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晶 Han Jing

四川美術學院名師博物館|開館展
2020年10月28日—12月28日
藝術總監:龐茂琨、張杰
策展人:韓晶
展覽執行:張曉影、李一白
展覽地點:四川美術學院名師博物館
(黃桷坪校區原紅樓)

1“四川美術學院名師博物館|開館展”展覽現場

2“四川美術學院名師博物館|開館展”展覽現場
時值四川美術學院八十周年校慶之際,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了64位自建校以來、至1977年恢復高考以前,參與和見證學院發展歷程的老一輩藝術家、教育者共襄盛舉。作為四川美術學院最初的創建者和奠基人,他們的教育理念和探索思路,對川美一代又一代的藝術人才培養產生了間接或直接的作用;更對后來整個學院的學風樹立、學統塑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本次參展的64位藝術家中,有32位已經離世。其中最年長者出生于1907年;而離開得最久的一位,也已經去世55年。若不是他們的親人,半個世紀以來對其藝術成果的悉心整理和留存,我們今天可能會遺憾無緣得見這些珍貴的藝術作品。
而在世的32位參展藝術家,平均年齡,也已經超過82歲。他們中最年輕的,都已經過了耳順之年。這一批參展藝術家本身,就是一部部鮮活的四川美術學院校史,為我們梳理學院的發展歷程,提供了非常寶貴的一手圖像和文獻。
在最終展出的150件原作中,年代最早的,創作于1930年。隔著90年的歲月,回看近一個世紀前的藝術創作,很難不感動。而通過這些作品,我們不僅看到川美老一輩藝術家和教育者,用藝術的方式為那個時代劃下的藝術注腳,同時,也能一窺學海無涯、藝無止境,生命不息、創作不止的精神。
與此同時,我們還收到了200多件文獻資料:當年授課的講義、教案,當年創作的筆記、感想,無數珍貴的書信、電報、照片和手稿……鑒于展示空間的有限,我們精選了100余件進行了展示。希望能為公眾提供一條走進歷史的通道與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的場地由原四川美術學院·紅樓改建而成。這里曾是四川美術學院最早的圖書館、閱覽室;也曾是學院各教學、教輔機構的辦公室;是每一位川美師生的雙腳,都必然要邁過的地方……可謂見證了一代代川美人的成長。隨著校區遷徙和社區發展的需要,經過維修改造的紅樓,也通過本次展覽的呈現,迎來了新的歷史意義:四川美術學院·名師博物館。

3原四川美術學院紅樓歷史照片

4原四川美術學院紅樓歷史照片
當然,對這樣一個歷史跨度非常大的群體性的展覽而言,難免有遺憾和疏漏。在此,也深表歉意。但對校史的梳理與書寫,這項嚴肅的學術工作,將由此深入和繼續。
踵事增華——出自南朝·梁·蕭統的《文選序》。意指繼續前人的事業,并使更加完善美好。愿借本次展覽,向前輩致敬、向學院獻禮的同時,也繼續為當代藝術的發展、藝術教育的沿革而努力。在此,要感謝每位參展的藝術家及其家屬的積極參與;感謝學院相關系科和部門的友情協助;感謝幕后每一位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感謝我們共同的母校。僅以此展,獻給每一位川美人。
四川美術學院|名師博物館,原名四川美術學院·紅樓。
四川美術學院·紅樓,始建于1952年,最初作為辦公樓,后曾作為學校圖書館兼師生閱覽室,后又作為辦公樓,集院辦、教務處、人事處、學生處、國際交流處、財務處、保衛處、檔案室等全校職能部門于一體。
修建至今,川美紅樓已有68年的歷史,是四川美術學院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不僅見證了四川美術學院的發展進程,更是一代代川美人歷史記憶的延續。
整座建筑占地1200平方米,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當時的中國正處于國民恢復時期,建筑風格延續了民國時期盛行的中西合璧的風格,是近現代建筑的典型。
建筑為磚木結構,平面呈“凸”字形。基礎主要以條石為主,屋頂形式為中國傳統的歇山頂和懸山頂。立面利用拱形門洞、羅馬列柱、連廊、紅磚等西方元素相結合。正立面共有三層,是中心辦公樓,屋頂為歇山頂,進深13.25米,面闊16.25米,高14米;左右連廊為兩層,屋頂為懸山頂,進深6.75米,面闊9.44米,總高9.1米;左右辦公樓為兩層,屋頂為歇山頂,進深10.75米,面闊16.25米。建筑外立面整體形式完整、布局合理,對研究九龍坡區乃至重慶和西南地區的近現代建筑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社會意義。
作為重慶市重要的歷史風貌建筑,紅樓是國家二級歷史建筑、重慶市第一批歷史優秀建筑、九龍坡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的文物建筑。
重慶九龍坡區位于東經106°15′-106°35′、北緯29°15′-29°35′之間,地處重慶市主城區西部,東鄰渝中區,南接大渡口區,西連璧山區、江津區,北毗沙坪壩區,區境南北長36.12公里,東西寬約30.4公里,幅員面積431.86平方公里。四川美術學院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地處四川盆地,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水熱豐富,雨熱同季,日照少,無霜期長。春早多倒春寒,夏熱多伏旱,秋多綿雨,冬多霧。常年平均氣溫16℃-18℃,全年無霜期340天左右。四川美術學院位于重慶西北方向,北靠川美坦克庫舊址,南臨電廠中學,西接電力職工大學,東連黃桷坪涂鴉藝術基地。其中,紅樓坐南朝北,位于四川美術學院最初建校區域的中軸線上。
紅樓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黃正街社區,四川美術學院內。交通方便,文化藝術氛圍濃厚。東靠黃桷坪涂鴉街道、501藝術基地,南至重慶市電廠中學,西接重慶電力職業大學,北臨坦克倉庫藝術中心。黃桷坪涂鴉藝術街起于黃桷坪鐵路醫院,止于501藝術庫,全長1.25公里,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涂鴉藝術作品群。501藝術基地更是作為重慶首個“畫家村”。 坦克庫藝術中心,不僅是戰時工業遺產,現在更是藝術家們的藝術家棲息地。
紅樓作為四川美術學院·名師博物館,不僅是川美報紙西南藝術追根溯源的基地,未來更將串聯起周邊的人文景觀,形成全新的藝術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