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犇
在時代的更迭之下,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是我國基于目前發展現狀增強職業教育發展的必要前提與必然趨勢。職業教育想要在新時代如同奧林匹克格言一般“更快、更高、更強”的發展,與企業的協同合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換句話說,企業發展是教育進步的基礎所在,而教育的穩健延續亦是推動企業興盛的有力前提,由此可見,二者呈現出一種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狀態。不過就目前情況來看,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兩大方面雖然在我國高層受到了極大的重視,但對于基層來說,大部分的企業都保持著一種不甚積極性的態度。因此本文就在新時代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難點與改進展開了一系列的討論。
一、前言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完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方針,力求持續有效的提升職業技能,全方位增強勞動者技能水平與就業、創業的能力。我國亦出臺了眾多形式的文件,強調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重要意義,但大多數的企業覺得參加校企合作會提高企業自身的運營成本以及承擔學生實習的眾多安全風險等,這種情況將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變成了“表面工程”,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流于形式,使校企協同育人方面產生了眾多難點與阻礙。
二、新時代下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難點
(一)制度欠缺,監督機制不完善
就目前情況來看,新時代下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難點主要表現為制度欠缺,監督機制不完善以及企業、學校對其認識不足,參與度過低兩大方面。就第一大點來說,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作為一種社會行業的自發行為,政府雖已認識到其重要性,但卻未組建專門的指導機構,造成了校企合作權責劃分不明、實操方案缺乏實踐性等現象,使得眾多的企業在面對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搖擺不定。除此之外,政府的調控監督機制也不夠完善,如今的社會依舊潛在“學歷歧視”,因此社會大眾乃至學生自身都對高職教育仍然處于一種片面刻板的認知狀態,間接使得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產生了諸多阻礙。
(二)企業、學校對其認識不足,參與度過低
企業是以經濟利益為前提的作市場競爭者,而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漫長過程,這對于喜歡立竿見影效益的企業來說,不是一種最好的選擇,但從長遠來看,企業人力資源中職校學生占了很大的份額,相比于在人才市場“撒網捕魚”,校企合作可以省去很大一部分支出。此外在新時代職校也接收到了來自不同方面的壓力需求,致使大部分職校盲目跟風,完全不考慮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是否有益于學校戰略規劃與整體發展,本末倒置。
三、新時代下如何改進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關系
(一)設立健全制度,完善監督機制
針對上訴問題,筆者翻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并進=行了實地考察,總結了以下兩點建議,力求改進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關系。首當其沖的便是設立健全制度,完善監督機制,想要促進產教融合、提升行業企業參與辦學度,建設多元化的校企協同育人體制是必不可少的。結合實際,依照新時代下的新形勢來建立配套設施制度,為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提供精神與物質的雙方支持。與此同時,成立專門的指導機構,對其展開統一的調整配備,在最大程度上結合職校特色,完善政府監督機制,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
(二)優化配置、培養人才
就企業來說,需改變傳統觀念,秉持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轉化為新時代下利益與責任兼顧的新式企業。我國國務院也下發了鼓勵企業參與到高職教育改革與產教融合的相關文件,力求從源頭提升企業在產教融合中的地位。雖然校企合作中,企業的投入無法帶來高額收益,但政策的支持可以使企業收獲眾多的新鮮血液與高技術人才,企業全程參與培養,極大的降低了企業自身培養人才的成本,也間接地為其帶來的了可觀的利益。就學校來說,專業課程與企業需求相結合,科學合理地依據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相關要求形成了動態的專業課調整制度,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另外教師團隊亦是職校的精髓所在,好的教師可以起到積極的帶頭示范作用,使學們受其熏陶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直接的帶動了教學效率。再者職校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的攻堅力量,應主動踴躍的深入改革教學體制,對經濟產業展開有針對西性的分析探討,以市場大環境和企業需要作為最終導向,科學制定技術性人才培養方案。
四、結語
本文就改進文本就新時代下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難點進行的一系列探討,以及對如何改進現狀做的詳盡分析,都僅代表筆者自身觀點,希望能為廣大教育行業的研究人員提供可行性的參考建議。(作者單位:湖北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