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文

影子銀行是金融危機下,社會融資需求不斷增加和金融工具創新的必然產物,其在金融市場上為出現很多影子銀行帶來巨大風險的事件。因此,如何正確看待影子銀行的作用,以及如何引導影子銀行沿正規方向發展是金融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環節。本文首先介紹了我國影子銀行產生和發展的背景,通過數據分析目前影子銀行的發展趨勢,發現監管力度仍然不能放松,因此從市場利率、制度改善和投資者保護的角度提出了建議。
一、引言
影子銀行的產生是金融發展、金融創新的必然結果,作為傳統銀行體系的有益補充,在服務實體經濟、豐富居民投資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金融機構受全球經濟的實時影響,影子銀行的體量和發展狀況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因此需要對影子銀行的發展現狀進行充分了解,才能充分利用影子銀行的發展紅利。
二、我國影子銀行產生和發展的背景
隨著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我國不斷對原有金融體制進行改革,初步形成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支持逐漸從原先的以銀行為中介或者為中心的間接融資向多元化融資發展。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為抑制通貨膨脹,我國逐漸收縮銀行信貸。金融管理部門對銀行信貸數量及價格上的管制加劇了一些經濟體的融資難問題。一方面,在實際存款利率偏低甚至為負的情況下,民間資金無意存入銀行,而樂于投入非正規渠道,借貸給受到資金約束的民營經濟體,收取較高利息。另一方面,民間資金通過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等多種形式實現較多增值。周小川(2011)指出,雖然影子銀行在歐美一些國家脫離了監管,但在中國尚處于監管之下,風險基本可控。在此背景下,金融創新和混業經營開始得到發展,這為影子銀行體系的發展創造了客觀環境。
三、我國影子銀行的發展現狀
我國影子銀行主要包括三類: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無監管的信用中介機構,如新型網絡金融公司。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監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機構,如小額貸款公司。三是機構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監管不足或規避監管的業務,如部分理財業務。
觀察我國影子銀行的業務特點和產品內容可以發現,由于影子銀行融資渠道不如商業銀行廣闊,要想進行大額的投資項目并獲得更多利潤,必須采用高杠桿化經營模式,通過有價證券的規模發行認購來獲得批量資金,因此多為批發業務模式,流動性風險也更大。同時場外交易市場沒有場內交易市場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影子銀行體系的產品設計一般都非常復雜,因此具有信息不對稱和低透明低的特點。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4-2018年度社會融資規模總額的數據(圖1),社會融資規模不斷擴大,同比增長率在下降,因此從社會融資需求來說,影子銀行發展的外部優勢較為明顯。
從總體規模來看(見表1),2012年至2017年,影子銀行的規模處于不斷上升的狀態,2017年的一系列去杠桿政策和2016年下半年對銀行表外的嚴格監管,導致大規模的表外資產回表,2017年理財產品對接資產的比例下降至43%影子銀行整體的增長率從20.83%降至1.08%,增長速度明顯降低。2018年4月27日發布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使2018年成為資管元年,這是影子銀行增長速度在2018年增速放緩的原因。
綜上,由于監管發力,總體上規模增長然而增長速度減緩,但是從社會融資總量中對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的金額所占比重始終穩定的情況來看,實體經濟仍然需要資金注入,要注意加強央行融資的供給。在2018年強監管下,非標投資萎縮,相應的銀行理財也難以實現高收益,固定收益、固定天數的產品慢慢會被取代,所以即使出了利率很高的產品,額度也會很少。雖然大量的監管措施和嚴格的政策落地辦法能制約影子銀行發展過程的不良現象,促進資本的健康流動,但是常規銀行取代影子信貸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會引發新的旨在監管套利的金融創新,加大監管的難度,可能會暴露影子銀行更多的不利的一面。
四、監管建議
(一)健全信息披露機制和應急機制
目前金融詐騙和金融危機事件時有發生,監管部門應該強制性規范影子銀行對信息事前事中的披露,針對可能出現的大面積違約事件或者是流動性風險,金融監管當局應當以危機管理的方式適當介入,建立應急處置預案,明確風險暴露后的損失分擔機制。
(二)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加大對擔保機構的扶持力度
朱孟楠等(2012)指出,對傳統銀行實施嚴格監管會加劇影子銀行的活躍度,放松對傳統銀行的監管,將更有利與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由于國家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嚴格管制,導致了銀行只愿意把錢貸給大型的國有企業,從影子銀行貸款的企業也面臨著更高的融資成本和更大的經營壓力。所以應該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利用市場需求引導資金向健康的渠道流通,同時加大對擔保機構的扶持力度銀行業會將資金轉向一些有前景的中小企業。放寬民間資本進入資本市場的限制條件。再次,要扶持擔保機構的發展,推進中小企業征信系統建設。
(三)加大宣傳教育
目前投資者只追逐高收益去投資高風險的項目,剛性兌付使許多投資人沒有樹立起正確的風險意識,投資十分盲目,所以應該打破剛性兌付,讓投資者真實的承擔風險,加大普及金融常識教育,提高金融消費者對金融產品的識別能力和防范風險的能力。
五、結語
盡管我國對金融業的監管已經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影子銀行的“畸形”生長,但是依然存在灰色地帶,從數據來看,影子銀行的市場需求有增無減,監管的任務仍然任重而道遠,要利用市場“無形的手”和政策“有形的手”繼續引導影子銀行發揮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