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
會計準則作為基本的社會經濟制度,其是參與主體長期博弈的結果。而國有大中型企業會計準則在執行的過程中,必須能形成完善的執行機制。由此,才可確保該項工作能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诖?,相關主體應動態完善國有大中型企業會計準則。并強化企業的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機制,為接下來的執行工具奠定有利基礎。同時,需注重提升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確保直接執行者的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繼而,從根本上解決會計準則執行機制的有效性問題。
一、引言
從行為學層面進行分析,會計準則是關于會計行為的具體規范。而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會計準則是否可有效執行,關鍵在于“人”。在相關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各企業必須從兩方面著手。即,管理層應能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確保執行者能按照工作流程與標準落實具體事宜。同時,因會計行為建立在相應的會計能力之上,相關執行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執行能力與信息處理能力。基于此,實際執行會計準則的過程中,必須建立完善的執行機制。引導會計人員正確行使自己的職責,使他們在正確制度的引導下,確保會計準則執行機制的有效性。
二、進一步明確會計準則執行的流程
第一層是高層執行,執行主體是會計準則的制定部門、政府或監管機構。其在制定相應準則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企業的管理模式、管理機制,還要協同政府及相關監管部門,確保各單位能形成合力,為接下來的工作奠定有利基礎。第二層是中層執行,其主要是企業的決策層,他們需提供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財務報告。而在這個過程中,所有財務工作的權利與權限都集中在管理層與決策中的手中,他們的綜合素質、工作能力、財務專業能力等,對企業準則的執行效果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第三層是基層執行,執行者都是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其作為會計準則直接的執行者,他們的執行效果直接關系著會計信息的質量。由此可見,為確保國有企業會計準則執行機制的有效性,需保證這三個層級都能將自身的工作落實到位。
三、提高國有大中型企業會計準則執行機制有效性的措施
(一)動態完善國有大中型企業會計準則
在不斷強調提高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會計準則執行機制有效性的過程中,首要任務應確保會計準則的完善性與權威性。相關人員應以動態發展的視角去看待這項工作,應全程關注當下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并能結合大、中型企業自身的管理特征與管理理念等,制定更加科學的會計準則。而在這個過程中,還需全面考量國有體制下企業在實際開展經營活動過程中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而在具體執行會計準則的過程中,若想最大限度內彰顯其合理性與權威性,應能形成科學的執行方式。一方面,需適當的融入社會資源與社會力量,并使這部分中的人員能參與到會計準則完善與修改的工作中。從而,確保新的會計準則能夠獲得更大的關注度與認可度,并保證執行人員不會產生過多的歧義。而這個層面對確保企業會計準則執行機制有效性的關鍵,必須對相關準則內容進行科學的優化,確保其滿足大眾化的認知水平。這樣,在執行的過程中,才可使會計準則內容進行明確、精準的展示與落實。另一方面,我國在借鑒與吸納西方先進的企業會計準則的過程中,不應將其進行翻譯后就直接使用。需對我國國有企業的管理機制,以及中國的社會制度與國情等進行全面的了解與分析。并根據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與趨勢,開放性的詮釋國際會計準則的內涵。將其更符合我國國情的內容進行實踐磨合與優化,將其科學的融入到國有大中型企業準則執行機制中。而在對企業會計準則進行完善的整個過程中,必須建立科學、完善的監管機制。創建一個健康的工作氛圍,督促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完全按照標準與流程落實具體的工作內容。相關管理人員需從理解性、可操作性、執行力度方面著手,去全面加強監督力度。從而,創建一套更具有科學性、權威性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會計準則。以此,確保執行機制的有效性,并全方位提升執行質量與執行效果。
(二)強化企業的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機制
國有大中型企業會計準則執行的過程中,應注重強化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機制。以此,確保企業會計準則執行機制的有效性。從制度建設的維度進行分析的話,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會計準則無法獲得有效執行的關鍵的制約要素,就是相關配套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制度缺乏一定的科學性。雖部分企業制定了相應的制度與規范,并對內部控制機制的實施進行指引與規定。但大多數企業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制度被實施的過程中,都無法真正發揮其指導作用,更多情況下只是流于形式。由此,導致企業會計準則執行過程中缺乏一定的有效性?;诖?,各企業必須做好基礎性的工作,為更有效的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提供良好的條件?;诖耍髽I需對自身的財務管理模式、管理流程、戰略規劃等進行全局把握與統籌,結合實際發展狀況與發展需求,以降本增效的原則出發,對會計活動中的風險點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同時,企業需對所有權、監督權與控制權等問題進行明確的界定,并妥善解決三全分離與制衡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應緊密圍繞財務管理改革工作,尤其對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機制的完善與優化。管理人員應組建專門負責的隊伍。從企業中選擇具有一定創新能力、戰略布局與統籌管理能力、執行與監管能力的人才,使他們針對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工作進行細化。并將企業的整體發展角度出發,去制定更加科學的內部控制機制。同時,相關人員在不斷完善企業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機制的過程中,應全面考慮接下來的會計準則的執行情況。從而,確保新的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機制的有效實施,能促進會計準則順利執行。
(三)注重提升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國有大中型企業中的財務人員是會計準則的實際執行者,他們的思想品質、職業道德水平、業務能力等直接關系到會計準則的執行效果。因此,各企業應注重提高會計從業者的綜合素質,令他們能建立一定的社會責任感與職業道德感,并使他們能對業務操作流程、工作標準、會計準則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尤其,相關人員應對會計準則內涵進行深層次的探究,明白各項內容的要義與表達。確保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不會出現歧義與不解。同時,企業在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的過程中,應結合目前該領域的崗位工作的高標準,制定更加科學、更具有制定性的培訓方案。并能借助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等,去最大化激發會計人員的積極性與熱情。在向他們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應使他們建立一定的大數據思維。學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拓展自身的學習與提升的渠道,令會計人員逐漸形成自主完善、自我超越的意識。這樣,才可確保會計人員能長期的進行自我能力提升。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在強調提升業務操作水平的同時,還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特別在國有體制中成長起來的會計人才,更應對國家的發需求、政策方針等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并將其內化于內。并將積極的思想意識作用在行動上,使會計人員能夠形成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職業道德水平。企業在實際開展會計教育的過程中,應將自我教育與社會教育進行合理化安排。保證會計工作者在職業判斷能力、溝通能力、執行能力、具體工作事務的處理能力等方面都可獲得質的提升。這些素質都是確保會計準則執行機制有效性的關鍵,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企業的綜合管理質量與團隊作戰能力。當然,企業一方面可從制度建設的角度出發,通過創建一系列的培訓計劃與管理規范,去督促會計人員能積極的參與到培訓活動在中。另一方面,企業可構建良好的企業文化,為會計人員創建更加舒適的工作環境。利用企業文化的力量使會計人員在潛移默化當中受到熏陶與積極影響,令他們能對企業產生一定的歸屬感、認同感。這樣,更利于會計工作人員全身心、充滿熱情的投入到相關工作中。從而,確保會計準則執行機制的有效性。
四、結語
總之,在對國有大中型企業會計準則執行機制的有效性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應明確該工作具體開展的流程。充分保證不同層級能將工作執行到位的基礎上,才可真正確保國有大中型企業會計準則執行機制的有效性。因此,應在相應的工作流程中進行改建與完善,既要確保制定出科學的會計準則,還需保證企業管理層能出具有效的財務報告。最終在會計人員進行具體操作與執行的過程中,能完全按照標準進行,確保會計準則執行機制的有效性。(作者單位:常德職業技術學院農經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