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協鋒 邵惠芳 時向東 王靜
【摘要】實踐教學環節是農學類專業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教學能讓學生了解行業對人才的真實需求,便于他們依據自身特點進行職業規劃。目前,我國高校農學類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難以充分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需求。本文在分析傳統實踐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探究了相關教學培養對策。
【關鍵詞】農學;實踐教學
隨著我國高等農業院校近十年跨越式的發展、我國城市化和國際化的快速推進,以及近十年來高等院校辦學規模和招生人數的急劇擴大,加上人們的思想和思維方式發生了改變,從社會到學生,再到學生家長形成了輕實踐、重理論、輕技術的觀念,造成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不強、人才培養不符合就業需求的問題,因此探討新的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方案和模式迫在眉睫。
一、目前農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環節設置不合理,與理論教學脫節
在現階段的高校教學中,實踐教學環節設置不合理,與理論教學脫節,兩者難以實現互補與統一。通常在理論教學完成后設置1~2周時間用于實踐環節(如課程設計、實驗設計等),考核形式多為實驗報告。這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及時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掌握與融會貫通,弱化了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
(二)學生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多為“參與者”,而非“學習主體”
傳統實踐教學過程多以設計報告、實驗報告、實習報告等來評價學習效果,且多采用小組提交形式。大部分學生在該過程中僅作為“參與者”,依賴小組組長或學習主動性較強的同學來完成,缺乏獨立思考意識,難以熟悉掌握相關知識。當前很多學生存在“獨立性與依賴性并存的矛盾心態”“能很快接受新事物,但缺乏長遠規劃,易感情用事”“有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也有強烈的競爭意識”等問題。
(三)實踐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滯后
傳統實踐教學過程中,課程設計多采用課堂講授、案例講解形式,實驗設計多為授課教師口述實驗測試原理、之后進行相關測試過程。實踐教學方式與理論教學幾乎無差異,這使得學生潛意識中認為實踐教學僅僅是對理論教學的“案例講解過程”,甚至對實踐教學環境產生輕視,因此導致實踐教學環節難以達到預期設定目標,不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農學專業實踐教學強化策略
(一)優化實踐教學設置,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課程
1.注重課程實操性,優選課堂實驗教學。精選實踐性強的課程和綜合設計試驗安排課堂實驗教學,包括對作物質量評價及平衡施肥性試驗設計等,綜合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進行課堂實驗教學,使學生了解作物植物學形態并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理論知識。
2.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設置課程實習。根據課程安排設計不同的實踐內容,在作物生長關鍵時期設置短期的課程實習,帶領學生在田間開展整地、作物移栽、農藝性狀測量、田間管理等;在校內根據理論課程設置配套室內實驗課程。
3.生產實踐全覆蓋,設置畢業實習。使每位同學參與一項科研試驗任務,保障每位學生參與到育苗、整地、移栽、施肥、中耕、植保以及大田管理的各個環節,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密切結合,在本科學習的第六學期,安排學生進行為期半年的大田生產實踐實習,讓學生體驗大田生產的真實情況,增加綜合性實驗,增設創新設計性實驗。
(二)實踐教學與專業競賽活動相融合,形成“競爭式”學習
構建多維度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模式。教學考核評價模式包括課程討論考核、考試考核、競賽考核、畢業論文考核等多種考核形式。一方面,可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在競賽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科研探究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農學專業特點,創新性地提出以學生為主體、需求為導向,從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教學形式、教學過程入手,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過程優化整合,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學生依據個人興趣自主選擇實踐課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通過多維度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模式,增強學習效果的可檢測性,讓學生了解行業對人才的真實需求,便于他們依據自身特點進行職業規劃。
參考文獻:
[1]李國毅,王為一.對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6):67-71.
[2]趙良慶,蔡敬民.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考和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7,(11):79-80.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