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摘 要:現如今,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是國有林場貫徹落實地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要內容,國有林場保證森林生態系統整體健康水平和完整性,能夠為地區環境、經濟、社會以及人類可持續發展提供必備條件,是地區生態安全當之無愧的基礎和主體。隨著近年來生態環境形勢愈加嚴峻,國有林場工作面臨巨大挑戰,植樹造林和保護環境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關鍵突破口,鑒于此,本文從實際出發分析探討了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目前可持續經營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可持續經營;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問題;解決策略
在我國陸地生態系統中,國有林場占據著重要比例,是不可忽視的組成要素,做好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經營和有效保護十分關鍵,是滲透可持續發展方針理念的必由之路,在人們環保意識逐漸提升的趨勢下,受到了各界人士重視以及廣泛關注。然而,在實際情況中,我國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現狀堪憂,面臨著諸多影響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的問題,改變國有林場經營發展模式的工作非常緊迫,這就需要國有林場結合實際問題采取相應解決策略,不斷提高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管理效率和水平,增長林木蓄積量和森林覆蓋面積,讓國有林場給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作出源源不斷的貢獻。由此可見,探究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問題及解決策略意義重大。
一、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目前可持續經營存在的問題
(一)林地管理經營面臨較高成本
結合我國當下國有林場建設情況來看,普遍存在林地道路密度較小、道路基礎設施較差的問題,這是項目建設中道路施工環節體現出來的問題。低等級林場道路難以將給林業各大項目提供順利開展的便利條件,容易無形中間增高林場經營管理所需成本,導致林場經常面臨資金短缺的尷尬局面,這對于林場森林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而言非常不利。
(二)林地林權糾紛較多
絕大多數國有林場目前都存在森林資源歸屬權方面的各種糾紛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大部分國有林地資源的征占用企業,出于最大化經濟效益目標實現的考慮,將讓利于民和地方產業扶持當成未批先占、多占少征林地資源的借口,不規范征占現象頻頻出現,加劇了國有林場林權糾紛情況。該情況對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產林低、效益低產生了直接影響,也阻礙了林地各項工程有序推進,是引起森林資源破壞的主要問題。
(三)林地發展資金受限
國家近年來愈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已經將該工作正式納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體規劃布局中,社會各界在黨和國家號召下,越來越積極響應并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但是國有林場卻面臨著缺少充足建設資金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嚴峻問題。由于資金受限各大國有林場無法實現集約經營管理,目前依舊采取傳統的粗放型經營管理模式,導致森林資源覆蓋率和林木蓄積量難以提升,給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發展帶來了巨大制約。
二、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解決策略
(一)革新商品林經營模式
國有林場想要改善成本過高、效益過低的現狀,就要大力革新商品林經營模式,在具體實踐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國有林場積極學習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各項政策,盡量爭取森林貸款、森林保險金等方面扶持,特別是爭取專項針對商品林給予的資金扶持,以便給林業經營管理工作帶來可靠經濟保障,能夠讓林場在風險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有一定準備。
其次,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聯系,嚴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積極爭取投資和融資資金,全面落實深林資源評估和保護工作,不斷提高林木資產化管理效率以及整體水平,盡快實現商品林上市,進一步拓展資金獲取途徑,構建林業規模化經營模式。
再次,做好管理森林資產流轉工作,為了減少由于流轉出現的各種糾紛問題,嚴厲打擊濫用職權對流轉進行干預、暗箱操作流轉等行為,并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公開、公正、公平、透明的深林資產流轉體系,提升資金流轉管理和利用水平。
最后,林場要從多年實際經營管理中積累經驗,總結教訓,調查市場情況,分析未來發展趨勢,通過合理預測等綜合考慮,科學規劃林木采伐量,以達到采伐合理前提下的效益最大化。
(二)落實林地屬權根源上解決糾紛
在推進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工作中能夠,落實林地屬權是從根源上解決森林資源糾紛問題的首要工作。林場需根據森們承擔功能差異性和分類經營原則實施分類經營森林資源策略,對過去林場資源情況進行大變革,讓原本有限的森林資源在分類經營管理模式下實現最大價值效益。需要注意的是,開展這項工作要加強和相關部門的聯動與溝通,做到及時聯系,密切配合,明確分工各部門職能,建立起完善體系,響應國家林業局對該項工作的統籌協調,增強分類服務和分類指導,結合林場不同區域的具體情況,適時開展檢查督促、分析跟蹤和評估等具體工作。
(三)做好森林資源質量提升工作
由于各大國有林場中,天然林占據的比重非常小,因此做好保護天然林的宣傳工作和實踐策略十分必要。天然林在涵養水源以及氣候調節方面起著積極作用,是維護生態平衡與改善生態現狀的主要途徑。林場要大力并及時制止天然林侵占、開荒毀林活動,向林場周邊群眾進行環保宣傳教育,集合群眾支持和配合,共同對天然林地進行整體規劃和有效保護,為了提升林地減災防災能力,設置充足的防火林帶,為林木健康茁壯成長創設安全環境。
(四)采取生態林建設經營模式
首先,林場要重視生態林建設工作,采取精細化管理模式,更好地順應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需求,將公益林建設納入林場年度a工作重點任務中,抓好生物防火林以及生態防護林的管理經營。
其次,根據林場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對生態公益林建設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加大生態公益林覆蓋率,切實發揮其滿足群眾優質生態服務和優化社會環境的功能。
最后,著力推進生態旅游服務工作,充分利用森林景觀,促進當地經濟快速發展,讓游客深刻理解生態文明理念,呼吁更多人參與到踐行低碳生活中。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趨勢下,國有林場工作要及時采取有效策略解決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存在的各方面問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提升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水平,實現可持續經營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揣連軍.淺談國有林場經營現狀及對策[J].種子科技,2019,37(12):130,133.
[2]黎業劍.可持續發展背景的森林資源管理與保護研究[J].經營者,2019,33(5):21.
[3]王石明,喻劍波,羅娜.淺析國有林場商品林可持續經營的方法[J].中國綠色畫報,2018(9):73.
[4]王博,溫繼文,王武魁,等.我國森林經營管理大數據研究進展與趨勢分析[J].林業經濟,2019,41(8):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