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是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發展而來的,它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理論,并非一個完美的理論——現代人類進化理論就是對它的拓展。現代人類進化理論從現代人類在生物學上的進化、思想進化和社會進化三個方面來解釋現代人類的進化,并提出了思想進化的三種模式。可以為現代人類預測和把握自身進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基因編輯;思想進化;社會進化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不能很好地解釋現代人類的進化。相比于其他生物,現代人類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抗拒自然選擇,在這種情況下,現代人類反而進化得更好,甚至發展出了輝煌的文明,而其他生物則沒有。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不能解釋這一點。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新的理論來完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文章將從現代人類在生物學上的進化、思想進化和社會進化三個方面來解釋現代人類的進化,并在最后給出關于現代人類進化方面的參考。
一、現代人類在生物學上的進化
(一)自然選擇在人類身上的作用在減弱
現代生物關進化理論認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其實質是有差別的存活和生殖。在現代人類面前,絕大多數時候自然選擇不能使現代人類有差別的存活和生殖。
對于現代人類有三個事實:(1)十九世紀以前,不到二分之一的英國嬰兒能活到成年,絕大多數嬰兒死于疾病。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現在百分之九十九的英國嬰兒可以活到成年。英國如此,絕大部分其他國家也是如此。這就意味著絕大多數人都可以結婚并生下后代,更意味著人類基因庫里的基因幾乎全部保留了下來。(2)隨著現代工程技術的發展,人類可以預防并抵御自然災害。這就意味著極小的概率會出現大量人口死亡而導致種群基因頻率大幅度改變;(3)現代人類的生產力高速發展現,在充足的物質供應以及現代醫學和現代工程的雙重保護下,絕大多數人無論基因構成如何,都能活到生育年齡并把基因傳遞下去,這意味著現代人類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抗拒自然選擇。
通過這三個事實可以說明:現代人類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抗拒自然選擇,因此現代人類的基因庫中的基因頻率難以改變,但考慮到基因突變、遺傳漂變、大量人口死亡事件(自然災害和流行疾病)發生的可能性存在以及其它次要因素,現代人類的基因庫中的基因頻率的變化雖說不上是完全停滯,但變化速度過于緩慢,且無具體方向。由此我得出一個推論:自然選擇對現代人類進化并不起主要作用。
(二)現代人類在生物學上可能的進化
自然選擇不再是人類進化的主要因素了,人類在生物學上的進化將會取決于人類自身。隨著科學的進步與發展,人類對自身的了解程度不斷加深,基因編輯技術出現了,雖然該技術存在許多安全和倫理問題,但不可可否認的是人類將進化的鑰匙把握在人類自己的手中。在未來,隨著基因編輯技術不斷成熟和一些問題的解決,人類在生物學上的進化將由人類自身完成。進化的方向取決于人類對基因的認識程度和個人的自由選擇。
二、思想進化
(一)思想進化是人類獨有的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體內至少有兩種自我——體驗自我和敘事自我。體驗自我主要處理當下正在發生的事,即時地做出反應;敘事自我主要負責對發生過的事進行總結梳理。我們人身處復雜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中,環境中的一切為輸入,在體驗自我和敘事自我的處理下,并且由于每個人所處環境不同,我們人形成了個體獨特的思想。
笛卡爾曾說過:“我思故我在”。“我思”必定是在大腦進行的。思想進化的前提是要有思想,而要有思想必須要有大腦。所以在研究思想進化是不是人類獨有的時候我們可以拋開沒有大腦的生物,于是我們的研究對象縮小到有大腦的動物上。我們無法直接證明動物是有思想的,但我們可以通過證明動物有感情來間接證明動物有思想。動物有感情的例子很多,我們的寵物便是最好的例子。
其實一般的動物無論有沒有思想,它們都很難產生思想進化。因為思想交流和傳遞需要語言文字,沒有語言文字思想進化是極為緩慢的。在一群猩猩中,假設某一只猩猩的思想進化了,它把樹枝上的枝葉剔除干凈,將小樹枝伸進螞蟻穴釣螞蟻,其它猩猩模仿這只聰明的猩猩,最后整個種群的猩猩都學會了用樹枝釣螞蟻,于是猩猩種群思想有了微小進化。這種進化很微小,并且需要很長的時間。它們思想的進化幾乎是停滯的。但如果它們有語言文字,它們思想進化的速度將會飛速提升。一般的動物沒有語言文字,這阻礙了它們思想的進化。因此,思想進化是人類獨有的。
(二)思想進化的幾種模式
模式一:人群在復雜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作用下,產生了多個有不同思想的子人群,這些子人群的思想經過斗爭形成主流思想,但其他非主流思想少部分人保留,非主流思想仍有潛力成為主流思想。
以中國歷史上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例。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興起,諸子百家的關系既矛盾又統一,每一個學派都有自己的核心命題。在西漢漢武帝時期,經過董仲舒發展后的儒家思想更符合當時統治者加強封建專制集權的需要,儒學贏得了思想斗爭,漢武帝罷黜百家,尊崇儒學,從此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
模式二:某人長期從事某項工作,積累了大量知識和經驗,由于靈感激發產生了新思想,這個新思想廣泛傳播,最終被大多數人接受。
愛因斯坦說過:“科學發現從經驗材料到提出新思想之間,并沒有“邏輯的橋梁”,而必須依靠靈感和直覺。”畢達哥拉斯發現牛達哥拉斯定理,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都歸功與自身的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以及剎那的靈感。
模式三:多種思想取長補短,不斷融合,最終產生更先進的新思想。
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結合自身的情況,產生新思想,在新思想的指導下會誕生更優秀的事物。
以上說明了三種思想進化的模式,在這三種模式下產生的思想又會參與到上述三種模式中,各種思想相互斗爭融合,螺旋式上升。這就是現代人類思想進化。
三、社會進化
(一)思想進化是社會進化的動力
馬克思列寧曾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發現是屬于新思想的,新思想孕育新的科學技術,而新的科學技術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與舊的生產關系產生矛盾,解決矛盾社會就發展了進化了。新思想始于個人或一個小集體,但廣泛傳播后就可以作用于整個社會,推動社會的發展。因此思想進化是社會進化的動力。
思想進化是社會進化的動力,這也很好地說明了為什么其它有社會的生物(如猩猩、狼、螞蟻、蜜蜂等)生產力的水平幾乎停滯不前,上文說明過思想進化是人類獨有的,而思想進化是社會進化的動力,只有人類能產生足夠的動力使的社會進化,其它生物的則不能。既然它們的社會無法進化,生產力自然也無法提高。
(二)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相適應是社會進化的方向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現存的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與新生產力之間出現矛盾,解決了它們之間的矛盾社會就發展了進化了,進化的結果就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暫時地相適應。由于生產力會繼續發展,社會就又要向著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相適應的方向不斷發展進化,最終達到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相適應的暫時平衡。我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起點為例來說明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相適應是社會進化的方向。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是18世紀英國工場手工業的生產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工場手工業急需技術改革來提高生產力。工場手工業的生產是屬于生產力部分,而市場的需要是生產關系部分。因此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的確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而解決這個矛盾的結果是英國的工場手工業的生產力的提高。這僅僅是第一次工業革命諸多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之中的一個而已,隨著其它矛盾的相繼解決,人類社會一點一點地發展進化,人類文明進入到蒸汽時代。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的解決始終貫穿這個時代,并且其他時代也是如此,因此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相適應是社會發展的方向。
四、結語
現代人類是不會停止進化的。在未來,人類在生物學上的進化將由人類自身完成,進化的方向取決于人類對基因的認識程度和個人的自由選擇。無論什么時候,人類的思想都會繼續相互斗爭融合,螺旋式上升,進化。
遺憾的是:由于筆者的知識水平有限,在社會進化上只得出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相適應是社會發展的方向這一結論,還不能給出社會進化的具體方向。
生命從遠古一路走來,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海洋到陸地,從爬行到直立行走……人類文明將會一直延續下去。
參考文獻
[1] 劉耀,熊瑩喆,蔡鎮澤,張冰.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與挑戰[J].生物工程學報,2091:1-10.
[2] 鐘育強.淺談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儒家思想[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09,22(06):55-57.
[3]黃海澄.回到想象——“形象思維論”駁議[J].南方文壇,2006.
基金項目:文章系西華師范大學2018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現代人類進化理論”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cxcy2018351。
作者簡介:歐冬雨(1999- ),男,四川綿陽人,西華師范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