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火金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和《上海市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基層農經人員肩負的農村經營管理職責越來越重。特別是在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其履行的工作職能已大大超出原有的職責范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前“三農”工作的效率和質量。與此同時,農經機構不健全、隊伍不穩定以及監管力量薄弱等問題日益凸顯,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三農”工作的有效開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亟需在理順體制機制、明確職能定位的基礎上,著力加強基層農經隊伍建設,不斷提升農經工作管理水平,切實將各項“三農”政策落實落地,助推“三農”工作穩步發展,確保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
“三農”問題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中央文件明確指出:“基層組織按需設置、按職履責、有人辦事、有章理事;強化鄉鎮為農服務體系建設,確保鄉鎮有隊伍、有資源為農服務。”黨中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來抓,為確保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堅實基礎。要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為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必須要有一支強有力的基層農經隊伍。由此可見,加強基層農經隊伍建設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中央關于“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等綱領性文件要求,意味著基層農經人員面對實現共同富裕的歷史使命,肩負著破解制約“三農”發展瓶頸的責任,更肩負著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的重任。基層農經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農經隊伍更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改革隊伍。基層農經人員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主力軍,農經工作更是深化農村改革的橋頭堡。不管是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還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均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基層農經隊伍來支撐。
自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農村建設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發展機會,農村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而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的正是基層農經隊伍。當前,我們要把實施鄉村振興作為實現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機,抓住機遇、迎合時代,把發展農村經濟貫穿于鄉村振興戰略之中。這需要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親農民”的基層農經隊伍,創新“三農”工作模式,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活力,帶動鄉村文明,建設美麗鄉村生態環境,最終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在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村、社”分賬管理等工作中,基層農經隊伍發揮著重要作用。基層農經人員在準確解讀“三農”政策文件、推進農村集體土地“三權”分置、實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厘清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委員會兩者的工作職責和職能、規范“二本賬”的財務收支核算、充分利用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自主經營權等方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盤活集體資產、激發農村生產要素活力、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從而有效規范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獨立運行等方面,更是離不開基層農經人員的輔導和指導。
為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保證農村集體資產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按照《上海市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條例》賦予的職責和職能,基層農經人員是實施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的責任主體,更是實施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的有生力量。在實現農村集體資產監管“組織體系化、產權明晰化、改革程序化、制度規范化、監督多元化”的進程中,必須要有一支強有力的基層農經隊伍,只有加強基層農經隊伍建設,才能更好地把《上海市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條例》落到實處。
農村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不僅關系到農村改革和發展的大局,更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在農村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基層農經人員是一支出謀劃策的隊伍。在積極探索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基層農經人員是領導的得力助手,起到參謀作用。在推進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村級組織正常運轉和促進農民增收等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難題,需要基層農經人員去釋疑解惑。
農村經營管理是當前“三農”工作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農經工作質量會直接影響到農村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金山區針對基層農經隊伍建設現狀開展調研,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基層農經機構和農經隊伍建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基層農經工作是以農村經濟經營監督管理、處理好生產關系內在管理需要為職責的一項長效監管工作,具有看不見、摸不著等特性。它不比其他產生經濟收益的工作,能給單位直接創造財富。農經工作經濟效益一時難以顯現,并且此項工作涉及多領域、多層面、多方位,工作繁而雜,有時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從決策層面上看,通常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同時,農經工作做得越細、監管越嚴,對單位“一把手”的權力威脅就越大,勢必會影響對農經工作的重視程度,給全面開展基層農經監管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由于基層農經工作具有復雜性、政策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基層農經工作面廣量大,專業性較強,且農經工作崗位待遇低、工作雜、晉升空間窄、吸引力不強等因素,造成基層農經隊伍建設相對滯后。基層農經部門面臨著人員匱乏、年齡老化、流動頻繁、經驗不足、新舊更替不及時等現象。此外,當前農經人員普遍存在新生力量難以得到補充,老的農經人員進取性不強、新進工作人員業務不熟,基層農經隊伍已面臨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
從調查結果來看,本區基層農經隊伍中,農經人員具有高中或中專以下占比14.29%;無會計專業技術職稱或經濟類專業技術職稱占比18.05%。這兩個調查數據表明,目前在職在崗的基層農經人員專業水平較低,業務能力較弱。且基層農經人員兼職多,混職混崗現象較為突出,業務能力一時難以提升。精通農經專業的人員越來越少,在未來開展農經工作時,業務能力參差不齊的問題將會更加突出,難以適應新時期“三農”工作發展需要。如何解決目前面臨的基層農經人員業務能力提升問題,已迫在眉睫。基層農經隊伍的建設依然是任重而道遠。
基層農經人員是貫徹落實黨的“三農”工作的中堅力量,在農業農村發展與農村改革的不同時期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農村經營管理領域不斷拓展,任務日益繁重,基層農經工作已進入新時期和新階段,面臨著新情況和新問題。為快速實施鄉村振興,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建立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體系,加快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切實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必須要建立一支能力強、素質高的基層農經隊伍。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到加強基層農經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基層農經隊伍建設。
各層級政府部門必須要清醒地意識到當前基層農經工作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理順機制、完善體制。各級黨委、政府要從頂層設計,狠抓落實,加快推進基層農經隊伍建設。特別是《上海市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對基層農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基層農經人員更要充分利用好《條例》賦予的新的監督職責,要加快破除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只有認識到基層農經工作的重要性,不斷激發基層農經人員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才能更快地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地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更好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為更好地履行基層農經監督管理工作的職責和職能,確保農經工作人崗匹配、事有人干、責有人擔,體現農村經營管理依法行政的權威性,必須要加快基層農經隊伍建設。面對當前農經隊伍不穩定的局面,在明確農經工作職責范圍的同時,要加快推進農經機構的人員保障,要合理確定編制人數,落實工作經費;要進一步提高農經人員地位,合理設置農經崗位,制定定性定量考核激勵措施,適當增加農經專業技術職稱職數,拓寬專業技術職稱晉升空間。明確農經人員工作職責定位,才能建設好這支基層農經隊伍。
基層農經人員是農村經濟經營管理中最基層的一支監督管理隊伍,肩負著“三農”工作的重任。為不斷提高基層農經人員的業務能力、專業水平和整體素質,勝任當前農村經營管理各項工作,必須要加大投入培訓資金,加強技能培訓力度,提升基層農經人員業務能力,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要結合當前“三農”工作新特點以及“三農”政策變化,加大對基層農經人員的工作考核力度,深化業務能力與工作績效考核,使其于工作業績和績效相掛鉤,職稱與獎勵相銜接。這是加強基層農經隊伍建設的前提條件,也是強化基層農經隊伍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