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雯 鄭鑫
摘 要:恩格斯的歷史合力理論,這一理論自誕生以來就不斷的受到歪曲和責難。文章通過對恩格斯的歷史合力思想進行再研究,反駁一些思想家對這一理論發(fā)起的責難,深入挖掘歷史合力理論的深刻內涵,為歷史合力思想做理論辯護。
關鍵詞:恩格斯;歷史合力;社會發(fā)展
一、深入挖掘恩格斯歷史合力理論的科學內涵
(一)對國內學者對歷史合力理論認識的新見解
在《恩格斯和馬克思主義》這本書中,汪永詳在引用恩格斯回復約布洛赫的信中:“如果有人說經(jīng)濟因素是唯一的決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經(jīng)濟狀況是基礎,但是上層建筑的各種因素對歷史斗爭的進程發(fā)生影響并且在許多情況下主要決定著這一斗爭的形式。”他引用上段話只是提到了一些修正主義者對歷史唯物主義進行了歪曲,提到了恩格斯對歷史唯物主義進行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但是并沒有深入研究恩格斯說這段話的背后含義。我認為這段話中恩格斯先是給那些歪曲他觀點認為經(jīng)濟因素是唯一的決定因素以有力的一擊。另一方面他看到了上層建筑的各因素對歷史發(fā)展的作用,起到影響作用,而且恩格斯在這里用到的詞是影響作用和決定著斗爭的形式,而不是決定作用和斗爭的結果,從恩格斯用詞的時候就可以明顯看出恩格斯把經(jīng)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他們分別對歷史發(fā)展起作用程度的深刻認識。
(二)從恩格斯的相關著作中來研究歷史合力理論
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古典哲學的終結》這本書中還論述了自然發(fā)展史和社會發(fā)展史的區(qū)別:社會發(fā)展史卻有一點和自然發(fā)展史是根本不相同的。在自然界中全是沒有意識的盲目的動力,彼此發(fā)生作用。也就是說在這里恩格斯看到了自然發(fā)展史的動力是沒有意識的,而社會發(fā)展史的動力是有意識的,自覺的進行這些動力推動的。恩格斯不僅看到了社會發(fā)展的動力也看到了社會發(fā)展的預期目的,在這本著作中也有清楚的描述:“任何事情的發(fā)生都不是沒有自覺的意圖,沒有預期的目的,恩格斯在這里看到了事情發(fā)展的目的性,這與以前學者認為社會發(fā)展是神的意志有著本質的不同。
恩格斯不僅在他自己的著書中深入發(fā)展了他的思想,在他與友人的來信中也探討了這一問題。恩格斯在回復約瑟夫布洛赫中談到:“以往的歷史就像是一種自然過程一樣的進行,而且實質上也是服從于同一自然規(guī)律的。在這里恩格斯談到了他把社會歷史過程比喻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合力,雖然淺層次來看雜亂無章,但是還是受著歷史客觀規(guī)律支配的。我認為之所以恩格斯會把它比作平行四邊形是因為平行四邊形具有不穩(wěn)定性,也就是說每一個邊,他在不同的情況下邊長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它在不同情況下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他在給布洛赫的信中也提到:“歷史是這樣創(chuàng)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chǎn)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于許多特殊的生存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這樣就有無數(shù)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數(shù)個力的平行四邊形,而由此就產(chǎn)生出一個總的結果,即歷史事變,這個結果又可以看作整體的,不自覺地和不由自主地起著作用的力量的產(chǎn)物。我認為恩格斯之所以有這樣的描述是為了表明以下幾層意思,第一歷史的發(fā)展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是許多單個意志相互沖突的結果,也就是說歷史是由無數(shù)單個人組成的合力造就的,光有某些英雄人物也不可能成就大事,第二歷史離不開生存的條件,歷史的發(fā)展和社會狀況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第三歷史事變,恩格斯在這里談到了歷史事變的作用,他認為歷史事變是不自覺不自覺起作用的力量,在這里恩格斯沒有忽視革命的發(fā)展對歷史發(fā)展的作用。
二、對恩格斯歷史合力理論爭論的述評
(一)阿爾都塞對恩格斯歷史合力理論的誤解
西方的很多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來對恩格斯的歷史合力理論進行了新的解讀,而阿爾都塞則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第一,對恩格斯的經(jīng)濟因素在社會發(fā)展中起的作用認識不夠清晰,阿爾都塞在《保衛(wèi)馬克思》這本書中對恩格斯回復布洛赫的信的相關描述中談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他認為上層建筑的因素雖然是有效的,但這種效能在某種程度上被無限地分散了,分散成為無窮無盡的結果和偶然事件,而當效能達到無限小這一極端的時,人們就能認為這些結果的內部聯(lián)系是不可思議的,因而也是不存在的。但是我認為阿爾都塞對恩格斯的理解太過偏激,恩格斯之前也說過上層建筑的各因素可以改變革命斗爭的形式,可以看出恩格斯也是高度肯定上層建筑的作用的,并不是像阿爾都塞認為的那樣上層建筑的作用很微小,已經(jīng)趨于零。
第二,阿爾都塞認為恩格斯把資產(chǎn)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理論帶到了歷史合力理論中。他認為傳統(tǒng)的資產(chǎn)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出發(fā)點點恰巧正是所謂個人意志的沖突,也就是說在他看來恩格斯為了說明個人意志的沖突才承認這個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存在的前提,但是我認為阿爾都塞對這一問題的理解不夠準確。因為恩格斯在這里強調的個人意志的沖突,恩格斯重點只是這種沖突帶來的結果上面也就是歷史事變,比如革命,個人意志只是一個前提而已,并不是恩格斯這一理論的落腳點,所以我認為阿爾都塞的關注點放錯位置了。
第三,阿爾都塞在評析恩格斯對經(jīng)濟的增長決定因素這一論斷過于絕對。阿爾都塞認為恩格斯在最后認為最后的增長不是經(jīng)濟的增長的決定性,而是歷史事件,他對此的理解過于片面了,因為經(jīng)濟的增長會導致社會狀況的改變,最后會導致歷史事變,正是這個歷史事變產(chǎn)生的結果改變了歷史,經(jīng)濟因素的決定作用是原因,而產(chǎn)生的歷史事變是一個結果,有原因才會有結果,所以我們在討論原因和結果的時候不能把這兩個方面割裂開了而談論歷史合力。
第四,阿爾都塞認為恩格斯陷入了認識論的真空,他認為恩格斯無法證明歷史的合力中最終不等于零,他認為恩格斯平行四邊形合力最后可以抵消可能為零,但是他沒有認識到當用平行四邊形法則來形容歷史合力理論時,已經(jīng)承認了合力是存在的,所以當已經(jīng)承認一個前提存在,但是卻最后得出了這個前提最后不成立,顯然不符合邏輯,另外恩格斯用平行四邊形只是用它作為一個生動的比喻,不能用從科學的角度進行無休無止的推演,這樣最終會陷入思維的混亂。
(二)阿爾都塞在恩格斯歷史合力理論基礎上闡發(fā)的新觀點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阿爾都塞也對恩格斯的歷史合力理論闡發(fā)了新的思考:第一、他提出合力高于組合力,提出合力與組合力相結合則合力較強,合力與組合力相逆,則合力較弱,在這里他對合力和組合力的關系展開了深入的研究,當總的合力即社會歷史發(fā)展潮流和單個人的意志是站在同一個立場上的,則新產(chǎn)生的合力的力量將會變強,對社會歷史的演進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反之當這個社會歷史發(fā)展潮流和單個人的意志相背離,則會阻礙歷史的發(fā)展。
第二,阿爾都塞把經(jīng)濟決定因素的作用上升到了偶然事件的內在本質,恩格斯的歷史合力論并不是要把上層建筑的各個方面都概括出來,強調的是一個宏觀的把握,恩格斯提供的只是一個方法論,因為時代是不斷變遷的,所以上層建筑各影響因素也不可能是一層不變的,我們必須把恩格斯的歷史合力理論作為一個靈活的理論框架,而不是一個僵化的公式,要把它套入到各種新情況中去,這樣才能使恩格斯的歷史合力思想的效用發(fā)揮到最大。
第三,他對上層建筑所起的作用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阿爾都塞在這本書中著重論述了有效決定因素的積累歸根到底起決定作用的經(jīng)濟因素的決定影響,阿爾都塞認為社會經(jīng)濟結構的革命不能閃電般地一下改變現(xiàn)存的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tài),上層建筑具有相當大的穩(wěn)固性,因而能夠在其生產(chǎn)環(huán)境之外保持自己的生存,甚至重新創(chuàng)造出或暫時“分泌”出替代的生存條件。這一論述與恩格斯在用歷史合力理論解釋資本主義的命運時候的思路不謀而合,上層建筑雖然起的作用沒有經(jīng)濟因素強,但是上層建筑存在的時間很長,已經(jīng)積累了很多的條件,不可能一下子就毀滅,就如資本主義社會矛盾非常尖銳,資本主義也終究會必然滅亡,但是資本主義已經(jīng)積累了上百年的財富和能量,不可能頃刻間就消失,肯定要經(jīng)過一個緩慢的演變過程。
近年來,雖然對恩格斯歷史合力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不同的學者都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對恩格斯的歷史合力思想進行了新的解讀,但是通過以上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盡管對恩格斯的歷史合力思想爭論很多,但是這個理論的真理性和生命力仍然是毋庸置疑的,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把恩格斯為我們留下的寶貴思想財富-歷史合力理論,結合時代背景和國情靈活運用,不斷從中汲取思想營養(yǎng),從而更好的為我們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 恩格斯和馬克思主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279-300.
[2]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3-48.
[3] 保衛(wèi)馬克思[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107-120.
作者簡介:李婧雯(1996- ),女,吉林通化人,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yè)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鄭鑫(1994- ),女,遼寧大連人,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專業(yè)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