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晴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環境水平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然而如今的環境狀況卻不盡如人意:“垃圾山”“垃圾圍城”等問題十分嚴峻。福州市政府為改善本市城鄉生態環境,2019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福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然而實施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基于對福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現狀的了解,對該制度實施存在的問題作了簡要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垃圾分類;《環境法》
一、《福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出臺的理論基礎
《福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屬于福州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因而屬于《環境法》的淵源?!董h境法》的基本原則是國家環境政策在環境法律制度上的具體反映,《環境法》的基本原則貫穿了《辦法》全文。
首先,協調發展原則的適用之一就是建立循環經濟型社會。要求將環境控制的重點從“末端”對污染物的控制轉向“源頭”和“全程”,對可能產生的所有廢棄物實行減廢管理,以減少商品生產流通等環節中產生的廢棄物,同時再生利用各類回收的資源和能源,最終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掇k法》第一條指出:“福州市為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改善城鄉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钡诙邨l指出:“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遵循資源節約、環境保護與生產生活安全性原則,建立涵蓋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的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工作機制,制定激勵措施,引導、鼓勵單位和個人在生產、生活中減少生活垃圾?!笨梢?,從“源頭”和“全程”減少垃圾也是《辦法》實施重點。
其次,原因者負擔原則或是受益者負擔原則的適用,要求實行排污收費或者征收污染稅制度、實行廢棄物品再生利用和回收制度等?!掇k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規定:“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規定繳納生活垃圾處理費。”并且按照“誰產生誰付費、多產生多付費”的原則,逐步建立計量收費、分類計價、易于收繳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實行生活垃圾跨區域處理生態補償制度,公民遵循“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向生活垃圾處置導入區支付生態補償費??梢?,該《辦法》深入貫徹了受益者負擔原則。
最后,該《辦法》第五章監督管理部分指出有關職能部門應建立績效管理考評制度,對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和從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置服務的企業進行監督檢查,并及時向社會公開檢查情況以及查處結果的制度和實行生活垃圾分類社會監督員制度等。第三十九條規定:“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管理信息系統,定期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并與相關部門實現信息共享?!笨梢姽妳⑴c原則在該《辦法》中也得以體現。
二、福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制度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制度的設計構建總是理想化的,《辦法》全文對福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的實施作了系統規定,但在具體實施中,理論與實踐卻存在較大出入,產生了一系列問題。
(一)源頭垃圾產生量持續增長
垃圾分類涉及家家戶戶,需要全體市民的齊心配合,而福州作為福建省省會城市且經濟較為發達,不斷吸引外來人口遷入,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增加了垃圾分類的負擔。而隨著城市建設的蓬勃發展及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受網購、外賣等新興消費的影響,物品包裝廢棄物產生量猛增,生活垃圾的源頭產生量持續增長。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福州的快遞量排名全國城市快遞業務量第27名;據2017年的一份全國高校外賣排行榜,福州有3所高校排名前10。事實證明,扭轉垃圾源頭產量的增長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活垃圾分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居民對制度理解有誤
在《辦法》實施過程中,由于城市人口由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口組成,而他們的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因而對于現有的垃圾分類制度會有不同的理解。此次福州市垃圾種類可分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4類,對于居民來說,可能較少聽過此類用語,因此,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困難,市民們難以分清什么是有害垃圾、什么是其他垃圾等。其中教師、學生等通過自主了解、學習,可以很快對《辦法》內容進行解讀,但是一般市民以及餐飲行業的服務人員等,很難搞清楚相對復雜的垃圾分類方法,對居民垃圾分類的推廣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三)垃圾分類實施過程復雜,社會參與度不理想
《辦法》第十五條規定:“已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應當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其他條文還規定了相關的具體實施辦法,垃圾分類涉及的環節眾多,垃圾的收集、運輸、二次分揀、最終處理等都是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而福州市目前垃圾分類的設施仍然不健全,垃圾分類專用垃圾桶配備不齊全,傳統垃圾桶隨處可見,可見,生活垃圾分類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此外,《辦法》第四條到第八條規定了政府各個部門在垃圾分類辦法實施中的職責,包括自然資源和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商務行政主管部門、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等。制度設計是理想的:各部門各司其職,互相配合,但實施過程中,垃圾分類涉及到制度規劃、試行、實施、公眾參與、政府管理、資源整合等各個方面的問題,過程復雜,涉及面廣,而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協調能力不足,導致部門之間、政府與市民之間配合不足,社會參與度相對較低,因此制度的實施并不順暢。
(四)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根據實地觀察、市民反饋及通過相關網站收集到的信息,《辦法》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有以下幾點:
1.垃圾分類后續處理體系不完善。 福州鼓樓區、倉山區等地的居民小區、學校企業和公共場所等都設置了分類垃圾箱,但這些分類垃圾并沒有做到分類運輸,通常是一部垃圾運輸車將所有垃圾桶里的垃圾都倒在一起運送。試問,如若居民辛辛苦苦將垃圾進行分類,卻發現自己的辛苦最終被“一鍋端”運走,心里會作何感想?顯然,如果垃圾沒有做到分類運輸和處理,反過來也會影響居民對分類投放垃圾的配合度和積極性。
2.定時定點投放略失人性化。有居民反映:對于物業費高昂的小區來說,物業費中包含對每個樓層垃圾處理的服務,而如今高樓撤桶導致不再提供此類服務了,物業費也沒有降低;此外,定時定點投放不適用雙職工家庭,這些家庭中沒有保姆或是退休老人,夫婦二人都是上班族,下班到家已錯過投放時間,垃圾就無法及時處理;而對于定點投放的垃圾分類屋的安置問題也引發了多起糾紛,不少網友反映,垃圾分類屋的設立沒有征詢小區業主的意見,也沒有公示。
3.廚余垃圾破袋爭議大。首先,廚余垃圾中多為易腐垃圾,容易招引蚊蟲、果蠅等,高溫條件下更是容易臭氣熏天,對周圍環境衛生狀況影響較大。其次,更有居民反映,廚余垃圾破袋讓居民個人隱私面臨新的挑戰。垃圾箱旁的志愿者、工作人員總是熱情守候,并且會幫助居民將垃圾一袋一袋打開、夾出再放入不同桶中,這一舉動使得居民的家庭生活細節如用餐情況暴露無遺。如若該居民垃圾袋中有其他涉及個人私密的垃圾,會對居民的隱私權產生一定沖擊。
三、制度完善建議
(一)倡導綠色消費觀,從源頭減少垃圾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應堅持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保持勤儉節約的精神,樹立綠色的消費方式,堅持適度的原則,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的制造和產生,避免資源的浪費,關注過度消費給城市帶來的壓力,同時對于自身產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嚴格的垃圾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樹立綠色消費觀念,購買綠色產品。如前文所述,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的產生,一部分源于人們的購買力:塑料袋、快餐盒等都是人們在消費當中產生的,因而要想從此方面下手減少垃圾產量,就要進一步倡導居民在日常的消費過程中,樹立綠色的消費觀念,減少一次性產品的消費,購買綠色產品。一次性產品消費的減少在一定層面上可以減少城市居民生活垃圾。
(二)加強宣傳教育,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科教興邦,通過宣傳教育,以綠色環保助力國家建設。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進程中,要加強宣傳的力度,發揮教育的作用,政府應當鼓勵將垃圾分類知識寫進課本、帶入課堂,再將理論付諸于實踐。
《辦法》作為福州市新時期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的新要求,許多居民尚未理解垃圾的具體分類問題。因此,一方面,政府部門可以將城市居民垃圾分類制度的具體內容以圖文的形式在小區的LED屏上播放,還可以與學校、小區物業等開展合作,通過短視頻或者印發相關圖紙的方式向學生、居民宣傳,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大眾傳播相關知識。另一方面,應當促進將垃圾分類知識寫入教材,讓垃圾分類教育從小學甚至從幼兒園抓起,讓學生們了解相關的分類細則,懂得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同時,還可以在公共交通的移動電視上進行相關視頻的滾動播放,此種宣傳教育方式在實踐中的效果良好,應當進一步擴展使用。
總之,宣傳教育是進行垃圾分類、構建社會生態文明的重要途徑,只有人們從思想上重視,主動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并付諸實踐,才能更好地將生活垃圾分類制度落到實處。
(三)公開垃圾終端處理過程,增強群眾信心
根據《辦法》第二十二條,生活垃圾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分類處置,提高再利用率和資源化水平,促進循環利用;可回收物由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進行處置;有害垃圾應當由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公布的具備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資質的企業處理;其他垃圾應當進行綜合利用,不能綜合利用的采用焚燒或衛生填埋等無害化方式處置。政府部門不僅應該有提前的制度設計,做好相關產業銜接,還應該讓市民看到這一切,比如,定期組織市民代表參觀垃圾從家庭到小區垃圾桶再到被最終處理的全過程,讓大家看到垃圾分類之后的實在益處,這對于居民消除疑慮、增強制度信心、肯定自己垃圾分類成果是非常有效的舉措。由此,也會提升居民對分類投放垃圾的配合度和積極性。
(四)完善政府協調機制,激勵群眾配合工作
《辦法》中雖對政府各部門的職責有了明確的分工,但由于程序的復雜性,導致各部門協同度低。因此,政府首先應完善自身的協調推進機制,通過進一步健全各部門聯辦運作機制,如各部門例會、簡報通報等形式,加強各部門間的協調溝通,充分共享管理職能,及時解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制度推進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避免各部門相互推脫責任,提高部門協同度。
同時,政府應當規范激勵機制,并盡快推行使用。例如,政府可以成立專項基金,對在垃圾分類管理推行中表現良好的企業、個人甚至部門單位提供相應補助、貸款貼息、獎勵等,進一步提高其支持、配合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積極性。
四、結語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任務,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且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建設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影響市容市貌,關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我們不僅要建設綠水青山,更要建設綠色、文明、美麗的城市。雖然福州市對于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已經出臺了較為系統的管理辦法,但理論還需與實踐配合,實踐中還需要多方的努力和配合,需一步一個腳印,走好垃圾分類工作的每一步。
參考文獻:
[1]汪勁.環境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85.
[2]福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N].福州日報,2019-11-20,006.
[3]尹晶晶.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視域下的生態文明建設研究[J].未來與發展,2019(11).
[4]商玉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法治路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12-11,005.
(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