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教育局花東教育指導中心,廣東廣州 510000)
我區“科學課堂”區域教學理念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以幫助學生高效地學習為目標。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法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有效途徑。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產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其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1]。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的起始階段,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后續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接受、吸收知識的方式以直觀、形象為主,因此他們更適合在真實或模擬的情境中理解、體驗、感悟、學習非母語的語言。英語教師如果能善于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游戲、娛樂中學習知識,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筆者對情境教學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的一些嘗試。
情境是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的,因此情境設置必須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選取,以優化課堂教學,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利用、優化教材中的插圖、歌曲、小詩、游戲、繞口令等,以促進學生積極、高效地學習。
例如,三年級上冊Unit 9Is it a cat?的學習內容為toy,cat,rabbit,dog,bear,ball,kite這些單詞和“Is it a...?”問句及其答句“Yes,it is./No,it isn't.”因學生在一、二年級已經接觸過這些單詞和句型,如果教師再按照常規做法利用玩具進行直觀教學,對學生可能缺乏吸引力。因此筆者設置了和全班同學一起去探險尋寶的情境,通過復習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引出對新單詞的學習,并讓學生在語境中操練、運用新句型。因為尋到寶藏需要知道密碼,而密碼就藏在每個活動中,所以學生都聚精會神地留意著屏幕上呈現的每個字母或字母組合,并大聲地讀出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從而嘗試讀出新單詞。在新單詞呈現的過程中,筆者特意運用了以舊代新的方法引導學生嘗試讀出單詞的發音,如boy →toy,all→ball等。因為情境極具吸引力,學生學習的難易程度適中,活動設計也接近他們的“最近發展區”,當寶盒打開的那一刻,學生都很興奮,學習的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所以教師所創設的情境需源于教材。好的情境能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并領悟其中內涵。
愛因斯坦說過:“教育不是用好勝心去誘導學生的競爭心理,而是要用好奇心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英語教材內容以模塊為結構,每個模塊都主題鮮明。因此,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應采用不同的情境,讓學生充滿好奇地去體驗、模仿、學習和吸收。
作為教師,我們除了研究教材和教法,還應密切留意學生的生活點滴,把學生熟悉的大自然、社會和生活場景融入課堂中,為課堂教學和情境創設積累素材。例如,在I like the Spring Festival best一課中,Spring Festival是學生最喜歡和熟悉的節日,教師巧妙利用這一點,在家長的配合下,讓學生在課前制作收集有關春節的活動,如貼春聯、炸油角、蒸年糕等,有的學生還讓家長做了家鄉的春節特色食品。這樣一來,在學習Spring Festival時,學生能根據自身經歷娓娓道來,角色扮演時更是帶著教師和同學們環游教室,介紹自己家鄉的春節。在這節課上,每位學生都神采奕奕,收獲滿滿,課后還興高采烈地分享了春節美食,有的學生更是意猶未盡,課余時間還在回味。
1.以童話、卡通片、繪本塑造情境
童話、卡通片和繪本人物角色是學生除實際生活外,接觸最多、最為熟悉和感興趣的事物,引用這三者塑造情境是相當合適的[2]。例如,在教學Colour一課時,筆者以一身藍衣(blue)的白雪公主吃到一身黑衣(black)的女巫的一個紅蘋果(red)為線索,引領學生玩轉多彩的顏色世界。學生驚奇地發現,在繽紛的童話世界中學習英語變得容易和有趣了。
2.借助現代新元素打造情境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方式越來越便捷。微信、QQ等都有視頻聊天的功能,教師適當地利用這些功能創設情境,能使學生的學習更真實、高效。例如,在教學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一課時,一位教師就把微信聊天功能引入課堂,她帶領學生與Pepper Pig進行微信聊天。Pepper Pig先是發來一段在英國旅游的天氣視頻,講述了England的天氣情況,隨后通過微信語音詢問學生:“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China?”學生借助教師的幫助,課堂上直接用微信回復:“It's cold now in Beijing.We all wear coats and hats.You can make a snowman here with us.Welcome!”用微信這種形式上課,學生感到很新鮮,現場氣氛非常活躍,他們爭先恐后地與Pepper Pig進行微信聊天,其所學的英語知識都派上了用場,并且從體驗中及時糾正了語言中的錯誤,加深了印象,大大提高了其對英語的運用能力。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上轉瞬即逝的生成性資源,并將其發展成教學中的情境,為達成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服務。例如,在學習We will go by train的鞏固課時,有一位學生在習作中寫道:“May Day is coming,we are going to have a three-days holiday.I'm going to go to Beijing with my parents.We will go there by car...”教師正在展示學生的習作,學生都覺得語句通順,表達清晰,無語法錯誤時,忽然有一位學生提出疑問:北京離廣州很遠,如果我們開車去北京,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但“五一”假期只有三天,這樣就沒有時間游玩了,不符合實際情況。教師一聽,馬上扮作恍然大悟的樣子,然后利用這個生成性情境,順理成章地引入合理運用交通工具的復習,讓學生在情境中進一步鞏固了“How will you go there?”句型及“by+交通工具”的短語結構,更進一步明確了學習語言是用來交際的,并不只是用來考試的,語言的運用要結合實際情況才不致出現尷尬場面。
音樂能洗滌心靈,音樂擁有特殊的力量,音樂能讓學生的心境達到基本的一致,讓學生集中精神體會它所渲染的情境。
在音樂的選取上,關鍵要恰當,要與課文匹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從而達到渲染情境、和諧一致的效果[3]。例如,在教學Happy birthday!一課時,上課一開始教師就播放歌曲Happy birthday to you!,熟悉的旋律立刻渲染出了歡快的氣氛,學生在愉悅的心理環境下學習知識,習得語言,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情境教學是小學英語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方式,但個別課堂教學中存在著為情境而創情境的現象,表面上看很熱鬧,但實際上這樣做會令教學內容松散,學生找不到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導致課堂教學效率偏低。創設情境時,教師要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一條主線,圍繞這條主線設計各種情境,并且情境之間要有承上啟下或輔助鋪墊的作用,如此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正如前面提到的三年級上冊Unit 9Is it a cat?一課,教師利用和全班同學一起去探險尋寶的情境為主線,不僅引出了新單詞的學習,更在情境中操練、運用新句型,達成了活動效益最大化的目標。
隨著科技的發展,學校的教學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多媒體教學已然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方式。多媒體輔助教學雖然圖文并茂,形象生動、直觀,對學生更具吸引力,但對某些內容,可能利用課堂現有的資源創設的情境更容易讓學生投身其中,更能深刻地體驗理解和運用語言。例如,在教學Unit 7It's the polite thing to do一課時,有位教師就利用多媒體呈現公共汽車上讓座及搶占座位的場景,但筆者覺得把教室布置成一輛bus,讓學生扮演乘客,模擬順序上車、給有需要的人讓座等情境,學生更能深刻體會、理解in line,in need,push in等短語,同時因為扮演in need,如孕婦、老人和push in的學生惟妙惟肖的表演,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理解新知,課堂效率將大大提高。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和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和已有的知識及經驗進行不同的情境創設,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場景和童話、卡通、繪本人物等資源,最大限度地創設最貼切、最生動形象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所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愛學、樂學,學得好、學得快,從而達到科學課堂的預設目標,打造快樂、精彩、高效的英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