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鍇
近年來,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已經成為國際范圍之內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基本手段,但是,在“逆合同外包”現象不斷出現的情況下,也凸顯出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復雜性。這就需要在我國各地政府實際工作中,借助第三方機構的力量,全面評價購買社會服務的有效性,了解其影響因素,為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提供準確依據。
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有效性,應該從政府政治輸出、公共政策成效的視角考慮問題,審視與反思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政府能力,進而完善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能力建設措施與建議,以此促使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有效性的提升。
一、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有效性分析
“有效性”一詞,最初被哲學家理解成為“有效因素”,上個世紀中期,有效性術語被應用在管理領域與經濟領域。目前我們所講的有效性,與經濟領域中的“效率”掛鉤,具有一定的經濟屬性。經濟學家在“有效性”的研究中,認為某項活動如若增進利益,不損害他人利益,活動屬于有效的。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有效性,就是政府在傳統的壟斷服務供給,轉變成為以購買服務供給,社會服務的績效有所提升。具體來講,利用3E模型進行社會服務績效的分析,可以將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有效性凸顯出來。首先,從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經濟性方面進行分析,就是在維持并且提供一定數量的社會服務過程中,購買方式和傳統的方式相比,政府投入的成本較小,但是與成本測算、定價存在直接聯系,還要全面分析社會服務的專業化程度。其次,從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效率性進行分析,就是承購社會服務的社會組織投入從喊出比,而對于社會組織而言,其投入產出比,受到自身管理能力、業務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最后,從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效益性分析,主要就是通過落實政策而實現政策目標,滿足社會的服務需求,將“公眾滿意度”作為效益型的衡量指標。
二、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有效性的影響因素
(一)購買對象單位類型因素
我國在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過程中,主要分成兩種形式,其一就是政府將社會服務的生產職能,全面轉交給其他的社會機構,其二就是政府部門所屬的事業單位,直接提供社會服務。在此過程中,企業屬于市場中力量的代表,是提升競爭力與服務效率的主要方式。從購買對象企業類型方面來講,向具有一定的生產服務能力的企業購買社會服務,能夠提升有效性,比事業單位中購買公共服務的有效性高很多。尤其是具有法人的購買對象企業,購買社會服務的有效性比非法人的購買對象企業要高很多,主要因為有法人的購買對象企業,在提供社會服務的過程中,項目的進展效果較好,有助于提升購買社會服務的有效性。
(二)政府支持度的影響因素
我國政府和國外的社會服務外包存在一定的不同,主要是因為我國在承擔項目的機構方面,尚未掌握較為豐富的公共項目生產經驗,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在年度考核的工作中,尚未擁有具體的“一票否決”權利,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之下,政府部門要想更好為購買對象企業的社會服務生產提供一定支持,就應該安排專業的人員參與到生產工作中。通常情況下,政府部門的支持力度越大,購買社會服務的有效性就越高,主要因為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可通過人力資源的投入,全面研究與管理相關的社會服務項目,增強整體的工作效果,促使購買社會服務有效性的增強。
(三)購買對象企業的“盈利”因素
對某些項目的運營內容進行判斷的過程中,不能簡單分析項目是否有使用者的付費特點,也不能簡單將其基礎設施維護當做是運營,應該研究其是否具有社會組織利用項目資產為社會群眾提供服務的條件。在此期間,可以按照具體的外包合同的約定,在確保社會服務有效性的基礎上,獲取一些非利潤收益,只有具有此類特質,才能確保社會服務項目的有效運營。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購買對象企業一般情況下會拓寬“收益權”,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在政府允許購買對象企業獲取到一定盈利條件的情況下,政府所投入的購買項目財政額度越高,根據一定比例所抽取來的盈利額越多,所以可以研究分析出相關的結論,也就是購買社會服務的對象企業,“盈利”越高,有效性就越高。
(四)經驗方面的因素
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過程中,除了上述的幾點有效性影響因素以外,購買時間起點、項目運行周期、政府自身行政級別、當地區域的經濟狀況、購買服務的類型等,均對有效性產生直接影響。但是,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海還具有“內生性”的特征,其主要是在項目中自然產生。研究工作中可以將其稱作是控制變量處理,但是,并非不會對購買社會服務有效性造成影響。從本質上來講,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就實行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政府公共管理中普遍應用的措施,涉及到養老領域、助殘領域與濟難領域。政府將購買社會服務作為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的政策措施,具有循序漸進的特征,也就是政府購買社會服務越來越證書,逐漸開始受到社會的認可。從經驗方面來講,越早探索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類型,總結的經驗就越豐富,工作的成熟度與效果就越好。這也證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經驗越豐富,有效性就越高,屬于“首因效應”,主要因為經驗越豐富,控制效果就越好。
三、結語
近年來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為社會群眾提供公共服務的政策實施效果逐漸提升,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而在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過程中,有效性還存在很多影響因素,主要就是購買對象單位類型、政府支持度、購買對象企業“盈利”、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經驗等因素,在此情況下,為提升購買社會服務的有效性,應該盡量選擇具有法人的對象單位企業,提升政府部門的支持度,并增強對象企業的“盈利”程度,總結豐富的購買社會服務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各方面購買有效性的提升,保證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項目的有效性增強,為社會群眾提供高質量的社會服務,轉變傳統的社會服務形式與模式。(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