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高職學生的教育中,逐漸將工匠精神的培養融入到教育教學之中,那么要想培養高職的學生具有良好的工匠精神品質,現階段所倡導的方法就是與高職思政教育相結合。在時代發展的背景下,全能型的人才在社會的發展中需求量逐漸增多,工匠精神的培養和高職思政教育相結合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除此之外,還有利于我國文化建設的發展。所以,在高職學校教育中,教師應該重視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方式。通過文章,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就這一內容進行闡述和分析,希望對相關的人員起到參考的作用。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思政教育;有效結合;具體措施
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把工匠精神重視起來。創新精神和敬業精神是工匠精神的主要內容。培養工匠精神不僅可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而且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的目標。我國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在逐年的提高,所以需要的人才也就越來越多,這是促進我國長遠發展的戰略要求和目標。因此,在高職院校中,應該加強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并能夠與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有機結合。
一、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有效結合的重要作用
工匠精神中的敬業精神,就是要求工作人員應該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嚴格遵守相關的規定和要求,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奉獻一份力量。要想社會快速穩定的發展,那么就要加快創新,這也是促進國家發展的動力。創新精神還能夠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動力,在競爭的環境中取得應有的地位。在高職教育中將創新精神的培養融入其中,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還有利于提高高職院校的教育水平。與此同時,在高職思想教育中結合工匠精神的培養,可以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隨著科技進步,手工業和勞動產業被大多數的人忽視,加強工匠精神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工匠認知,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有利的基礎。
二、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有效結合的原則
(一)弘揚傳統文化、創新工作思路
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調整戰略結構和教育戰略。在高職思政教育工作中,學生就業和求知的觀念也在不斷的調整,所以工匠精神的培養被大多數學生所忽視。筆者發現,現階段,人們的心比較輕浮,所以就會忽視品質精神的培養。因此,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應該加強工匠精神的培養,能夠在社會的競爭中有一席之地。在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工匠精神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應該不斷加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識程度。
(二)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價值觀念的形成是工匠精神原有的內在動力,所以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工作的時候應該加強工匠精神的培養。在開展思政工作的時候,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思想素質,使學生逐漸成為具有工匠精神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在教育中,教師不僅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培養,而且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最終使學生成為有理想、以人為本的人才。
(三)加強實踐、知行統一
在高職教育中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就是為了學生有一定的提升,能夠踏實的去學習,改變輕浮的心理,為以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基礎。現階段的社會如此繁華,所以學生需要利用工匠精神不斷鼓勵自己,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并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穩重的學習中不斷鍛煉反思的自己的思想政治。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下,加強工匠精神的培養,有利于面對以后的社會和世界。
三、現階段高職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思政教育與專業學習難以銜接
在高職院校中開展思政教育,要想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就要加強相應的宣傳工作,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養。但是,筆者在調研中發現,有一些高職院校只強調理論教育的重要性,忽視了專業方面的學習。因此學生的心理就會認為思政的學習與生活和專業沒有太大的聯系,而且覺得知識學起來比較抽象難理解,教育內容過于空洞。如果高職院校的思政工作要想凸顯特色 那么在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與專業相結合,但是大部分高職院校中,各個學院開展的思政教育內容完全一致,不能具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學生難以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所以工匠精神學生更難以養成。
(二)思政教育與時代發展存在差距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有了飛速的發展,各行各業不斷的優化和改造,加快了各個單位整合的步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我國的發展提供動力。這就對新時代的工人階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熟練、扎實的技術水平,而且還要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這是現階段工匠精神所具有的特征。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要與時代的發展相接軌,要不斷完善、革新教育內容,利用先進的思想觀念促進學生思想的解放,還要與工匠精神的培養相結合。筆者發現,現階段有一些職高院校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并沒有與時代發展相結合,而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現階段的學生處于社會發展的新潮流之中,所接觸的思想政治觀念比較新鮮,相對于陳舊的思想觀念不利于學生政治素養的形成。
四、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有效結合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高職思政教育職能的轉變
筆者在教學調研活動中發現,有一些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候,仍然采用傳統的教育觀念,沒有對教學形式進行改革和創新,而且在培養學生形成價值觀念的時候也沒有將工匠精神融合之中。因此,相關的教育人員應該在思想上加強工匠精神培養的認識,逐漸把傳統的教育觀念轉化為工匠精神的培養觀念。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所以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應該與工匠精神的培養相結合,加快轉變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模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的各方面素養得到提高,并使學生的職業技能有顯著的增強。不管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都要不斷向學生傳授工匠精神的思想,并把相關的案例闡述給學生,讓學生明白工匠精神對以后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最終使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思想觀念上意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價值。
(二)在高職思政教育目標中融入工匠精神
在時代發展的背景下,高職院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時候應該將時代精神融入其中,將社會主義價值觀念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還要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在培養學生價值觀念、道德理念、職業道德素養等方面時,還要將工匠精神融入其中,為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中,教師應該把工匠精神作為教學的目標,利用這一精神做好相應的指導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學生掌握思政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工匠精神的培養,讓學生掌握工匠精神的意義。
(三)將工匠精神與實踐相結合
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工匠精神的培養,一方面是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是能夠指導學生的實踐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高職院校工匠精神的培養是為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的強化,讓學生在心理有較深的感觸,使學生真正的形成一種素養,貫徹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整個過程,在各個實踐環節都有所彰顯。筆者認為,在高校思政教育與工匠精神培養相結合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實踐鍛煉中提高自身的品質。教師處除了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理論知識的教育,還要在實踐鍛煉的過程中做好相應的指導工作,讓學生對自己的技能有嚴格的要求,持有端正的工作態度完成工作,不斷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學生在實踐鍛煉的時候應該保證各環節的質量,不斷向優秀的員工學習工作經驗,不斷強化學生的工匠精神。
(四)營造工匠精神培養的學習氛圍
只有具備了課堂教學、實踐鍛煉,以及良好的文化氛圍,才能夠更好的開展思政教育與工匠精神培養。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該發揮其主體地位,在實踐鍛煉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逐漸使學生形成自我學習的概念,讓學生具有自主發展的能力,因此教師和學校應該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推動學生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讓學生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要想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養和思政教育工作相結合,應該有輕松、愉快的文化氛圍,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各大高職院校都開展文化建設活動,應當把工匠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在不同的文化活動中都溶圖工匠精神。除此之外,還可以舉辦各種競賽活動,加強創新精神的宣傳。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下,工匠精神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對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而且能夠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全能型的人才。因此,在高職院校中,將工匠精神的培養融入教學之中,不斷加強高職思政教育職能的轉變,在重視學生理論知識傳授的過程中,還要將工匠精神與之相結合,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工作態度,保證各個環節的工作高質量完成,為學生營造工匠精神學習的氛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未來的發展中成為社會中所需要的人才,確保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米茹.論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農家參謀,2018(03):166.
[2] 喬艷.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8(26):263.
[3] 陳曦.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思政教育的思考與探索[J].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1):10-13.
[4] 黃敏,肖竺.論工匠精神在高職生隱性職業素養中的培養[J].學理論,2017(02):233-234.
[5] 付愛花.試論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7(15):157.
[6] 曹麗萍,王繼輝.論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6):285-286.
基金項目:文章系2017年河南省社科聯規劃項目“微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及應對策略”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SKL--2017--736。
作者簡介:王春麗(1976- ),女,漢族,河南三門峽人,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