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亭軒 宋玉虎
摘 要:隨著近年來民主法治的發展,兒童權益保護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兒童票制度則是體現兒童權益的重要一方面。目前在我國,兒童票制度僅限于身高與年齡,尚有不足之處,制度設計仍有較大改進空間。而西方國家發展和保護兒童福利的制度設計與實施已較為成熟,對我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文章從我國實際與兒童權益保護角度入手,結合研究我國以及西方國家與國際社會對于兒童票制度的設計,從而揭示其內在發展規律,為我國兒童票制度轉型發展助益。
關鍵詞:兒童票制度;兒童權益;權利觀念
一、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增長與兒童人口的增長,社會對兒童權益的保護觀念也不斷加深。但觀念的不斷加深落實在制度與行動的過程中卻往往不盡人意。此外,兒童群體有較多的特殊之處,其權利意識尚未成熟,往往處于被保護的狀態,若社會不能給予其充分的保護其權益的維護就會因無人伸張而落空。我國目前所面臨的現實情況,就是社會整體的權利觀念較以往有了質的提升,但社會整體對于權益如何維護的觀念卻不完全與權利觀念的提升同步,兒童這一群體更是如此。這就導致了我國目前雖有較多的社會保障立法,但落實到執行的層面卻往往不盡人意,對權益的維護往往因為遇到社會發展中的其他問題而難以權衡,這一問題在兒童權益的維護上體現得更為突出。
經濟的發展推動著旅游業發展的不斷加快,居民對于運輸、餐飲、娛樂三大領域的需求也不斷增長。而此三大領域存在的兒童票制度,就與兒童權益的維護存在密切關聯,且十分容易受到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隨著居民出行需求的增長,人們對于“兒童票”售票標準的爭議在近幾年內也越來越突出。近年來,國內專家學者對相關問題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社會整體對于兒童票制度仍存在著諸多不同的認識。
目前階段我國兒童票仍以身高作為售票標準,但同一地區的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同一行業間售票標準均無統一規定,如以地鐵售票標準為例,目前南京市地鐵兒童票起售標準為身高在1.3米以下的兒童,而西安市地鐵兒童票起售標準則為身高在1.2米以下的兒童。若認為因不同地區兒童生長發育情況不同而設置不同身高標準,西安市標準為1.2米而南京市標準為1.3米則仍有不合理之處,雖各地標準一定程度上可由各地制定,但10公分的差別對于兒童來說將可能是明顯的區分,這種制度不一的現象受地方與市場條件的影響,究其原因又是復雜的。且目前所使用的身高標準是否仍然合理,均存在問題,其社會爭議也越來越大。社會上主要提出以身高、年齡、體重、年齡身高等方式作為標準的做法,觀點不一,對哪一種更適合作為標準的爭論不斷,但對于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其具體內容又有失論證。同時因為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在諸多因素的作用下兒童票制度遲遲不能得以完善,更遲于實行,對兒童權益的維護造成了許多不利影響。
二、兒童票年齡標準實行的原因
(一)以兒童福祉最大化為宗旨
俄羅斯的相關主管部門已開始規范各行業的兒童比較和免費措施,以適應兒童的福祉。與身高相比,年齡是對兒童更有利的標準。
(二)考量更為靈活和全面
新加坡資深律師鐘廷輝表示,針對不同群體實行不同優惠政策而不僅基于身高標準做單一判斷的方法非常靈活。如果學校中在同一班級讀書的孩子所支付的車票價格不同,會造成不平等的情況。作為大眾交通工具,公交可以根據不同的群體制定規則,以充分考慮青少年的需求和經濟狀況。
三、我國兒童票舊標準的不合理性
(一)原有標準單一
原有的售票標準以身高為單一標準而沒有將年齡這一區分成年與否的硬性指標作為標準,同時也沒有考慮體重等具有相關性的要素。雖然身高是最為直觀的標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非常方便,但這樣“一刀切”的劃分方式,并沒有真正解決兒童群體的所應享有的兒童票福利的相關問題,反而催生了諸如以下的更多問題。
(二)原有身高標準與我國兒童生長發育條件不適應
自近代以來國家積貧積弱的情況導致我國國民的身體發育較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較弱,導致了我國的兒童群體的生長發育較為落后,兒童的年齡可以通過身高較為準確地體現出來,因此由過去一直到上世紀單純地仿照外國的兒童票身高標準并無不妥。但隨著國家日益富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孩子們比過去有了更加均衡的營養攝入,生長發育條件大大優于過往,兒童群體的平均身高逐年上升,使得兒童群體的身高指標的增長不再與年齡的增長具有過去那樣高的相關性,二者不適宜掛鉤。
(三)身高標準存在歧視且未能體現公平適用
只有身高低于規定的標準線才能享受相關的兒童票價福利,這是大多數家長遇到的頭疼之事。長得快的兒童也是兒童,對于同一群體內的兒童而言,同為不完全的行為能力主體,都具有平等的權利能力。無論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還是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界定兒童的唯一標準就是年齡。他們與成年人最大的區別,是履行社會責任能力的不足,與高矮胖瘦無關。兒童票優惠政策是國家和社會對這以特殊群體的關懷,在個體生理狀況存在差異的情況下,年齡是最科學也是最公平的標準。若依某項生理指標制定優惠標準,不但有失公允,而且有歧視之嫌。
四、兒童票新標準及實施方法
(一)年齡標準
有部分人認為,應該全面以年齡替代身高,作為區分兒童票與成人票的主要標準。持這一觀點的人的論據是,我國兒童群體的平均身高與兒童票的身高標準完全不相適應。根據我國疾控部門統計的數據顯示,早在2012年全國6歲城市男童平均身高已達到1.2米,12歲未成年人平均身高已超過1.5米。這使得為數不少的高個子的兒童難以享受兒童票的福利,變相說明當前的身高標準形同雞肋。
這一觀點提出的實施方法是加強戶籍管理和人口數據統計工作。因為2004年我國居民身份證制度已經改革,公民一出生即可辦理居民身份證,不再存在未成年人無身份證的情況。同時,現行二代身份證的辦理不僅有傳統個人信息的錄入,還有指紋等關鍵性識別信息,通過全國聯網記錄,基本可以保證每個公民身份的準確識別。
(二)身高+年齡標準
另外占多數的人們則認為,應該采取身高+年齡的雙軌標準,即身高滿足標準適用身高標準,而身高超出標準的兒童適用年齡標準,算是舊標準和新的年齡標準的折衷。國家也更認可這一觀點,在《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化道路運輸價格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提到“城市公交、長途客運的兒童優惠乘車政策將從‘量身高轉為‘看年齡,6歲以下兒童可免費乘車,6歲到14歲的半價。”國家的考慮是在原有身高標準的基礎上,先從道路運輸領域開始改革兒童票制度,事實上形成了“身高+年齡”的雙軌標準。國家沒有完全明確自有其合理思考,相關標準還應兼顧公平與成本,既要讓兒童享受應得的優待,也不能讓運營方承擔過多成本。
這一標準的實施方法就較為簡單了,按不同情況來看,本來身高就符合舊有身高標準的兒童就照舊買兒童票,沒有改變;而發育較快、身高較高的兒童就需要適用年齡標準,作為其監護人的父母(或其他人)自然會攜帶相關證明孩子年齡的證件等進行購票。當然,這一點也少不了政府和企業的參與,通過新的技術方便人們為自己孩子買兒童票同樣需要它們的支持與幫助。
五、兒童權益保護建議
當前,我國需要建立健全的兒童權益保護制度,提高人們對兒童權利的認識,確保兒童的生存權和發展權。關于如何保護兒童的權益,許多學者有不同的建議。文章將其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宣傳與引導
引導人們樹立現代的兒童權利觀念有學者建議應通過輿論宣傳,積極引導人們形成現代的兒童權益觀念,實現兒童權利觀念從倫理意義上的“兒童權利觀念”向法定權利上的兒童權利觀念的發展和轉化。在當代法律制度和社會環境中,保護兒童和青少年的權益,對家庭、父母和每個社會成員都有重要意義。從全民的思想認識出發,一方面必須加強對兒童權益保護的宣傳,另一方面必須加強社會的監督職能,堅決打擊破壞青少年及兒童權益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在整個社會中形成重視保護兒童和青少年權利的法律氛圍,以確保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有效保護兒童和青少年的權利。
(二)進一步完善保護兒童權益的特殊法律制度
許多學者建議,為了改善中國現行的法律制度,有必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由于文化和制度上的差異,在中國和國際社會對“最大利益保護”原則的應用和理解之間存在很大差異。我國應總結在保護兒童權益方面的經驗,并根據國內客觀實際將此原則合理地適用于我國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程序法,以保障我國兒童權益法律的執行。
六、結語
西方國家以身高作為兒童票優惠標準,開始時間早,持續時間長,制度已經比較完善和成熟,也映證了年齡標準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同時,各國多有配套的制度措施。因此,其對于我國兒童票制度的改進有重大借鑒意義。現如今,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新時期,許多設施和技術已經可以支持新制度的實施,人民群眾對自身權益也越來越看重,更加科學的兒童票制度為人民所需。少年強則國強,通過對兒童票制度的改進與完善,不僅可以增加全社會對于兒童權益問題的關注,保護兒童權益,更可以從小培養兒童對于自己權益的保護意識,促進社會民主、公平正義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各行業以身高作為未成年人優惠票標準的現象較為普遍,其合理性、合法性一直存在爭議。自兒童票優惠標準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以來,年齡為標準的呼聲已經是不斷高漲。由此引發了兒童票的標準大討論以及其背后的兒童群體權益保護的思考和研究,文章研究了上述方向的文獻后發現社會對這一問題已基本達成共識,只是具體操作實施方面難以明確。在社會轉型時期,應嘗試尋找一條兼顧過去與未來的道路,實施年齡和身高雙軌制。在可預見的未來,年齡標準購買兒童票是大勢所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兒童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發展。
隨著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相信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關鍵性的技術條件的進步的情況下,兒童票會有更優的制度形式,兒童群體的權益保護也將會得到更好地實現。
參考文獻
[1] [英]K Dawson, M Berry.Engaging families in child welfare services: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best practice[J].SSCI,2002-researchgate.net.
[2] 史洪舉.兒童票標準應多些科學精神[J].發明與創新(大科技),2018(07):7.
[3] 紀書景.鐵路兒童票設置條件規范性的探討[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7,39(05):78-81.
[4] 趙余航.分析當前我國兒童權益受損的原因及其對策[J].赤子(上中旬),2015(21):75.
[5] 楊銀霞.在國際人權法背景下看中國的兒童權益保護[J].人民論壇,2013(14):92-93.
[6] 李輝.國家責任回歸:我國兒童福利的制度優化與升級[J].勞動保障世界,2018(23):16-18.
[7] 李迎生,袁小平.新時期兒童社會保護體系建設:背景、挑戰與展望[J].社會建設,2014(01):33-46.
[8] 周平.《鐵路旅客運輸規程》條款理解爭議應對策略[J].鐵道運營技術,2012(04):22-24.
[9] 斯涵涵.首例“兒童票”公益訴訟開了個好頭[J].江淮法治,2019.
[10] 劉凡勇,馬驪.兒童票“身高”標準于法無據[N].貴州日報,2019-03-20.
[11] 陳灝.長得快的兒童也是兒童[N].寧波日報,2019-01-03.
[12] 王琨.兒童票標準亟待變革[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