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英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在廣播電視行業中的推廣和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媒介融合時代,信息技術更是為廣播電視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對此,廣播電視行業必須牢牢抓住時代發展賦予的機遇,加大信息資源管理技術與廣播電視技術結合的研究力度,充分發揮網絡信息化技術優勢,推動廣播電視產業發展。文章主要從廣播電視信息技術資源的時代特征、運用推廣等方面進行闡述和分析,希望可以為地方廣播電視產業發展提供積極的建議。
關鍵詞:媒介融合 廣播電視 信息技術資源
網絡信息技術在廣播電視領域的全面推廣和應用,不但為廣播電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手段,而且為廣播電視節目功能的增強、內容的豐富以及傳輸方式的重新定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要求各個領域在建設計算機網絡環境的過程中打破傳統商業模式的束縛,建立一個以計算機網絡環境為依托的全新發展模式和環境,推動各個行業的發展和進步。通過對廣播電視產業發展歷程的分析后發現,信息技術資源的應用成為推動廣播電視產業向現代化方向穩步發展的關鍵。所以,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廣播電視行業應該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的優勢,積極應對媒介融合時代,為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廣播電視信息技術資源應用的時代特征
網絡化特征。新媒體環境具有的多元化特征,對廣播電視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傳統的廣播電視產業應該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加快主體與客體一體化形態建設步伐,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結構具有的彌散性、多級網絡狀特征,推動廣播電視產業發展。而主體與客體之間一體化特征的形成,則為用戶借助個性化特征方式傳播信息以及建立群體性網絡化傳播結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廣播電視行業在建立信息化傳播結構時,不僅要尊重每一個個體或者群體作為傳播主體所發揮的作用,而且還應體現出所有個體在傳播結構構建過程中表現出的裂變特征。然而,由于不同的傳播主體本身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再加上受到現階段受眾素養差異性大等因素的影響,信息傳播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定的偏差。因此,廣播電視行業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必須重新定位不同群體以及用戶階層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角色定位,這樣才能有效應對科學技術發展對廣播電視產業造成沖擊,滿足人們日益增強的信息傳播需求。
模糊化特征。傳統媒體在向新媒體過渡的過程中,以往的議程設置功能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而草根性群體媒介在發展過程中具有的自主權特點,不僅已經具備了傳統媒體所具備的議程設置參與功能,同時,還體現出了人們共同參與的特點。所以,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但出現了信息傳播主體和客體本位改變的情況,同時,兩者之間的界限也變得越來越模糊,這一發展趨勢,為最終信息傳播模糊化特征的體現奠定了基礎。另外,每一個個體或者組織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雖然已經具備了相互平等的特征,但是沒有完成層級的劃分。所以,人們在徹底擺脫時間、空間等因素對信息傳播產生的約束后,所表現出的特征具有顯著的不固定性。
媒介融合環境對廣播電視信息技術資源應用的影響
改變了現代化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方式。縱觀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從初始階段的單純為了宣傳而做節目,到全面發展時期的不僅為了宣傳,更多的是讓受眾增強廣播電視節目概念和媒體意識,再到如今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與發展的多元整合專業化、數字化,尤其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虛擬演播室,讓我們看到了媒介融合的網絡環境下,廣播電視信息技術的革新、更看到了計算機技術應用有力地挖掘和拓展了廣播電視節目中的圖像與音頻資源,不僅豐富了節目內容,還大大提升了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質量和水平。
整合優化了信息技術資源。廣播電視節目制作人員必須充分發揮媒介融合時代下信息技術資源的優勢,才能確保信息資源存儲與管理人性化、智能化目標的順利實現。另外,由于信息技術資源是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承載各種事物、存儲海量信息,所以,廣播電視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的優勢,做廣播電視信息資源整合與分類的工作,以確保信息資源之間始終保持高度的關聯性與互動性,推動廣播電視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廣播電視信息技術資源的可傳輸性被大大加強。現代廣播電視信息資源的傳輸具有時間性和空間性之分,而以計算機網絡為傳播媒介,可以讓廣播電視信息技術資源在時間性和空間性上有一個質的提升。如今的計算機網絡已不單單是一項先進的技術,而成為了引導世界發展方向的航燈,成為了信息技術資源獲取、交流、共享的重要渠道。
促進了廣播電視信息資源時效性與共享性的全面提升。在媒介融合時代,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背景下,廣播電視信息資源既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傳播,體現其實效性,增加其利用價值,也可以在現有的網絡技術環境下打破時空限制,將各種復雜信息整理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信息技術資源的共享性。
媒介融合時代廣播電視信息技術資源應用的傳播思考
隨著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廣播電視信息技術資源的可傳輸性得到了顯著的提高。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是現代廣播電視信息資源發展的前提,它在廣播電視產業中的推廣和應用已經成為人們獲取和分享信息不可或缺的途徑。
網絡監督管理應當提升。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沖擊下,傳統的廣播電視具有的議程設置與監督管理功能越來越弱,再加上廣播電視節目傳播過程中中心化特征的迅速弱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廣播電視產業網絡監督管理工作的難度。所以,為了應對媒介融合時代發展的需求,政府部門相繼頒布實施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從業人員管理辦法等各種管理措施。這些法律法規的實施不僅起到了監督和管理網絡環境的作用,同時這種多主體、多方位的網絡監督體系的建立,為廣播電視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媒介環境需要不斷優化。數字化技術的全面發展為傳統媒體的發展以及新媒體環境的創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雖然數字化技術在發展和應用過程中,對傳統媒體造成的沖擊無法預知,但是其具有的可控性特點則為傳統媒體發展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指明了方向。如果站在新媒體發展的角度分析,為了實現市場化與公共價值最大化,廣播電視行業必須在合理應用新技術的前提下,客觀、公正地評價和關注各種新聞事件,并在積極傳播正能量的過程中,推動不同類型媒體的和諧共存與發展。另外,各個媒體機構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在切實做好市場監督與價值觀、新聞觀引導等工作的同時,引導公民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與道德標準,改善媒介環境,推動新媒體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媒體市場的發展保駕護航。
結語
總之,隨著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信息化已經成為各個領域參與市場競爭時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的發展與互聯網之間的融合越來越深入,在互聯網的驅動下,電視新聞的傳播速度日益快捷,人們可以實時關注到最新的新聞內容。廣播電視的受眾范圍也越來越廣。現在講的全球化,就是通過媒介把我國和世界各國聯系起來,讓新聞達到了全球共享的效果。廣播電視產業應該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優勢,降低節目制作的成本和時間,提高廣播電視產業信息技術資源整合的效率,緊跟計算機網絡時代發展的腳步,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廣播電視技術的整合工作,推動廣播電視產業的穩步發展。(作者單位:贛州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李? 巍:《當代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廣播電視信息技術資源的時代特征與影響》,《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8(1)。
2.龐? 波:《淺析當代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廣播電視信息技術資源的時代特征與影響》,《科技風》,2017(4)。
3.季? 峰:《論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廣播電視信息技術資源的時代特征與影響》,《信息系統工程》,2013(12)。
4.岳春晶:《網絡環境下廣播電視信息資料的開發、利用及共享》,《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5)。
5.郝麗婷,王 菁,覃繼紅,鄧炘炘:《國內部分傳統廣播電臺“互聯網+廣播”現狀調研》,《中國廣播》,2016(1)。
6.宮承波,田 園:《廣播媒體生存空間的多向拓展》,《中國廣播電學刊》,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