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我國廣大農村地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往的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模式正在悄然改變,很多農民進入了城鎮打工,參與了城鎮化建設工作,有些人會逐漸留在城市里,完全脫離了農村生活。伴隨而生的是一個重要問題,即農村勞動力流出后,土地由誰進行耕種。青壯勞動力流出后,農村剩下的多為孤寡老人和婦女兒童,他們沒有太大的勞動能力,土地如何流轉的問題比較突出。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必要性
作為影響當今農村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已經日益突出,如何規范土地流轉,更好地引導土地流轉,已經被政府提上了日程。加快農村地區的土地流轉,推動農村農業生產集中、規模經營,對于深化農村農業改革非常重要。同時,這也是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提高農民實際收入水平的重要舉措,對于構建和諧社會至為關鍵。
一、土地流轉的必要性分析
(一)土地流轉是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和要求
土地資源在當前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是一種稀缺資源,理應經市場化運作,通過參與市場上充分的流動,才可以展現活力,提高效率,發揮出土地最大的優勢。農村土地流轉當中,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順利流轉是關鍵要素,只有實現了這一權利的流轉,才能夠更好配置資源。
我國自加入WTO以來,農業相關的市場領域一直在逐步放開。而發達國家憑借高度自動化、機械化的農業生產作業模式,在保證農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極大地降低了產品生產成本,這些物美價廉的農產品對于我國零散化方式生產出來的產品而言,沖擊是非常大的,優勢也是極為明顯的。所以,從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角度而言,必須推動土地流轉,提高農村農業生產的集中、規模化生產程度,發展社會主義特色農業,降低生產成本,穩定農產品質量,提高農業勞動的專業化程度和效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單位面積的經濟收益率。
(二)土地流轉可以加快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民實際收入
傳統的農村農業生產,基本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展開的。規模小,自動化程度低,勞動效率低下,生產成本很高,占用時間較多,但最終實際收益卻不太高,付出和收益不成比例。伴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民增收的愿望越來越強烈,而且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不斷提速,農民大批量的涌入城市打工,參與城鎮化的建設。在城市打工的收入是遠遠高于傳統的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勞作模式,這一部分農民的收入會實現大幅增長,最終有一些人會直接留在了城市里,成為市民。而無法到城市打工,或者不愿意出門打工的農民,留在當地,留在農村,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在較高的機械化水平的支撐下,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而參與勞作的人員反而大大減少,因此,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這一部分農民的實際收入也獲得了提高。
(三)土地流轉可以促進農業生產多元化發展,利于優化資源配置
通過大面積推廣土地流轉,能夠非常有效地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對于實現農村地區農業生產的多元化,提高農產品價值,都是有利的。傳統的以家庭為單位的耕種模式,規模小,生產效率低下,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需要。通過土地流轉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可以實現對農村農業生產過程中相關資源的重新分配和優化。在以前傳統的耕種模式下,各家各戶種植作物基本都一樣,都是傳統的作物或普通糧食類作物,而通過土地流轉,在大面積種植背景下,可以結合市場實際需求以及市場價格等諸多因素,選擇種植合適的農作物,也可以考慮種植一些經濟類作物,突破了傳統的單純糧食種植的局面,實現了農業生產多元化發展。
(四)土地流轉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抗風險能力
在農村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業風險問題是一直存在的,并且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以往傳統的個體勞作模式的生產效率低下,所使用的生產工具比較落后,種種因素疊加,導致其抗風險能力較差。風調雨順的時候可能收益尚可,但一旦遇到一些突發自然災害,如水災,旱災,冰雹災害等,則會承受較大的經濟損失,可能會導致農戶自身的生活無法得到應有的保障。如果實施土地流轉,則生產本身具有了規模經營的優勢,便能夠采用更科學的種田方式,更合理的作物安排,更有預見性的保險業務辦理以及天氣情況預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另外,各種先進生產設備的投用,以及機械化水平的提高,都能提高抗風險的能力。
二、土地流轉的問題及對策淺析
在農村土地流轉方面,目前還不成熟,尚存在很多問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土地流轉必然會有封閉型。我國自從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以來,土地一直都是比較分散的,這也加大了流轉成本和難度。目前,土地流轉規范化操作制度還比較缺乏,土地流轉大多在民間進行,隨意性比較大,簽訂的合同或協議不夠規范,有些甚至僅有口頭約定,并無書面合同或協議,存在極大的法律風險,極易導致糾紛發生。
推動土地流轉工作規范化,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政府要牽頭,明晰產權歸屬,完善法律法規,使流轉工作有法可依,有據可循,整個工作流程更為規范化和標準化。政府要在流轉中做好政策咨詢,發揮好引導作用,也可以考慮組建專門的部門負責流轉或者引入一些中介機構,從事這方面的服務工作。尤其是基層政府,鄉鎮或村一級的,要統一管理流轉信息,并在管理人員上要配置到位,全方位做好保障,促進土地流轉的規范化。
三、總結
隨著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提速,應當轉變傳統觀念,積極推進土地流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實現農民增收。同時,也可以為振興農村經濟帶來全新活力,對推動農村精準扶貧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麗華.農村土地流轉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9(9):5.
[2]劉喜文.淺析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的必要性[J].吉林農業.2015(4):79.
[3]谷素華.中國農村土地流轉的必要性及策略分析[J].商業時代.2011(10):97-98.
作者簡介:王京武(1965-4),男,漢,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人,大專學歷,經濟師,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