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年,多次闡釋了自己對青年的認識和理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青年觀。以習近平青年觀引領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青年觀;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4-0-02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在關心青年成長的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形成了自己的青年觀。
一、習近平青年觀思想內容
1.習近平青年觀形成的理論淵源
馬克思、恩格斯以及新中國歷屆領導人的青年工作思想為習近平青年觀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
首先,習近平青年觀與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觀一脈相承。馬克思、恩格斯重視青年在一個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他們認為青年是各階級都要大力爭取的最活躍的力量,在無產階級革命中也應大力團結青年的力量,反抗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從而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
其次,習近平青年觀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青年工作思想的繼承、發展和創新,并構成一個相互聯系,彼此支撐的體系。重視青年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毛澤東同志提倡要培養“又紅又專”的接班人,鄧小平提倡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有道德”的新人,江澤民、胡錦濤都對青年工作提出自己的思路。習近平總書記繼承和發展了上述領導人關于青年的思想,結合當前黨和國家發展的新形勢,科學地回答了“培養什么樣的青年”、“如何培養青年”等一系列問題。
2.習近平青年觀的主要內容
第一,在“培養什么樣的青年”方面。習總書記指出在培養青年時要以培養身心健康、德才兼備以及胸懷祖國和人民為原則。習近平指出,“青年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學習成績、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也包括身體健康、體魄強壯、體育精神”[2]。習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祖國和人民同行,努力創造精彩人生”[3]。
第二,在“怎樣培養青年”方面。習近平青年觀指出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青年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青年成長就會受阻,所以要補足精神之鈣。他還鼓勵青年要善于學習,練就過硬本領,繼承我國創新創造的優良傳統,積極投身于中華民族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對于青年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習近平鼓勵青年“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精神,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另外,習近平還對各級黨委、政府、共青團、教師和家長的青年工作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要求。
二、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足
近年來,高職高專院校雖發展成就較大。但是,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以及習近平青年觀角度來看還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以下幾
方面。
1.思想道德建設存在知行脫節現象
當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道德認知情況較好,道德意愿也在增強,但學生的思想道德踐行存在不足,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發生脫節。例如:在思修課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對公民道德建設雖有正確認知,但道德行為方面大多較差,難以做到知行合一。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或明知必為而不為的現象,影響道德建設。
2.價值追求存在功利化、物質化傾向
當前我國正處于思想道德重塑的關鍵時期,學生極易受價值觀多元化的社會環境的影響,往往更加注重自身的實際利益,價值追求功利化、物質化傾向明顯,例如:關于人生理想方面,根據思修課教學中藍墨云班課作業調查顯示,約73.6%的學生表示自己的理想是賺大錢,住豪宅,開名車;14.3%的學生表示希望通過創業實現財務自由;10.2%的學生想出人頭地,回報父母;1.9%的學生表示“無所謂”。
3.重視個人理想,社會責任感缺失
當下,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以“00”后居多,由于成長環境的特殊性,他們關注自我,個性張揚,受不得被約束,重視自己的主觀判斷,更加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義務,而不是自己對他人的責任,集體意識淡薄。例如:很多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在參加學校、部門集體活動時以各種借口推脫,導致很多集體活動找不到學生參加,學校不得不想出平時量化考核分等對策,有些院校甚至出現重平時量化考核輕學習成績的現象,本末倒置。
4.忽視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
艱苦奮斗是我們黨從革命年代開始長期以來形成的優良傳統。當前,部分高職高專院校中“艱苦奮斗過時論”大有市場。例如,筆者和學生交流時發現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精神缺失,穿名牌、買高檔皮包、化妝品和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同學不在少數,信用卡、貸款等消費方式早已滲透進校園,享樂主義橫行,艱苦奮斗意識嚴重淡化,甚至懶得去餐廳吃飯而叫外賣,不愿意打掃衛生而任由宿舍臟亂的現象不在少數。
三、習近平青年觀引領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習近平青年觀可以從多角度引領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更好地把握原則、創新方法、豐富內容、拓寬實踐途徑等方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原則
第一,指明了“為誰培養人”的問題。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來指導具體工作,這是由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各項事業的指導地位決定的,是由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我國在革命、建設、改革等歷史進程中不斷攻堅克難,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實決定的。在國內外環境日趨復雜的新時期,堅持馬克思主義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方向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第二,指明了“如何培養人”的問題。習近平青年觀正確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要求家庭、學校和社會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相互協調與充分合作,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如:在進行奉獻精神的教育時,僅僅給學生灌輸關于奉獻精神的理論和案例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經過長期的持續不斷的教育和實踐達到由“知”到“行”的根本性轉變。
2.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第一,貼近學生,提升課堂效果。長期以來,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著不能充分貼近學生,真正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等問題,這導致很多問題只能出現后再被動地去解決,而不是事前預防。高職高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視加強學生的具體生活體驗,做到知行合一。例如:在進行社會公德教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志愿服務工作、去社會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孩子,通過真實的體驗,產生心靈共鳴,增強思政教育的實際效果。
3.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第一,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生。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思想政治教育應不斷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生頭腦,才能幫助學生才能在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用其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二,強化對高職高專學生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把理想信念比喻為精神之鈣,提出要強化理想信念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四個自信”。如此,才能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思想政治教育更高效、持久。
第三,加強黨史國史教育,通過黨史國史教育能夠使學生深刻明確中華民族發展的脈絡和歷經磨難、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讓學生更加理性地看待黨史國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堅定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唯一正確道路。同時,不斷增強學生的歷史意識和使命擔當,自覺承擔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4.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途徑
首先,有效運用學校資源,提高思政教育實效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以此為標準,明晰育人使命,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校各部門也應營造積極、向上、健康的校園文化環境,引導學生為社會主義建設而奮斗。
第二,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5]。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他們有著老師、學校和社會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視家庭環境建設,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建設良好家風。
第三,有力整合社會資源,發揮道德模范的榜樣示范作用。習近平同志非常重視榜樣的作用,雷鋒、焦裕祿等一大批模范人物所體現的精神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了重要示范引領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視發揮榜樣的模范作用,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
第四,積極履行政府職能,為青年學生的發展成長提供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和愛護青年,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臺”。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推進的有力保障,也是青年學生實現人生價值、創造社會價值的必然要求。另外,共青團組織要高舉理想信念的旗幟,提高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引導學生堅定地擁護黨的領導。
總之,以習近平青年觀引領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DB/OL].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習近平.在看望南京青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8-15.
[3]習近平.在考察北京大學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4.
[4]習近平.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2.
[5]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單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劉運體,男,1985年生,哲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