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交通職業高級中學 夏 江
2019年2月頒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對“雙師型”教師作了這樣定義:“雙師型”教師即為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但是中職學校各專業對于理論教學和實踐能力水平的高低并沒有做出統一標準界定,為此,中職學校在“雙師型”教師的認定過程中依舊缺乏針對性,導致認定效果不佳,使得“雙師型”并不能滿足教學崗位需要。杭州交通職業高級中學在“教師資格證+技能證書”的“雙師型”教師認證制度基礎上對“雙師型”教師內涵進行了進一步拓展與擴充,以中職汽修專業為例,我校采用同時兼具“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資格證書+技能等級證書+專業教學能力(主要有汽車營銷、汽車維修、新能源汽車維修方向)”的“雙師型”教師認定方式,以滿足社會發展對于教師知識與技能儲備的需求。
受德國雙元制教育理念的啟發,2015年史文生從教師結構維度提出了雙元結構小組的概念來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分別是以理論教師為代表的一元與以專業技能教師為代表的另一元,從而構成雙元結構小組,通過合作教學發揮各自優勢進而提升教學水平。我校提出的雙元教師小組,是在雙元結構小組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提升,在內涵理解中雙元不僅指特征突出的理論教師和專業技能教師兩類群體,還指該群體構成的理實教學合作小組與教師互助提升合作小組兩元含義,在數量和結構上做了更進一步的探索與規劃,促使教師能在雙元協同過程中更平順地補齊自己的知識或技能短板,從而實現優勢互補,最終成長為一名真正的“雙師型”教師。

圖1 杭州交通職業高級中學汽修專業教師構成
為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我校不僅通過技能競賽、名師工作室和名教學團隊培養高技能教師,還聘請退休高水平教師及企業技師來校交流任教,不同來源的教師通過磨合互通,不僅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技能、促進了教師的共融互通,還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目前我校汽修專業師資隊伍共計46人,具體構成見圖1所示。
我校教師年齡分布較廣,從剛入職的教師到已退休的企業技師,多層次的年齡結構構成了多樣化的專業教師隊伍,在編教師和專聘教師的年齡分布如圖2所示。
學校在充分考量各教師的年齡層次、專業知識結構、個性特征等多維度的基礎上,構建了合理的雙元教師小組,該小組通過資源共享、項目共建、平臺共用、交流互助、相互促進等方式進行異質同構,同質互補,破解年齡不均衡、學習經驗背景不均衡、學科間不均衡的問題,實現團隊成員共同成長的發展樣式,進而促進雙方知識結構的互融與提升,有效解決企業用人需求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兩張皮”的問題 ,培養真正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能人才。

圖2 汽修專業在編與專聘教師年齡分布
雙元教師小組的構成和培養是復雜且多元化的。我校經過多年摸索,構建了基于雙元教師小組理念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模式,以下將從隊伍數量、小組結構、建設載體、任教角色和培養周期等5個方面對雙元教師小組的融合共通進行論述。
(1)隊伍數量。雙元教師小組并非是由單個理論教師與專業技能教師構成的小組,而是根據項目和教學任務在理論與專業技能教師中按需選擇一位或多位教師組合而成的雙元教師小組,這樣的組合方式擺脫了教師知識與技能結構不全的束縛,多樣化的人才選擇有利于教學任務的達成。
(2)小組構成。教師來源可以分為學校在編理論教師、學校在編技能指導教師、企業技師、已退休高技能教師和已退休企業技師。雙元教師小組的結構組成,可以有學校理論教師+學校技能指導教師、學校技能指導教師+企業技師、學校理論教師+學校技能指導教師+企業技師等多種組合,多樣化的組合不僅是高技能人才在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方面交流提升的催化劑,還是年輕專業教師了解專業發展、提升專業技能,加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3)建設載體。師資隊伍建設載體是促進多元教師互通共融,實現“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的重要媒介。我校通過名師團隊引導、競賽指導、下廠實習、企業學區建設、教學資源開發及專業建設等多方位立體式的校內建設載體,進行多維度的“雙師型”隊伍培養,建設載體明細如圖3所示。
從圖3中可以看出,我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載體維度多樣,內容豐富。以闕廣武名師鄉村工作室為例,其申請的課題《理實一體化“做中學、做中教”教學模式下專業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結合了1位特級教師、2位一級教師、3位二級教師及諸多企業人員。在闕廣武老師的引領下,團隊成員互幫互助,順利完成了材料收集、課堂實錄、內容精練、論文寫作、教學設計、課堂展示、視頻制作、考評內容的整合與細化等多項課題任務,該課題不僅獲得了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2017-2018年度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課題研究”成果二等獎,還促使教師之間相互學習與提升。完成課題的過程中既豐富了年輕教師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又促進了中老年教師知識與技能結構的更新,可謂一舉兩得。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載體還有很多,例如備賽過程中的校企合作、暑期教師下廠實習的合作交流、我校與其他院校合作開發的中高職銜接課程、汽修小組與大組開展的組內培訓等,都是建立在雙元教師小組理念下開展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培訓。
(4)任教角色。我校在汽車電工電子、汽車維修技能等實訓課程中安排主副教師(一名為理論教師,另一名為技能指導教師)授課以增加課堂趣味性,提升課堂有效性。從課程標準的理解到課程內容的研讀,從教學對象的分析到教學方法的選擇,備課之前的諸多活動需要理論與專業技能指導教師的充分交流與配合,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優勢,提升教學質量。
(5)培養周期。從組內培訓到下廠實習,從名師團隊課題的申請到創新創業團隊項目的制作,從教師參加競賽交流到指導學生參加競賽,從專業課程開發到專業拓展,完全根據需要進行培訓周期的定制。

圖3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載體
我校積極探索雙元教師小組式“雙師型”隊伍培育方式,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1)專業教師轉型意識升級。名師團隊引導、教學資源開發與建設、競賽指導、企業學區建設等多元化的“雙師型”教師培育項目的引入,讓授課教師在相互探討與磨合的過程中,發現彼此間的差距。企業教師運用鮮活實例、典型維修案例與前沿科技作為課堂支撐,學生由以往不想聽、不愿意聽到主動提問、主動發言,課堂氛圍的改變極大地觸動了學校理論型教師。促使學校專業教師有了發自內心的學習需求,產生了對知識與能力的渴求意識。
(2)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增強。雙元教師小組式“雙師型”隊伍的培育方式,打破了教師理論技能不平衡的局面,通過與企業技師、高校教師共同交流與授課,完成組內培訓、名師團隊引導、下廠實習、競賽團隊指導等多項課題,促使教師雙方鞏固提升教師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了解行業發展現狀和最新技術要求,革新自身的知識與技能體系,在此基礎上,教師便可以最大化地滿足形象思維特征的中職學生對于課堂的需求,通過生動的案例、貼合實際的內容、專業化的操作來吸引學生學習。
(3)中青年骨干教師迅速成長。教師成長與學校發展相互制約卻也相輔相成。我校積極研究雙元小組式“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方式,主動尋求在編教師、企業技師、退休教師與高校教師之間的磨合與提升,通過科學匹配,博采眾長、取長補短。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我校“雙師型”教師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幫助中青年教師披荊斬棘,屢創佳績,榮獲了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金牌教練、全國教師營銷大賽一等獎、全國說課競賽一等獎、省技術能手、省信息化競賽一等獎、省成長導師一等獎、省課題一等獎等諸多榮譽,營造了長江后浪推前浪,情緒高漲的教、學、研氛圍。在雙元教師小組的學習氛圍下,在眾多榮譽的引領下,涌現出了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師,帶領我校汽修專業昂首前行。
(4)大師工作室、優秀教學團隊頻出。雙元教師小組式的“雙師型”教師培育方式培養出了眾多中青年骨干教師,為優秀教學團隊的組建夯實了基礎。我校在2017年申報并成立了杭州市優秀教學團隊,為學校專業發展注入新動力。與此同時,雙元教師小組式的“雙師型”教師培育方式同樣反哺企業技師,使得企業技師的知識與技能體系更加全面與深化,從而成為行業精英。2016年,我校與優秀畢業生江海榮一同申報,并由浙江省教育廳授牌成立了江海榮大師工作室,成為杭城職校的五大品牌之一。繼江海榮之后,我校優秀畢業生韓晨洪也成立了韓晨洪汽車維修技能大師工作室。我校雙元小組式的“雙師型”教師培育方式使各類教師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得到大幅提升,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盡管雙元小組式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還缺乏政策及行業協會的支持。從學校層面而言,以下兩方面還有待繼續深化。
(1)構建各元教師結構特征數據庫,數字匹配雙元教師小組。從學校內部而言,教學部門只有更好地分析各元教師的性格特征、知識與技能結構、教學能力等多維度的特色,才能更好地制訂“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實施規劃。但是純粹的人工匹配會存在人員復雜、匹配困難、身兼多項的問題,為此,教學部門應將各元教師的各項特征建立成數據庫,在需要進行人員匹配時,直接選用數據檢索功能,利用智能化手段進行數據匹配,從而獲得最科學合理的雙元教師小組,以便能更好地組建“雙師型”教師隊伍。
(2)制訂合理積分制度,激發教師的參與熱情。在開展“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培養過程中會占用各元教師的休息時間、業余時間甚至假期,勢必會引來部分教師的抱怨與反感,但“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又是時代所需,因而得到各元教師的認同與支持格外重要。學校除了要從師德與績效層面進行引導外,還應制訂合理的折算統計方式,將教師參與師資隊伍建設的各大項目、各類活動、各種競賽等以積分制的方式轉化成年度考核評價依據,做到賞罰分明,以激勵各元教師參與其中,共建科學合理的“雙師型”師資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