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青海新見非科學出土奢華藝術品:吐蕃統治區域的伊朗圖像

2020-05-09 10:25:48康馬泰李思飛
敦煌研究 2020年1期

康馬泰 李思飛

內容摘要:近年來,青海都蘭警方追繳了大批被盜的精美文物,目前這些文物大部分收藏在都蘭縣博物館和青海藏文化博物館,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藏存于中國境內外的公共與私人收藏中。2018年警方在都蘭的一次行動中繳獲了數目可觀的金銀器,盡管目前尚無法確定被盜掘墓葬的精確位置,但基本可以認為這些文物大部分來自青海湖西南幾公里處都蘭縣熱水墓群遺址。本文主要討論這些文物中最富有意趣的刻畫有異域人物形象的金銀器和裝飾有伊朗紋樣的紡織品,后者大部分屬于類型學上所謂的“贊丹尼奇”(Zandaniji)織物。雖然這些奢華藝術品并非來自科學考古發掘,但對其圖像學的研究無疑可為判定其年代和來源地提供依據,同時也有助于我們了解吐蕃王朝、吐谷渾與中亞(尤其是粟特)的交往與聯系,從而更好地定位吐蕃王朝在隋唐時期絲綢之路上所擔當的角色。

關鍵詞:都蘭吐蕃墓;金銀器;伊朗圖像;“贊丹尼奇”織物;粟特藝術

中圖分類號:K8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0)01-0016-07

Abstract: Dulan(Qinghai)Police have confiscated numerous highly refined objects from ancient tombs that have been looted in recent years. Most of these cultural relics are kept at present in Dulan County Museum and Qinghai Tibetan Culture Museum, while others have entered public and private collections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A large amount of metalwork was confiscated in 2018 in Dulan during a police operation. Even though the exact location of the graves that were disturbed by the criminal activity was not precisely established, it can be argued that most of these objects come from a site in Dulan County, specifically Reshui, a few kilometers south-west of the Qinghai Lake or Koko-nor.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ost interesting pieces of metalwork that were recovered, some of which were decorated with exotic figures, and some textile pieces that were embellished with Iranian motifs, the latter mostly belonging to the so-called“Zandaniji”typology. Although these luxury artifacts are not from scientific excavations, the study of their various iconographies will provide some clues to establish their chronology and provenance, and shed light on the exchange and relation among Tubo, Tuyuhun, and Central Asia(especially Sogdiana), to thus better define the role that the Tubo dynasty played in the culture of the Silk Road during the Sui-Tang period.

Keywords: Tubo tombs in Dulan; metalwork; Iranian images;“Zandaniji”textiles; Sogdian art

一批現身古物市場的精美絕倫的金屬制品和紡織品殘片,最近進入了中國境內外的公共和私人收藏中。2018年警方在青海都蘭的一次行動中追繳了大批金銀器,并逮捕了20余名盜墓者。盡管目前尚無法確定被犯罪活動盜掘墓葬的精確位置,但基本可以認為這些文物大部分來自青海湖西南幾公里處都蘭縣熱水鄉的墓葬群遺址(圖1)。

這一地區位于西藏高原東部,被稱作“安多”或“大柴旦盆地”,今屬中國青海省管轄。該地區發現了多座吐谷渾及吐蕃王族墓葬。吐谷渾人(藏語稱‘A-zha)很可能是說阿爾泰語系的族群,他們于公元4—7世紀圍繞青海湖形成了強大的王國。至少自6世紀起,漢文史籍始將西藏人稱為吐蕃人,后者在同時期攻滅了吐谷渾之后,開始在喜馬拉雅地區日益強盛,并將整個青藏高原統一在吐蕃王朝(Pugyel, 634—842年)的統治之下。然而,吐谷渾人在被擊敗后并未完全消亡,他們仍繼續與吐蕃人一起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至少直到10世紀[1]。

這批近年由當地警方收繳的金銀器及紡織物殘片,展現出明顯的8—10世紀由中亞商人,特別是粟特人的商貿活動而引入吐蕃的伊朗圖像[2、3]。由于目前尚未對這批紡織品作精確的技術分析,任何對其的研究都應視為藝術史方面的探討。這批追繳的紡織品幾乎全部屬于類型學上所謂的“贊丹尼奇”(Zandaniji)錦,而后者的起源和年代仍是一個在學界備受爭議的問題。

一 都蘭金銀器

都蘭縣博物館的一批新入藏金銀器,同時也是2019年2月28日到6月30日北京首都博物館“‘一帶一路上的青海”展覽的展品。遺憾的是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覽并未出版相關圖錄。來自都蘭的金屬藝術品數目較多,本文僅討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件文物。

第一件文物是有翼半人半魚形金飾片,表面有釘孔,很可能用來固定在劍鞘上(圖2)。在人物上半身下方可以看到兩只獸足。這一細節尤其使人聯想起希臘化文化中的“刻托斯”(Ketos),甚或更具體地說,一種在希臘和拉丁文獻中被稱作“斯庫拉”(Scylla)的海妖,斯庫拉被視為直接導致了西西里島與意大利半島海岬之間的風暴。人物頭飾后方飄浮的綬帶是一種典型薩珊主題紋樣,而其左手所持的角形飲器“來通”(rhyton)則令人想起中亞的同類型器物[4]。與都蘭縣博物館這件文物相似的有翼神獸經常出現在粟特壁畫的重要人物面前,以體現神祇的護佑[5]。然而,人身部分的服飾及諸如羽翼底部的渦卷植物紋等其他細節并未在波斯或中亞藝術中找到精確參照物。總體而言,盡管它具有強烈的伊朗色彩,但這種神獸更應被視為吐蕃當地精致工藝的產物。另一件與都蘭追繳文物同一形制的金片目前屬香港夢蝶軒藏品。不能排除兩者出自同一來源地的可能性[6]。

第二件金屬文物是一件保存狀態欠佳的鎏金銀盤,上面裝飾有在一株樹前發生的一個頗有意趣的場景(圖3)。場景中至少可辨識出三個人物:中央一位身著長袍姿態斜倚、形同絕望的女子,由畫面左側一青年男子攙扶著,男子曲左腿踏在一小型階梯狀物上。右側另外一位難辨其形的(站姿?)人物的唯一可見的手中握有一棒。由于銀盤彎折的部分遮擋了整個右側圖案,并不能輕易辨識其刻畫的內容。盡管顯露的部分并不完整,但根據人物的情態、服飾以及抓住女子的裸體男子等特征,我們可以認為銀盤畫面的題材應植根于希臘藝術。

這件藝術品可能是來自東羅馬帝國或者巴克特里亞的舶來品。在7世紀被阿拉伯人征服之后,巴克特里亞當地文化仍深受希臘藝術影響。我們還可以觀察到在薩珊時期的伊朗也生產這種具有(修飾過的)希臘題材的銀盤,銀盤上面的中古波斯語銘文暗示了器物的大致年代[7]。阿米·海勒(Amy Heller)對吐蕃金銀器作過研究,這些器物上有時刻著銘文,其年代可追溯至吐蕃王朝時期。其中至少有一件吐蕃器物上體現了希臘裝飾元素[8]。

二 都蘭紡織品

同樣在都蘭熱水墓群發現的紡織物殘片也頗具特色,但數目要比當地警方收繳的金銀器多得多。無論都蘭縣博物館還是西寧的青海藏文化博物院都擁有許多紡織物藏品,其中甚至有保存得近乎完好的整件長袍(圖4)。兩座博物館均未出版館藏圖錄。杭州中國絲綢博物館亦收藏了幾件應當來源于都蘭或大柴旦盆地的絲織品[9、10]。其他一些屬于都蘭的紡織品樣本出現在中國境外的公共或私人收藏中[11]。

都蘭的吐谷渾和吐蕃王族墓群目前僅有一小部分是經科學發掘的[2、3][12-14]。20世紀90年代在其中一座墓葬發現了一片背后有中古波斯文題記刺繡的殘錦,現藏于都蘭縣博物館[13]107-110[15]。遺憾的是,這塊文字錦并未透露任何確鑿的信息來為那些考古發掘的墓葬提供精確的斷代依據,但它毫無疑問地顯示出西藏和伊朗世界之間曾存在著多么緊密的關系。眾所周知,至少一直到10世紀,波斯和中亞大部分地區仍在繼續使用中古波斯語。一整幅保存完好但未經科學發掘的掛錦,最近在敦煌研究院“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時期藝術珍品展”展出,其上有兩處重復的中古波斯文題記。這幅掛錦現為瑞士阿貝格基金會紡織品研究中心藏品,該中心主任瑞谷拉·肖特(RegulaSchorta)博士友善告知筆者,柏林伊朗學研究所(InstitutfürIranistik,Berlin)的迪特·韋伯(Dieter Weber)教授正在釋讀此題記。掛錦的圖片最近由介紹上述敦煌展覽的小圖冊刊出。其主題紋樣是一個大型團窠花環,團窠內為一對雄鹿紋樣,中央為一棵樹。十個較小的圓形圖案出現在大團窠外周一圈,每個圖案內各有一只動物。值得一提的是,在左右兩側的第五枚圓形圖案內各出現了一次野豬紋。

前文已述,都蘭縣博物館、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中國絲綢博物館和瑞士阿貝格基金會紡織品研究中心收藏的幾乎所有絲織品都屬于“贊丹尼奇”(Zandaniji)錦。“贊丹尼奇”是一個出現在伊斯蘭文獻中的不恰當的術語,用以描述在粟特西部距布哈拉不遠的一個名為“贊丹納”(Zandane)的村落織造的一類紡織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伊斯蘭文獻并未提及贊丹尼奇的任何裝飾圖案,而是堅持記載這類紡織品的性質是棉織物而非絲織物[16]。事實上,比利時于伊(Huy)圣母大教堂收藏的所謂的贊丹尼奇錦殘片上識別出的題記已被確定是阿拉伯文,而非粟特文[17]。正如上文所論及的,令人費解的是至少還有兩件來自都蘭及周邊地區的織物殘片呈現了中古波斯文而不是粟特文題記。不管怎樣,盡管知曉“贊丹尼奇”這一叫法是不正確的,學者們依然在沿用它。

僅有一件現藏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的絲綢殘片似乎并不屬于所謂的贊丹尼奇錦。這一推斷可以從其風格上加以闡明。這件獨特的織物的裝飾圖案由聯珠圈內口銜珠鏈、頸后有綬帶的單只孔雀紋構成(圖5)。非常相似的紋樣亦出現在7—8世紀來自阿弗拉西阿卜(Afrasiab)、片治肯特(Penjikent)和瓦拉赫沙(Varakhsha)的粟特壁畫上,用來表現貴族或富商的華貴服飾[18]。可以說,這件殘碎的織物最初是在粟特或粟特人沿絲綢之路建立的聚居地織造的,然后才被帶入吐蕃統治區域。其生產年代極有可能追溯到8世紀,雖然早在7世紀中期阿弗拉西阿卜(前伊斯蘭時期的撒馬爾罕)的粟特壁畫中就已出現了十分類似的紋樣(圖6)。用來裝飾貴重服裝的聯珠紋圖案在過去被視為來自薩珊波斯的創造,盡管每一個線索都指向這一紋飾應起源于6世紀(甚至可能是5世紀)的中亞[19]。

來自都蘭地區的被歸屬于贊丹尼奇錦圖案的絲織品數目眾多。它們通常呈現出大型聯珠圈紋,內有對鳥、對馬、對羊或其他對獸。這類對獸往往站在形如展翅的植物基座之上。在由四個聯珠圈所形成的空隙中,一般飾有精致的植物或幾何元素(圖7)。贊丹尼奇錦是對內有單只動物的簡單聯珠圈紋樣的進一步精致化表現,因此,也應當從年代上把它們加以區分。然而,從地理學的視角來看,這些絲織品最可能來自中亞,它們有可能是粟特地區的產物。

野豬頭是在伊朗族群和中亞(巴克特里亞、巴米揚和塔里木盆地)佛教信眾中極受歡迎的一種裝飾元素,但在贊丹尼奇錦中卻完全不見其蹤。如果中亞作為這類紡織品源出地的假設令人信服的話,那么我們似乎有理由推知其生產年代應該在伊斯蘭時期,因為穆斯林有盡人皆知的避免食用豬或野豬的飲食禁忌。一些學者認為,在高加索地區發現了這種紋樣的進一步精致化表現。在俄羅斯的高加索邊區莫什瓦雅巴爾卡(Moshevaya Balka)遺址的9世紀墓葬中,艾米塔什博物館考古隊發掘出土了許多華麗貴重的絲綢。這一組絲綢的一個典型裝飾即聯珠圈內有雙斧頭狀物,有學者將其比定為兩只風格化的面對著的野豬頭紋樣[20]。這種紋樣有可能是為了避免直白表現穆斯林頗為忌諱的但是至少直到9世紀仍在整個歐亞大陸備受青睞的動物形象。這一關于野豬頭樣式化的假設無疑需要古代紡織品和圖像學專家學者更多的探討。無論如何,贊丹尼奇紡織物應當被視為薩曼王朝時期中亞特別是布哈拉的產品,布哈拉是9—10世紀間薩曼王朝的主要城市之一[21]。這里也是真正的贊丹尼奇織物的產地。

現藏于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的一件保存完好的獨特織錦殘片在雙排聯珠菱形邊框內展現了復合翼獸(被錯誤比定為“森莫夫”神鳥)圖案(圖8)。這件織錦的顏色、復合翼獸周圍和主體的裝飾元素等每一個特征,皆指向其屬于所謂的贊丹尼奇錦。在每一復合翼獸的頭部上方,都有一個形似葡萄的元素。這種由狗的前半身和孔雀尾組合成的飛獸不應被當作伊朗神話里的神鳥“森莫夫”(Simurgh,中古波斯文寫作:Senmurv)的表現形態,而應視為一種被波斯語稱作“farr(或farreh)”,或中古波斯語稱作“xwarrah”的重要伊朗觀念的體現,這一觀念可以翻譯為“榮耀”或“神賜能力”[22]。盡管許多學者一直把這種復合神獸稱為“森莫夫”,但是用“偽森莫夫”(pseudo-Simurgh)來指稱它更為恰切[23]。“偽森莫夫”絕對是伊朗的象征復合動物,在7世紀從中亞和波斯向西流傳到拜占庭帝國和倭馬亞哈里發轄地,然而出于某種原因,它在亞洲的其他地方卻相當罕見。中亞的佛教信眾如巴克特里亞人和塔里木盆地居民并沒有采用這樣的紋樣,雖然他們對聯珠圈內的野豬頭和深受伊朗族群喜愛的其他象征符號如含綬鳥和翼馬等圖案青睞有加。

這是唯一一件可以幫助鑒別眾多類似絲織品出處為大柴旦盆地的例證,因為在幾年前,在古物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同類型裝飾有相同主題的其他例證。其中一件屬于中國絲綢博物館藏品[10]90-91,而藝術品交易商卡洛·克里斯蒂(Carlo Cristi)的收藏中則有另外兩件飾有這種復合神獸紋的絲織品[20]。據專家稱,對卡洛·克里斯蒂手中的絲織品殘片之一進行的紡織工藝和碳14測定表明,它們也屬于8—9世紀(中亞?)某地織造的贊丹尼奇錦[20]36-37。由于上述原因,把這些絲織品的年代推定在9—10世紀之間似乎更具說服力。

三 結 論

即使上述論及的紡織品無一來自科學考古發掘,但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的飾有“偽森莫夫”紋樣的織錦表明,盜墓者很可能在大柴旦地區發現了以諸多方式裝點的所謂贊丹尼奇型珍貴絲綢。許多進入公共和私人收藏的這類紡織品依然呈現出鮮艷如初的色澤,這可能是因為出土地的氣候條件使它們得以異乎尋常地完好保存下來。它們的發現地極有可能是都蘭縣熱水墓群,盡管也不能排除來自大柴旦地區過去被盜掘的其他考古遺址的可能性。在都蘭收繳和征集的紡織品以及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藏品中,不僅“偽森莫夫”,其他典型伊朗裝飾題材如翼馬、銜有植物元素的鴨子、公羊等紋樣亦頻繁顯現。從風格上講,這些紡織品的裝飾紋樣應被視為伊朗紋樣,因為它們經常出現在7—8世紀粟特壁畫上[24]。然而,在粟特壁畫上時常可見的聯珠圈內填野豬頭的紋樣在來自大柴旦地區的贊丹尼奇錦中卻完全缺席。這種缺席可以以年代順序為根據來解釋:這些紡織品最有可能是在伊斯蘭時期的中亞織造的,因為對野豬的描繪在當時已變得不合時宜了。

如上所述,佛教徒并不喜歡“偽森莫夫”的圖像,來自青海的飾有這種復合神獸的織錦似乎也不例外。實際上,在熱水墓群幾乎沒有能與佛教有明確聯系的考古發現,這僅僅是因為在墓葬完成的年代佛教尚未在吐蕃王國得到傳播。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藏飾有“偽森莫夫”紋樣的織錦,為熱水及更廣義上的大柴旦地區墓葬遺址更合理的斷代提供了很好的論據。

參考文獻:

[1]G.Molè.The T'u-yü-hun from the Northern Wei to the Time of the Five Dynasties[M].Roma:Istituto Italiano per il Medio e Estremo Oriente,1970.

[2]A.Heller.Some Preliminary Remarks on the Excavations at Dulan[J].Orientations,1998,29(9):84-92.

[3]A.Heller.Archaeology of Funeral Rituals as Revealed by Tibetan Tombs of the 8th to the 9th Century[G]//?魩rān ud Anērān.Studies Presented to Boris Ili?Mar?觢ak on the Occasion of His 70th Birthday.eds.M.Compareti,P.Raffetta,G.Scarcia.Venezia:Cafoscarina,2006: 261-274

[4]U.J?覿ger,Rhyton.Encyclopaedia Iranica[EB/OL].[2016-09-08].E.Yarshater.http://www.iranicaonline.org/articles/rhyton-vessel.

[5]G.Azarpay.Some Iranian Iconographic Formulae in Sogdian Painting[J].Iranica Antiqua,1975(XI): 168-177.

[6]Huo Wei,Chan Lai Pik,Lam Hau Ling,Radiant Legacy. Ancient Chinese Gold from the Mengdiexuan Collection volⅡ(in Chinese and English)[M].Hong Kong:Art Museum,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13,cat.44.

[7]A.Dan,F.Grenet,N.Sims-Williams.Homeric Scenes in Bactria and India:Two Silver Plates with Bactrian and Middle Persian Inscriptions[J],Bulletin of the Asia Institute,2014,28:195-296.

[8]A.Heller.Tibetan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Silver and Gold Vessels and Artefacts[J].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on Research,2013a(1):259.

[9]Zhao Feng.Silks from the Silk Road.Origin,Transmission and Exchange[M].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15.

[10]M.Gasparini.Sino-Iranian Textile Patterns inTrans-Himalayan Areas[J].The Silk Road,2016(14): 84-96.

[11]A.Corty.Mystérieuses soieries dAsie centrale[M]//Connaissance des Arts,Février.Paris:Société Fran?觭aise de Promotion Art Istique,2016:85-90.

[12]T.Tao,P.Wertmann.The Coffin Paintings of the Tubo Period from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J].ed.M.Wagner,W.Wang,Mainz.Arch?覿ologie in China,2010(1):187-213.

[13]T.Tao.The Silk Roads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Early Middle Ages(from the Han to Tang Dynasty) as Reconstructed from Archaeological and Written Sources[M].Oxford:BAR Publishing,2013.

[14]A.Heller.Observations on Painted Coffin Panels of the Tibetan Empire[M]//ed.C. Cüppers,R.Mayer,M.Walter,Lumbini.Tibet after Empire Culture.Society and Religion between 850-1000.2013b:117-168.

[15]D.Weber.The Pahlavi Script as a Medium of Iranian Identity.Some Paleographical Notes[M]//C.Cereti et al..Iranian Identities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Roma:Istituto Italiano per l′Africa e l′Oriente,2010:352-354.

[16]Z.Dode.“Zandanījī Silks”: The Story of a Myth[J]. The Silk Road,2016,14:213-222.

[17]N.Sims-Williams,G.Khan.Zandanījī Misidentified[J].Bulletin of the Asia Institute,2008,22: 207-213.

[18]A.Naymark,Clothing.VI.Of the Sogdians[M]//E.Yarshater.Encyclopaedia Iranica,V/7.Costa Mesa:Ma zda Publishers,1992:754-757.

[19]M.Compareti.The Sasanian and the Sogdian “Pearl Roundel” Design:Remarks on an Iranian Decorative Pattern[J].The Study of Art History,2004,6:259-272.

[20]A.Ierusalismkaya.Fragment of Silk with a Large “Double Axe”[M]//ed.P.Lurje,K.Samosyuk.Expedition Silk Road.Journey to the West.Treasures form the Hermitage.Amsterdam:Hermitage Amsterdam,2014:244.

[21]M.Compareti.Ancient Iranian Decorative Texti-les:New Evidence from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Private Collections[J].The Silk Road,2015,13:42.

[22]M.Compareti.Observations on the Rock Reliefs at Taq-iBustan:A Late Sasanian Monument along the “Silk Road”[J].The Silk Road,2016,14:71-83.

[23]M.Compareti.The So-Called Senmurv in Iranian Art:A Reconsideration of an Old Theory[M]//P.G. Borbone,A.Mengozzi,M.Tosco,Wiesbaden.Loquen-tes linguis.Studi linguistici e orientali in onore di Fabrizio A.Pennacchietti(Linguistic and Oriental Studies in Honour of Fabrizio A.Pennacchietti).Brill,2006:185-200.

[24]G.Azarpay.Sogdian Painting:The Pictorial Epic in Oriental Art[M].Berkeley-Los Angeles-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综合色在线|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不卡无码网| 亚洲乱码视频|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在线国产资源| 制服丝袜 91视频|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国产理论一区| 日韩第一页在线|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久久香蕉国产线|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熟妇无码人妻|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国产美女免费| 日韩久草视频|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www.狠狠|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亚欧美国产综合|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亚洲午夜片|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干中文字幕|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欧美色图第一页|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色吧| 欧美在线网|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www|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色婷婷在线影院|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色婷婷| 国产一级小视频|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日本久久免费|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 成人第一页|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啪啪啪亚洲无码|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58av国产精品|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欧美国产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av|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