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波 王鵬杰 解丹 臧亮 Qu Bo Wang Pengjie Xie Dan Zang Liang


1劉藝斯南瓜布面油畫約創作于20世紀40年代
傳薪之路: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文獻展
2020年10月28日—12月28日
主辦:四川美術學院
總策劃:唐青陽、龐茂琨
學術委員會:張杰、焦興濤、段勝峰、王天祥、申曉南、王朝剛、韋嘉
策展:屈波、王鵬杰、解丹、臧亮
展覽執行:龔吉偉、張翔、羅樂、周杰
視覺設計:岳漢
展覽地點:重慶當代美術館

2劉國樞飛奪瀘定橋油畫193cm×138cm1959軍事博物館藏

3張曉剛私人日記 No. 1油畫1990
川美油畫專業創始人葉正昌、劉藝斯、劉國樞等成名于民國時期,西南美術專科學校、上海新華藝術大學、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武昌藝專、成都省立藝專共同構成了川美油畫學統的來源。此后,魏傳義、蔡振輝、夏培耀、王大同、張方震、馬一平等相繼加入,教師隊伍逐漸壯大。77、78級畢業生改變了川美油畫的歷史,極大影響了中國當代美術的走向。20世紀80年代,川美油畫獨領風騷,全國矚目。此后,油畫系創立并不斷取得重要教學、創作成果,秉持“以創作帶動教學”“以展覽促進創作”的理念,使教學具有時代特征和開放特質。21世紀以后,油畫系培養了新的人才,與77、78級風云人物一起構成了聲名顯赫的藝術“川軍”。2006年油畫系整體搬遷大學城虎溪校后,學術影響持續擴大,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41952 尹瓊創作的年畫《光榮的藏族軍屬》榮獲文化部1951、1952年年畫創作三等獎

51931年苗勃然、樂以均參加魯迅“上海暑期木刻講習班”,與暑期班學員成立“現代木刻研究會”

61965年大邑《收租院》創作現場,民間藝人姜全貴為川美雕塑系學生傳藝

71977年在毛主席紀念堂廣場雕塑創作現場合影,前排左1趙樹同、左2龍德輝、左3葉毓山、右1隆太成、右2任義伯、右3郭其詳、后排左1馮宜貴

8焦興濤、申曉南、龔吉偉、應平、刁偉、姜凡、楊洲、張超、王韋、張文先、趙強冬去春來雕塑玻璃鋼仿銅著色2.6m×11m×2m2020
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自1953年成立以來,秉持歐洲古典理念、前蘇聯現實主義精神,兼容中國傳統民間技藝,融匯貫通,自成一體,形成獨特的“川美雕塑”體系,堅持創作自由、貼近現實、不拘一格的治學態度,產生了大批在中國現代雕塑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雕塑作品。進入新時期以來,“川美雕塑”在當代藝術的沖擊下表現出更為活躍的態勢,積極參與公共空間的營造,率先在全國開設景觀雕塑專業,設立“明天當代雕塑獎”,多次獲得全國美展的重要獎項,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近期教學、創作以“當代雕塑+”為理念,拓展了“跨媒介雕塑”“具象雕塑”“景觀雕塑”“器物雕塑”四個方向,持續不斷地豐富和擴展著“川美雕塑”的內涵與外延。
早在20世紀30年代,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的奠基者沈福文、苗勃然、樂以鈞、張漾兮、江敉、謝梓文、李少言等前輩就積極投身于“抗日救亡”和“民族解放”浪潮下的木刻創作中,奠定了川美版畫系扎根現實的藝術傳統, 1988年1月,版畫專業從繪畫系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系科,正式成立了版畫系,這一階段77級和78級的畢業生加入到版畫系的教學隊伍中,為版畫系灌注了大量的新鮮血液,同時也開啟了版畫系教學新方向。 2000年以來版畫系不斷進行教學改革,突破版畫傳統理念,優化學科結構,實施創新性人才培養計劃,2003年版畫系引入印刷設計專業,打破版畫的純藝術局限,擴大了版畫學科視野,為版畫系的學科建設和進一步發展開拓了嶄新的空間。近十年來版畫系開始了文獻庫建設、推出系列國際工作坊,舉辦國際展覽,邀請國內外著名藝術家進行講學等學術活動,既強化了自身教學特色又以開放的視野融合了多元的文化藝術觀念,不僅為學生演繹出更具生命力的藝術思維與藝術表現手段,也不斷突顯和塑造版畫系在藝術教育中的先鋒性與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