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有莊
摘 要 近年來,財政部等上級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制度法規,要求各級行政事業單位加快健全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框架,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水平。街道辦作為一線的基層管理行政事業單位,職能相對繁雜,在轄區內的居民生活、衛生防疫、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當前一些街道辦管理者對內部控制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單位內控體系建設進程緩慢。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工作經驗,結合內控相關知識理論,具體從街道辦的風險識別與防控應對層面、單位層面、業務層面以及監督與評價層面,分別論述街道辦加強內部控制的有效策略,希望能為街道辦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街道辦 行政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一、風險評估與控制層面
街道辦要全面梳理所有業務環節,借助流程圖分析、財務報表分析、單位主管人員討論研究、文件以及相關憑證票據檢查等方法,找出存在的風險隱患以及相關的影響因素,根據風險類別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對風險進行等級劃分,制定相應的風險清單,將風險管理的責任落實到各個具體的科室部門及崗位,通過實施經濟責任制,落實風險責任目標,重點對關鍵內控風險點以及內控崗位進行監督管控,提前制定相應的風險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在風險控制和應對方面,可通過會計核算控制、不相容崗位分離控制、全面預算控制、歸口責任控制、授權審批控制、財務公開控制等風險控制方法,增強風險管控效果,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風險損失。
二、單位層面
在單位層面,街道辦首先要積極改善內控環境,[1]全面梳理各項業務流程,做好內控頂層設計,明確單位各部門崗位的權責義務,細化控制程序,分階段推進內控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街道辦領導要在單位內部加強對內控的宣傳教育及業務培訓,加深單位人員對內控的認知理解,促使其主動地參與和配合好內控相關工作的開展。重點加強對關鍵內控崗位人員的能力考核和行為監督,一方面通過引進優秀的管理會計人才優化單位內部的人才結構,更好地指導和推動單位內控活動的開展;另一方面通過在組織結構上合理地分配職權與責任,強化內部組織機制的制衡約束,有效減少內部徇私舞弊行為。街道辦要結合業務工作實際及特點,具體從“三定”方案的制定、權利清單、行政權力實施程序及運行流程、“三重一大”議事決策機制、審計監管體系、會計核算規范、全面預算管理、資產資金控制、經濟業務管理、權責分工制度等各個方面出發,建立系統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框架,制度要全面覆蓋單位所有經濟業務環節及崗位人員,確保切實指導和規范單位的各項內部控制工作行為,強化內控的制度剛性約束。
街道辦要暢通內控溝通與交流渠道,從制度層面規定內控交流的途徑及形式,確定縱向上下級之間、橫向部門崗位之間的信息溝通方式等,強化內部不同層級與不同科室部門之間的內控協作配合,充分發揮聯動管控作用,增強內控效果。[2]
三、業務層面
(一)授權審批控制
編制完整的授權審批指引,明確各崗位授權范圍及審批權限,要求重大業務事項嚴格執行集體決策和聯席審批制度,有效規范單位人員的業務工作行為。
(二)不相容崗位分離控制
分離不相容職務,如街道辦的財務記賬與賬簿保管崗位、資金資產保管與盤點清查崗位、決策與審計崗位、審批與執行崗位等實現分離,通過崗位分離形成決策、執行以及監管三權分立的治理機制,促進內部各崗位的相互制衡約束,形成有力的權力運行監督機制,從而有效減少單位內部貪污腐敗風險。
(三)會計系統控制
街道辦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會計準則規定開展會計工作,加強對會計工作活動的事前和事中控制,避免簡單的事后實報實銷模式影響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嚴格按照規定流程報批資金費用支出,加強對相關票據憑證的審核,可通過單據控制強化對單位各項經濟業務的“痕跡管理”,確保財務信息真實可靠。可同社區居委會等探索建立統一的財務核算中心,通過集中核算街道辦及其各所屬部門的財務收支,全面、系統地反映整個街道辦的財政狀況。
(四)財產保護控制
街道辦要定期進行財產清查,全面摸清街道的存量資產、控制增量資產,確保資產賬實相符,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時,街道辦事處作為基層單位,擁有較多不符合固定資產標準但耐用年限較長的辦公設備、工具器具、家具用具,作為存貨管理的內容,但該部分資產并非消耗品,必須加強對該部分資產發出后的管理。
具體包括:一是嚴格執行政府集中采購制度,規范招標采購管理;二是加強資產租賃管理,做好相關的租金執收工作;三是制定規范的資產流轉程序,要求資產內部流轉要開具相應的申請調撥單并詳細登記用途、時間等信息;四是明確資產保管、使用、流轉、處置等各個環節的責任歸口管理部門及崗位人員,建立嚴格的資產損失責任追究機制,避免資產被不法人員違規占用或挪用;五是定期全面清查盤點資產,組織街道辦資產相關部門人員以及主管會計共同進行資產賬務盤點核對,確保資產信息的準確完整;六是對大額固定資產的處置,可聘請專業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資產價值,由街道辦各部門負責人集體討論并聯席審批通過后,才允許繼續執行資產處置程序,避免造成國有資產的無效損失;七是不符合固定資產標準但耐用年限較長且已作為存貨記賬的辦公設備、工具器具、家具用具等作為固定辦公用品,對該類資產設置備查簿,對其的領用、調撥、報廢等參照固定資產實施相應流程管理,避免造成國有資產的隱形流失。
(五)經濟活動分析控制
經濟活動分析控制指的是單位可以建立月度或季度分析會議機制,全面收集各種經濟活動數據,包括預算執行數據、成本費用開支數據、項目投資數據等,借助因素分析、對比分析以及趨勢分析等多種方法開展經濟分析活動,對比尋找目標計劃偏差,深入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糾偏,確保各項業務經濟活動高效、有序開展。
四、監督與評價層面
街道辦要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配置專門的內審職能崗位,由其負責針對街道辦的各項經濟業務行為及重要崗位人員開展日常審計和不定期專項審計活動,同時配合好上級有關紀檢監察單位的審計監管工作,促進單位形成長效、持續的監督管控機制,強化監管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另外,街道辦要推動各下屬單位部門積極開展自查自糾工作,進一步強化內控有效性評價反饋。可通過建立內控有效性評價體系,結合單位的內控執行情況制定內控有效性評價指標,圍繞內控環境、風險管控、業務合規性、監管獨立性、信息系統功能完善性、內控信息傳遞與處理等內控體系的各個層面進行指標設計,細化各個業務維度指標內容,確保全面真實地反映內控執行效果。如針對重大項目內控有效性的評價指標設計,可從項目立項的合規性審查、績效目標質量、預算執行率、計劃完成度、項目制度條例執行效果、財務管理制度執行情況以及各類產出指標達標率等,通過對內控體系的有效性及可行性進行綜合評價,得出相應的內控體系運行效果,將其作為街道辦各科室部門及人員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同時針對考評結果中相對薄弱的內控環節及人員加強管控約束,形成內控運行體系的閉環,持續改進和完善內控機制,增強內控效果。
五、結語
街道辦的內控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復雜的工程,要求各街道辦管理者必須提升內控認知水平,積極改善內控環境,有力推動內控措施的執行落實,通過逐步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框架,更好地提升街道辦的公共服務水平,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作者單位為南寧市江南區那洪街道辦事處水產畜牧獸醫站)
參考文獻
[1] 牟彩英.財務視角下的街道辦事處內部控制研究[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7(004):78-79.
[2] 蔣梅華.風險導向下街道辦事處內部控制淺析[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02):183-185.
[3] 朱群芳.淺談鄉鎮(街道)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集體經濟,2019(1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