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甘秀芹
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而如今,中國汽車市場已進入“微增長”新常態。據統計,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國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2.6億輛,與2018年底相比,增加了2 122萬輛。按照三口之家計算,平均每兩戶居民就擁有一輛汽車。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加上傳統車型固有的“耗能”和“排放”弊端,以及各地區限購、限行政策的出臺和執行等,據有關專家預測,未來幾年,汽車市場可能會增速放緩,甚至會出現零增長、負增長的局面。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汽車產業在工業化、信息化的促進和融合下,呈現出了新的發展態勢,產品的物理形態、生存方式,市場和消費者的個性化和創新需求,以及新的營銷模式等都發生了變化,使得汽車產業向著“綠色、智能、網聯、共享”等方向轉型升級。
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使得中國汽車營銷市場正向著區域化、電商化、新媒體化轉變,這對高職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汽車營銷專業急需結合職業崗位要求,系統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等,以就業為導向,教學內容對接崗位工作任務、教學過程對接崗位的作業流程、教學考核對接崗位的職業規范和素質要求、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汽車產業發展和轉型提供高素質人才。
隨著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為了滿足企業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為了實現學校特色發展對專業建設的新要求,為了能在職業教育中破舊立新、引領潮流,各高職院校應迎合汽車市場形態的轉變,對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進行系統研究,這也是規范專業教學、提升培養品質、打造專業特色的有效途徑。
汽車營銷專業的畢業生主要服務于汽車后市場,服務于汽車4S店、維修企業、保險公司、二手車交易中心、汽車租賃、汽車金融等企業。具體工作崗位如汽車銷售顧問、汽車服務顧問、汽車索賠員、汽車金融專員、汽車市場專員、網絡營銷專員、保險銷售顧問、倉庫管理專員、零配件銷售員等。
汽車營銷專業的學生要想勝任以上工作崗位,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應具備各個工作崗位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的能力。例如汽車銷售顧問崗位,典型的工作任務有:客戶開發、展廳接待、電話接待、需求分析、產品介紹、異議處理、客情維系、網絡銷售等。銷售顧問除了必須具備開發客戶、商務談判、計算機使用、銷售方法運用等專業能力,還應具備語言表達、溝通交流、觀察判斷、持續學習、信息收集與篩選、團隊協作等一般職業能力和綜合能力。
如今汽車行業的轉型升級,使得中國汽車市場形態發生了一系列轉變。銷售產品在變,新能源汽車、二手車銷售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銷售的媒介在變,網絡營銷、微信營銷、“眾籌汽車”C2B 新模式等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整車市場營銷的區域化、電商化、新媒體化、網絡化、個性化特征越加明顯,這對學生的市場與顧客信息洞察、發掘和處理能力、創新意識、從提供產品到提供解決方案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學習能力、職業熱情度等都有了新的要求。高職汽車營銷專業必須緊跟行業發展,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新發展。
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汽車營銷專業必須重視互聯網產業發展及汽車行業發展所帶來的變革,結合國家、行業、企業及社會的需求,深入研究崗位特點、學生特點,對接發展趨勢,在原有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和優化,以更高標準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由學校資深教師和企業一線骨干專家共同組建專業建設委員會,針對行業現狀與發展,針對國家、市場、行業需求,針對當前的學情和教情,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和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針對實際職業崗位的一般職業能力、專業能力、綜合能力的新需求,按照“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綜合技能”的原則,每年進行課程體系的評審和優化,打造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
汽車營銷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及目標的實現主要抓手是專業課程體系優化及課程教學改革。應將學校學習課程對接職業崗位需求,不斷更新,實現職業教育和企業需求的零距離。
以我校為例,當前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開設的一般職業能力課程、專業核心能力課程及綜合能力課程見表1所列。
以上這些課程的設置應隨著汽車行業的轉型升級不斷地進行調整和優化。汽車營銷專業應從知識、技能、態度和實證等4個維度綜合設計、調整現有課程。如開設汽車電子商務、汽車保險銷售、汽車客戶關系管理、汽車營銷策劃等課程。其中汽車電子商務課程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網絡的使用與應用能力,從而能夠有效地尋找客戶、挖掘客戶、篩選客戶、與客戶互動等,提升學生的營銷能力和營銷思路。
2018年2月,教育部等6部門印發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其中指出“職業學校和企業可以結合實際,實現人員互相兼職,相互為學生實習實訓、教師實踐、學生就業創業等提供支持”。應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整合企業和學校各方資源,共建共享多樣化資源。企業利用這些資源可以進行員工培訓;學校利用這些資源可以進行學生培訓、雙師素質教師培養;校企還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合作開設“訂單”培養,或開展技能大賽及各類銷售活動,在培養學生的實戰能力的同時,擴大汽車品牌知名度,為企業培養和發掘人才,助力學生就業,實現互惠互利,校企雙贏。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能很好地實現在校教育與企業就業的無縫對接。

表1 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開設的課程
汽車產業在變、市場需求在變、教學對象也在變。作為高職院校汽車營銷專業的教師,應不斷完善和優化汽車營銷方面的知識結構與體系,適應新的教學方向和需求。教師應隨時關注行業政策和動態,通過培訓進修等方式不斷學習汽車新技術、銷售服務理念和方法,并將這些有效地融入到教學中去,在不斷的實踐、探索、研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
同時,學校和企業可依托“訂單”培養,實現校企雙方“崗位互聘、互通”的雙師素質與兼職教師隊伍運行機制,引進企業汽車營銷一線員工或能手為“兼職”特聘教師,與專職教師協同開展教學工作和教學研究。
信息技術的使用為汽車營銷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動力,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采用翻轉課堂,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練習為主線,做中學、學中做、做中評的理實一體化混合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文字處理、信息手段使用、團隊協作、語言表達、溝通交流等職業能力。
因生源結構的多元化、差異化,為了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在教學中應按“分類、分層、過程考核”來深化教學改革,核心是推進分層分類教學模式。通過定期考核、比賽選拔、自主選擇等方式,為學生搭建難易不同的分層次課程教學內容。積極推進大班理論課,小班特色課、興趣課、拓展課、實訓課。比如對有創新創業興趣的學生,通過組織各類創新創業講座、大賽等引導學生實踐訓練,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認知和實踐技能,從而構建有層次的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汽車營銷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分析崗位典型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注重實踐與理論相結合,開設針對性強的實踐活動。同時增加實踐課時,為學生提供學校實踐、企業實踐、社會實踐的機會,將教學過程和汽車企業的實際營銷方式合為一體,貼近真實的工作環境和工作要求,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真實工作崗位,培養學生的營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