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秋惠 殷小雲
摘 要: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整頓校外培訓班亂象問題,剔除了不符規定的鄉鎮校外教育機構。鄉鎮校外教育機構的核心是學生與教師,為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的要求,必須為鄉鎮校外教師專業發展提供途徑。文章基于互聯網+時代碎片化學習的理念,從鄉鎮校外教師本身和鄉鎮校外教育機構管理層出發,探索鄉鎮校外教師專業發展策略。
關鍵詞:鄉鎮校外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碎片化學習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乃教育之魂。教師教學根本目標旨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滿足學生個性發展,教師應該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標準來督促自我的專業發展。2018年教育部為整頓近年來校外培訓班亂象叢生出臺了相關政策法規并督促各地切實執行。各地積極響應教育部的相關政策法規,校外培訓班經過整頓后在數量與質量上都得到了嚴格的控制。而鄉鎮校外教師由于地理位置、管理者、團隊、自身等因素自身專業發展受阻,以致校外教育工作者職業認同感低,對學生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在互聯網+時代,無線網絡和移動終端的不斷發展,碎片化學習成為人們促進自我發展。文章分析鄉鎮校外教育機構學科類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基于碎片化學習理念探討鄉鎮校外教育機構學科類教師專業發展策略。
一、碎片化學習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方式。在這個時代人們的生活處于“短、平、快”中和信息大爆炸中,人們利用閑暇時間進行碎片化學習。基于網絡的發展為鄉鎮校外教師提供了更多專業發展突進。《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強調“提高教師網絡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新媒體的出現滿足了教師學習時間碎片化、學習資源多樣化、學習方式交互化的需求,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個性化的環境與平臺,它不僅使教師輕松快捷地獲取知識,解決教學問題,并通過虛擬模擬網站使教師親臨虛擬現場,在富有挑戰性的教學場景中歷練教學,不斷更新換代的媒體技術使教師經常處于一種發現的喜悅中,保持對教育的熱情于活力。在互聯網+時代,鄉鎮校外教育機構管理層與教師以碎片化學習的理念為教師自我專業發展和教師團隊專業化而奠定基礎。
二、鄉鎮校外教師
(一)樹立正確的自我發展的信念
鄉鎮校外教師因工作環境與生活環境會減緩自我專業發展速度甚至放棄自我專業發展。樹立正確的自我專業發展理念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第一步。鄉鎮校外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各類正面信息而樹立正確的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在互聯網+時代,各類新媒體會發布海量的信息,其中不乏有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信息。通過碎片化學習,了解其他教師專業發展途徑與成效激勵自我在思想上尋求自我發展,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基于碎片化學習不斷突破自我,提高自我教學水平。在此過程中,不斷加強自我專業發展的信念并影響其他教師,隨之整個團隊教師樹立正確的自我專業發展信念,增強了團隊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從而鞏固了教師了正確且積極向上的自我專業發展理念。
(二)碎片化學習重構教師知識結構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時間被各種活動切割成碎片。教師利用零碎的時間通過移動終端進行碎片化學習,欲使知識結構化,就要“向名師要知識,向碎片要時間”,信息技術正使這種可能變成現實。這對于缺乏名師指導和政府資金支持的鄉鎮校外教師擴充自我知識結構的重要方式。正如祝智庭所言:“碎片化學習具有學習融入生活、靈活機動、學習負載低、按需學習、即學即用等基本特點。”碎片化學習生活化、即時性的優勢使教師碎片化知識的積累、浸潤式技能的提升內化到教師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不斷完善教師的知識、技能結構,迎合了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性、多元化、情境性和終身性等特點。鄉鎮校外教師利用移動終端進行碎片化學習,以自身需求為基點而選擇,擴充自我知識結構,為自我的教學工作奠定基石。
(三)構建個性化教學環境
每個教師對于教學都有自己的獨到的理解,在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會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在互聯網+時代,教師不再是學生的唯一信息來源。因此鄉鎮校外教師試圖使自己的教學受到學生的喜愛,就必須設計既能教授知識也吸引學生興趣同時自己能駕馭的個性教學環境。個性化教學環境指教師借助媒體技術建立與自己教學風格相匹配的教學空間,有效利用媒體元素建構教學內容,自主設計教學方法,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和交互工具,建構適合自己的教學框架,生成最適合班級學生學習風格和接受方式的教學模式,并能自動記錄教學過程,生成可視化教學分析。鄉鎮校外教師利用移動終端學習相關設備的使用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利用網絡尋求解決辦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自我碎片化學習了解的信息不斷反思自我個性化教學環境的設計,引人新的元素豐富個性化教學環境。以此不斷提高教師自我專業素養,自我專業成長快速發展,做到以以人為本、便教利教學的理念,使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自主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選擇與自己感知覺通道偏愛的學習材料和凸顯自己優勢智能的評估方式,教師也可以借助自主監控教學進程,反思教學效果。
三、鄉鎮校外機構管理層
(一)創設優良的工作環境
環境是影響人發展的一大因素。鄉鎮校外教育機構管理層必須為教師們創設相對舒適安逸的工作環境,緩解由于工作環境而引起的不適。首先,改善教師工作環境的物理條件。適宜的工作環境使教師們身心舒適,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關注教學工作,潛移默化地加深自主專業發展理念。在互聯網+時代,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傳統的教學媒體如實物教具,還需要先進的教學媒體如多媒體教學設施,所以管理層在資金分配方面必須重視教學媒體硬件設施的投入;其次,創建良好的文化軟環境。鄉鎮校外教育機構管理層要積極開展教師團建活動旨在增強教師之間的信任感與凝聚力,還要積極開展教學教研活動旨在形成終身學習的工作氛圍。優良的工作環境可以改善鄉鎮校外教師職業倦怠。張弛有度的工作氛圍中教師之間彼此信任相互理解彼此學習共同進步形成合力,促使自身專業發展與團隊專業化。所以鄉鎮校外教育機構管理層必須最大限度的完善教師的工作環境,配置適當的教學設施創建良好的氛圍,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適宜的外部環境。
(二)構建完整的培訓體系
教育行政部門和鄉鎮公立小學為教師的專業發展設計了一系列的方案并形成了完整的教師培訓體系。鄉鎮校外教育機構可以借鑒鄉鎮中小學教師培訓體系,但是必須結合教育機構自身的現狀充分考慮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對參照的教師培訓體系進行恰當的改動。為解決農村地區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政府出臺了多項舉措保證農村教師專業發展,但鄉鎮校外教育機構教師沒有政府舉措的保護。在互聯網+時代,鄉鎮校外教育機構管理層首先應該了解政府確保教師專業發展的舉措為教育機構自身教師培訓構建整體藍圖,再利用網絡吸納中小學和其他校外教育機構教師培訓體系,不斷創新教師培訓的路徑,最后通過實踐不斷改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體系。此外在互聯網+時代鄉鎮校外教育機構管理層在設計教師培訓體系的過程中,應該將教育現代技術納入培訓體系,并在培訓過程中傳達碎片化學習終生學習等理念。鄉鎮校外教育機構管理層通過實踐不斷完善培訓體系,貫穿先進的學習理念和教學理念,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與提供更多的機會。
(三)適當提高薪資待遇
人在解決了溫飽字后才會尋求自我發展。鄉鎮校外教育機構管理層為確保校區的師資隊伍的穩定性,應該為教師們適當地提高薪資待遇。為激發教師們的工作激情,管理層還可以設置額外的福利補貼制度和獎金獎勵制度。在薪資待遇、福利制度和建立制度教可觀的情況下,教師會傾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求自我的專業發展,并且師資團隊的穩定有利于整個教師團隊專業化的推進。
(四)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
鄉鎮校外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需要自我的努力還依賴于教師團隊的專業化。鄉鎮校外教育機構的發展與教師隊伍的發展密不可分,為教師隊伍構建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隊伍的協同發展。鄉鎮校外教育機構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必須明確組建目的、組建方式、評價體系等方面。管理層鼓勵教師利用網絡、便攜式移動終端和其他設備,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掌握各類設備的用法,共享在網絡上了解到的對彼此專業發展有利的信息。在互聯網+時代,鄉鎮教育機構管理層要推動機構本身教師隊伍構建多樣化的學習共同體,還要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推動教師隊伍與其他的教師團隊構建網絡學習共同體。以此使教育機構自身教師隊伍接觸到豐富多樣的教學經驗,使教師團隊專業化更迅速。
參考文獻
[1] 徐波.網絡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的變革[J].大視野,2016(04).
[2]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發展:國際觀察與國內動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03).
[3] 杜紅梅.新媒體視野下教師專業發展途徑的探索[J].教學月刊,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