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化工技師學院 邵明生
2019年12月,山東省舉辦了第二屆全省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本次大賽包括教學文本設計、現場說課和答辯等環節。本次大賽旨在全面推行人社部提出的技工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改革,全面倡導工學結合一體化的教學理念,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著力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與職業能力。本次大賽在選題方面的要求是選擇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中相對獨立完整的“微”任務,教學過程要充分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工學一體化教學理念,最終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提升職業素養與綜合職業能力。參照大賽文件的要求,結合我校實習實訓情況,筆者以《汽車電氣簡單故障檢修》課程中的“汽車電動車窗不升降故障檢修”學習任務為例進行教學文本設計。
汽車電動車窗在用車過程中使用頻繁,故障率高,根據汽車維修企業故障案例總結分析,汽車電動車窗不升降故障能占到汽車電氣故障的10%以上,因此汽車電動車窗不升降故障在汽車維修企業中是一個常見的維修工作任務,通過完成電動車窗系統的檢修能夠讓學生掌握多種知識和技能(電動車窗系統的結構及工作原理、車門襯板的拆裝技能、車窗電機的檢修、車窗開關的檢修等),完成本次教學任務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溝通交流、團隊合作、語言表達、歸納總結、故障分析能力、故障排除能力等)。因此電動車窗不升降故障檢修在汽車維修企業工作任務中具有較強的典型性,學生通過完成本次學習任務,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勝任電動車窗的檢修工作,同時“汽車電動車窗不升降故障檢修”是人社部主編的《汽車維修專業國家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及一體化課程規范》(試行)中《汽車電氣簡單故障檢修》的一個典型工作任務,課程來源依據如圖1所示。

圖1 課程來源
(1)課前目標。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能夠了解電動車窗系統的組成結構及工作原理;通過觀看微課視頻能夠描述車門襯板的拆卸方法。
(2)課中目標。根據教師提供的電動車窗系統零部件結合電動車窗系統電路圖進行電器構建;通過查閱維修手冊、電路圖等資料,小組合作制訂電動車窗不升降故障的檢修方案;根據制訂的檢修方案,規范拆卸車門襯板,正確檢測車窗系統并判斷故障點。
(3)課后目標。課后學生在線上自主學習手動車窗改為電動車窗的資料并制訂改裝方案,將改裝方案發送到UMU學習平臺,旨在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表1 學習的重點、難點
(1)學習任務描述。王先生的桑塔納轎車在行駛過程中發現左前車門不能升降,車主將車輛開到4S店請求維修,經維修技師初步檢修后,確認需對電動車窗電機、車窗開關及控制電路進行檢修。
(2)學習的重點、難點。根據學習目標,結合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見表1所列。

圖2 一體化學習工作站布置
(1)學習場地。本次學習任務是在一體化學習工作站進行,配有實訓車輛、多媒體教學設備、維修工具、檢測設備、課桌等輔助教學設備。一體化學習工作站布置如圖2所示。
(2)學習資源。本次課程準備的學習資源有“汽車電動車窗不升降故障檢修”課件、UMU學習平臺、微課視頻、“汽車電動門窗系統”學習資料、工作頁等。
課前,教師發布“電動車窗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和“汽車車門襯板的拆裝方法”的微課視頻,通過UMU學習平臺發布課前學習檢測;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并完成UMU學習平臺里的學前測驗;學前測驗的完成情況會及時反饋到教師的手機上。利用信息化手段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習任務前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中教學過程主要包括:明確任務、獲取信息、制訂計劃、作出決策、實施計劃、質量檢驗、評價反饋、拓展提高等環節。
(1)明確任務。首先是課前準備,考勤管理,強調6S理念,特別是安全、紀律、衛生等注意事項,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素養、紀律觀念和團隊意識;然后引入情境,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盡快進入學習氛圍,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組織學生領取工單并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2)獲取信息。學生根據情境案例中故的障現象搜集電動車窗系統的相關資料,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工作頁中關于獲取信息模塊中的具體內容;各組通過課前自主學習結合維修手冊和電路圖繪制電動車窗控制電路。
(3)制訂計劃。教師為各組提供蓄電池、車窗開關、車窗電機等車窗系統零部件讓各組完成電動車窗系統的電器構建(其中,一組提供的車窗電機損壞,二組提供的車窗開關損壞);學生分組合作進行電器構建并排除相關故障,各組根據電器構建中的排故思路制訂實車故障的檢修計劃,并發送到UMU學習平臺。
(4)作出決策。教師組織各小組匯報方案,引導學生發現對方設計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對各小組的匯報方案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優化方案;學生根據教師的優化方案確定最終檢修計劃。
(5)實施計劃。教師引導學生合理分工分配任務;巡回指導學生按6S管理要求進行操作,在發現學生操作錯誤時及時糾正,并做好記錄便于總結評價;各組根據制訂的最終檢修計劃,采取不同的檢測方法進行檢修并判斷故障點(各組的故障現象相同,但故障點不同),記錄人員記錄操作員的檢測數據,作為判斷故障的依據。
(6)質量檢驗。教師對各組檢修情況進行質量檢驗,并對檢修結果進行打分;學生恢復工位并清理場地,完成交車任務。
(7)評價反饋。各小組對本次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匯報并進行自評、互評,最后由教師對本節課進行總結點評。
(8)任務拓展。教師在線上發布手動車窗改電動車窗的學習資料;學生自主學習資料并制訂方案發布到UMU學習平臺。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本次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采用小組自評、小組互評、線上測評、教師綜合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確保教學評價的真實性與合理性。
(1)采用工學結合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利用了信息化教學手段和混合學習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將真實工作案例引入課堂,按維修企業工作過程組織教學環節,使得學習內容更貼合實際維修工作,由單純的教師講授知識轉變為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知識,使學習不再那么枯燥乏味,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提高了專業技能增強了綜合職業能力。
(3)課上設計電器構建環節,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電動車窗系統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并在電器構建環節設置簡單故障,讓學生模擬故障排除,有效化解了教學難點,為制訂電動車窗不升降故障檢修方案打好基礎。
(4)在實訓車輛上設置相同故障現象不同的故障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對整個電動車窗系統的整體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