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

摘 要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變革,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給會計行業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變化,從手工記賬到用電腦記賬到機器人記賬,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因此會計轉型勢在必行。本文著重分析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關系,結合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價值,提出關于轉型的探索,旨在發揮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實現其價值提升。
關鍵詞 互聯網 財務會計 管理會計 轉型
一、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關系
(一)什么是財務會計
財務會計是企業會計的一個分支,它是對企業已發生和已完成的經濟業務以貨幣為計量方式,在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指導下,按照一定的會計模式,加工轉換成借助于會計報表所表達的財務信息。財務會計旨在反映和控制企業財務狀況及其變動和財務成果的財務信息系統,其沿用傳統的會計模式,以為外部利益關系人提供有助于投資決策與信貸決策的通用財務報表和其他財務報告為目標,側重于滿足企業外部有關方面的決策需要,對外提供財務報告,因此也稱“對外報告會計”。財務會計對外提供的信息反映了企業與投資者、債權人等有關方面的利益關系,受到這些信息使用者的普遍關注;財務報告是經營者領導下的會計部門提供的,企業的財務會計對企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現代的企業管理離不開財務會計的支持。
(二)什么是管理會計
管理會計是指為了強化企業的內部管理,將財務會計提供的各種財務數據和資料,運用一系列的專門方法進行收集匯總、分析、報告,用來制定計劃并進行預測和決策,對經營業務進行控制和評價,以提高經營效益。管理會計的職能是規劃、控制、業績評價和風險管理,它圍繞創造價值展開,側重于對財務資料及信息進行有效的分析和配置來保證企業內部良好運行,它不僅評價過去,還能對現在決策、對未來進行預測,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改善經營管理,是企業業務、管理流程、大數據分析的綜合管理者。
(三)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與聯系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都是企業會計體系的一部分,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分享財務信息,共同為企業達成目的而服務。財務會計的改革有利于管理會計的發展。二者除了存在諸多的聯系,也有很多的不同,具體表現如表1所示。
二、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意義
首先,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是行業發展的趨勢。隨著國家財稅政策越發完善,準則固定化,在互聯網背景下,人工智能所擁有的巨大成本價值被放大。隨著會計信息電子化、記賬工具智能化,財務會計的工作內容會逐步被取代。據悉,人才市場高級財務管理人才缺口60%,財政部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在2020年之前,要培養至少3萬名管理會計人才,核算型向經營管理型升級是財務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其次,管理會計綜合性的職能,為決策提供支持。它將已發生的、正發生的、未發生的有機結合了起來:它對已發生的數據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延伸,通過系列指標體系對正在執行的偏差進行修正,在此基礎上定量分析,對未發生的進行科學預測,解析過去、管控現在、籌劃未來三者結合,形成一種綜合性的職能,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與傳統會計相比,管理會計更關注企業的管理過程,關注業務規劃和過程控制、績效評價和團隊激勵、風險的預判和規避。企業要實現利益最大化,就需要充分支持和推進財務會計的轉型。
再次,管理會計能夠將經營活動、全面預算和業績評價結合在一起,幫助企業提高效率和效益。管理會計不僅考慮業務活動的流程化管理、資金如何高效地運轉,還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將人、財、物等資源進行高效率配置,通過業績評價與前者進行有效結合,制定并落實相應的激勵和處罰措施,來達到提高經營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最后,能夠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資金和資源的合理、高效配置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條件,企業的財務管理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服務的,管理會計不僅能記錄資金的使用、流動和資源的耗用,還能根據歷史會計信息進行分析和預測,為企業未來的戰略制定和決策策劃提供參考和支持,實現資金和資源的優化配置,使企業管理更科學、更規范,提升經濟效益,為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三、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策略
(一)重新搭建財務構架,建立財務共享中心
重新劃分財務職能,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把常規的、流程性的、重復性高的操作性工作集中到財務共享中心處理,不分時間和地域,實現財務核算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解放財務人員,使其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附加值更高工作中去。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一種全新的財務管理形式,可以降低企業的財務管理成本,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解決集團化企業管理不力、財務人員不足、平衡資金等問題,實現對企業財務風險的集中控制,提升服務質量。非核算型的工作要重新進行規劃,由管理會計分工落實、推進。企業管理層應重視財務架構的重新搭建,為其提供良好的協同機制,細化職能對接,提高財務部門的地位,讓財務管理人員有充分的話語權,推動各部門對財務轉型的關注和配合。
(二)全面建設企業的信息化系統
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撥付充足的資金投建,要充分考慮業務端和財務端,使用統一的可升級的集成軟件系統、健全的交易處理機制、標準的報告分析體系,將業務端信息及時、準確地推送到財務端,形成財務信息,實現整合、共享、同步、轉化、傳輸,最終實現業務循環、信息循環和管理循環。完善的信息化系統不僅可以減少人工成本,還有利于提高財務管理的時效性,降低人為影響,加強內部控制,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互聯網背景的大數據時代,企業完善的信息化建設可以拓展各種財務數據的搜集的方式和內容,數據來源不再單一,收集的渠道和源頭更加廣泛,數據結構也更加豐富,同時也創新了數據的存儲方式和處理方式,數據查閱和預處理更加便利,工具的改革促進了管理會計的工作方式改革。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會計分析體系,輸出財務價值
財務分析缺乏邏輯和頂層設計只會產生更多的“表姐”“表弟”,因此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會計分析體系、編制一份有深度的分析報告至關重要。管理分析報告可不拘泥形式,根據企業的特性,把對外的財務報告轉換為管理報告,對管理層關注的重點指標多維度的動態分析,可以橫向分析趨勢變化,縱向分析結構變化,綜合分析企業的效益和效率,另外重點分析異常項目和重點項目、風險管控,厘清企業價值活動的聯系,對價值鏈進行確定,尋找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的方法,優化增值作業,消除非增值作業,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供管理層決策。這些都是管理會計的核心,是其價值的體現。
(四)業財融合,做業務的合作伙伴
信息化系統的設立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可以解放財務人員,改變財務部門的工作內容及工作方式,財務人員也要轉變思維模式,融入現代的管理理念,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半徑,突破邊界,實現轉型。財務人員要走到一線去,了解業務流程、業務實質、業務關聯,熟悉供應鏈全過程,了解企業的產品、市場、銷售、服務,了解原材料采購和供應商議價,了解相關的合同法律規定,跳出財務看財務,把財務管理往前端移,把事后監督變成事前、事中管控,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不僅能用專業知識更好地為業務提供高質量的財務服務,還要堅持原則,為財務監督和風控守好底線。業務財務融合,才能成為業務的合作伙伴。
(五)全面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職業能力
業財融合要求財務人員從單一的會計記賬者轉變成價值創造的參與者,把優化企業管理、提升企業管理效益和經濟效益作為最終目標。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具備更宏觀、更全局的意識和更全面的知識。傳統的財務會計擅長賬務處理、報表編制,新型的管理會計需要有更強的溝通能力、合作意識,財務負責人要能夠獨立思考,具有一定的領導魄力、分析判斷力和良好的表達能力。企業要對財務人員設定有導向性的績效考核方案,把轉型和個人的成長發展結合起來,企業也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財務人員管理會計的知識培訓和信息化技術應用的培訓,或者到優秀企業交流學習,財務人員也要有不斷學習升級的意識,不僅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操經驗,也要具備優秀的管理能力,成為綜合型的財務人才。
四、結語
2014年10月,財政部以財會〔2014〕27號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該意見肯定了管理會計的價值,也展現了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互聯網的大時代背景下,企業要轉變財務管理模式,財務人員要把握機遇向管理會計轉型,為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努力。
(作者單位為鄭州紅星美凱龍國際家居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張嘉琦.“互聯網+”背景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探析[J].中國市場,2018(07):154-155.
[2] 王忠福.“互聯網+”背景下促進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策略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8(11):271-272.
[3] 隋春峰.論“互聯網+”時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J].中國市場,2019(10):195-196.
[4] 張黎.對“互聯網+”背景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研究[J].財經界,2019(10):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