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明,楊云艷
(1.云南省滄源縣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云南滄源677499;2.云南省滄源縣種子管理站,云南滄源677499)
農作物種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農作物種子是農業增產的內因,也是科技興農的主要載體。
就臨滄市滄源縣而言,縣級種子管理部門主要職責是:審核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對市場經營銷售的種子進行質量監督和抽檢;查處種子生產經營中的違法違規行為;承擔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及品種管理;負責農作物種子生產技術指導與推廣;新品種展示和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示范推廣;農作物新品種引進與篩選;農作物種子技術標準的制定和實施;種子信息收集交換與發布等;負責全縣農作物良種補貼的組織實施工作。
自《種子法》頒布實施以來,種子產業發生巨大變化。首先,種子市場化,種子銷售企業不再局限于國家、省、市、縣四級種子公司。其次,銷售品種大量增加,且形式多種多樣,魚目混珠,給市場管理帶來了難度。再次,銷售渠道多了,過去以縣級種子公司為主體經營格局被徹底打破,個體經營活躍。存在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種子經營許可證的法人有隨著法人變化而未變化變更現象;二是種子經營許可證未年審或者不能年審,已失效缺繼續使用;三是借用、租用種子經營許可證給他人使用,對他人的種子生產質量不聞不問,經營以營利為目的;四是對鄉鎮種子經營網點的資質無明確規定,投機經營空間很大。
一是擅自更改種子生產日期,將上年陳種改為當年的新種;二是將市場不暢銷的品種改成暢銷品種;三是種子標簽無種子使用說明和法定信息;四是這種包裝袋透明面太少,不便于種子購買者和種子管理人員觀看外觀質量。五是隨意調運經營種子,不備案、不送樣、不區試、亂銷售,種子糾紛案件時常發生。
一是種子經營人員的農業科學基礎知識、種子使用技術貧乏,不能正常開展咨詢服務;二是法制觀念淡薄,經營不建立檔案;三是對抗檢查,銷售未審定品種種子或者其他違法種子,采取隱蔽銷售和逃避檢查;四是不按規定變更營業執照和到農業部門備案,不按規定保存種子經營檔案;五是對農民進行欺騙銷售,虛假廣告宣傳,出現問題逃避責任。
就滄源縣種子管理站而言,目前雖然已改制到位,但是,縣編辦將種子管理站的編制人員由原來的12 人減壓至6 人,目前實際在崗工作的僅有4人,其中:又長期下鄉工作人員1人,不在種子工作崗位編制的2 人,種子工作崗位的僅有1人;種子管理工作人員緊張又缺少,給滄源種子市場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在辦公室配備上,大多數無交通工具、無統一服裝、下鄉開展種子市場檢查無執法車輛,開展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無專項工作經費。
種子管理工作面對農村、農民,涉及千家萬戶,事關糧食生產安全,是一項關系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良心工作”。從踐行科學發展觀角度看,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搞好縣級的種子市場管理工作:
種子管理是農業部門的重要職責,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健全種子管理機構,如果種子管理機構級別太低,在本轄區就難以搞好種子執法管理和品種推廣工作。
種子市場檢查是一項技術含量很高的農業行政管理工作,從事種子執法的工作人員既要懂得農業行政執法程序,又要懂得農業技術知識、種子知識,工作稍有馬虎,就會出現差錯。只有嚴格要求,練就出較高的辦案工作能力和執法水準,才能搞好市場的管理工作。
優良的農作物品種都要在土地上檢驗,絕大部分土地的主人是農民,農民直接與基層種子經營人員打交道,提高種子經營人員素質是關鍵。在種子市場管理過程中,要通過辦培訓班、持證上崗培訓等多種方式,搞好縣級種子經營人員的培訓工作。
縣級種子管理部門要廣泛利用電視、廣播和報刊雜志等宣傳媒體,搞好種子法律法規和優良品種推廣等宣傳活動,隨時掌握種子經營環節,認真搞好種子市場檢查,檢查品種是否審定,種子質量是否達到國家標準等各項指標。
種子質量的好壞是直接影響農民收成的關鍵,必須先開展區域試驗、示范后再推廣的原則,加強對品種育、繁和推的管理,嚴禁未審先推、未引種先銷售、未試驗先種植。
縣級種子管理部門首先配備必要的種子檢測設備,培訓一批持證種子檢驗員,同時,建立和實行“缺陷種子召回制度”和“退化品種退出制度”,使農作物品種使用科學化、制度化,追求最大效益;其次,要配備必要的辦公設施和交通工具,以保證種子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再次,是要配備農業執法人員統一的制服,樹立農業執法工作形象。
縣級種子管理站要利用自身優勢,組建種子協會,給種子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搭建信息溝通、經營合作的平臺,創建公平競爭,降低種子經營成本,實行行業自律,為農民提供優質服務。實踐證明,只有通過種子協會為會員提供政策咨詢、技術培訓、信息交流和協調服務,將能更有效地促進種子管理工作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