能要求,設計為若干個同聲傳譯室,與會場相對的玻璃窗同樣應用了中國古典建筑語言,而格心利用了鋁制板材,雕刻花紋選擇了三交六椀菱花紋樣,之后襯托上鏡面玻璃,最大限度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寬廣胸懷和與世界融為一體的美好意愿,表達了傳統結構與現代金屬材料相互碰撞的美感。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不論目前的建筑形態與文化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在建筑裝飾設計中合理應用傳統建筑元素必然可以激發出現代人的獨特審美情感,使人產生良好共鳴,自然而然的處在似曾相識這一美好狀態。其原因為采用傳統建筑元素能豐富建筑文化內涵。通過上述對實例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對傳統元素進行的傳承和創新并非簡單的照搬,而是找到傳統元素和現代設計之間最佳契合點。通過這樣的設計,能創造出既富有創新性又具備時代感的優質建筑作品。
參考文獻:
[1] 章俊.現代建筑設計中民居建筑元素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9(34):49.
[2] 張軍.現代園林設計中對傳統建筑元素和歷史文化的新思考[J].現代園藝,2019(22):136~137.
[3] 李赫.傳統建筑裝飾元素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探析[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19(11):119.
[4] 季陽.關于傳統元素在現代建筑裝飾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19(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