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梅
【摘 要】 為了學生學好語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我絞盡腦汁,想千方設百計。我個人認為,多讀書,多積累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條件。語文學好了就會帶動其他學科。擴大學生閱讀量,不僅要讓學生對閱讀有興趣,而且還要采取多種形式,為學生閱讀提供條件。在我們飛速發展的時代更應該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吸引孩子們愛上閱讀。
【關鍵詞】 利用? 信息技術? 愛上? 閱讀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然而,我卻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尋找生命的價值。在多年的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語文與生活聯系緊密,它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服務于生活。對學生而言,學好語文尤為重要,因為語文是百科之母。
我覺得首先在校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應該在半小時以上。像我們學校就開設了專門的閱讀課,集中閱讀課外讀物,時間大約在半小時左右。學生還可以隨時利用課間的時間到圖書室借閱圖書,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進行閱讀。我們班級的讀書角被命名為“快樂讀書屋”,每一名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書送到讀書角,大家利用這個平臺互相交流,看過后再歸還到圖書角。大家的資源就可以共享,在進行讀書交流活動時,孩子們的熱情也非常高,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分享也是一種快樂。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課外閱讀。基于小學生的知識與水平,他們對課文內容的有些背景性知識根本不了解,對課文中所描繪的自然景觀缺乏感性認識,所以有必要利用豐富便捷的網絡資源進行閱讀。學生從網絡上可以查找到更多的知識,對課文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除此之外,我認為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家庭中,家長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和孩子采取“親子閱讀”的形式,家長可以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比如在電腦上和手機上搜些孩子較喜歡的小文章或小故事等。低年級的家長可以嘗試和孩子分角色朗讀,高年級的家長可以選擇與孩子一起閱讀,讓家長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建設書香家庭,我相信,有了這樣的家庭氛圍,學生的閱讀量一定會更加豐富。再如,我還經常利用“微信”推薦給孩子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讀完后把小故事講給家長聽,家長給自己孩子打分,或者進行一些小獎勵等來促進孩子的閱讀興趣。然后反饋給老師,這樣進行了一段時間,效果不錯,連以前不愛看書的李東也感興趣了。我相信,這些多種的讀書形式定會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讓書籍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記得在教學《秋天的圖畫》時,我運用了交互式電子白板,通過手指與屏幕的親密接觸,使得學習的趣味性大大增強,學生們十分喜歡,從而打開了學生進入本節課愉快的大門。出示課題,看似很平凡很簡單的一個環節,但使用在課件上就需要花點心思了,畫面中出現教材版本、年級、課型,這是必要的。另外課題要醒目,采用立體、大號、顏色亮麗的字體,具有視覺沖擊力,根據課題的內容,加以卡通形象和會動的表情,顯得更符合主題。讓孩子對課文感興趣,從而對閱讀感興趣。
學完生字,我指名讓學生來到大屏幕前進行實踐,讓他們看看課文中寫了哪幾種景物把它們找出來,在下面畫上小圓圈。對他們說:“課文中寫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有梨樹。”我轉身在大屏幕圖畫上找到 “梨樹”然后在下面畫上小圓圈。這下,同學們懂了,快速地畫出了“蘋果”“稻海”“高粱”。“把這些景物在圖上找出來。這個任務同學們很快就畫完了,看著圖,讓他們感覺秋天真得像幅畫。第二個要求提出來了:“同學們讀書,注意到‘掛起這個詞了沒有?梨樹后面是掛著,蘋果、稻海、高粱后面都是什么詞呢?能不能用曲線畫出來呢?”“能!”學生們興高采烈。畫完了,我緊跟著追問:“梨樹上掛起了什么?”“燈籠!”“在燈籠下面也畫上曲線,后面的同學們自己就能找出來,我看誰找得快,別忘了畫上小曲線啊!”看著一只只小手在書上認真地畫著,我說不出的高興。“同學們畫得真好,下面讓我們來輕松一下,做個小游戲。老師說一個詞,你們接一個詞好嗎?游戲開始了。掛起——”“燈籠——”“露出——”“臉頰——”……“真好,現在,男同學說前邊的,女同學說后邊的。”一聲聲稚嫩、欣喜的童音歡快地飛出教室。緊接著第三個要求出臺了:“我有兩個句子 ,大家比一比,看哪個好,記著要告訴大家你的想法啊。”(大屏幕出示:梨樹上掛起金黃的燈籠。)有同學回答說“是第一句好,金黃的是顏色,有了顏色就告訴了我們梨是黃的,我們就像看見了黃色的梨掛在樹上。”“真好,掌聲鼓勵!”詞語搭配開始,大屏幕白板出示:金黃的(? ?) , 紅紅的(? ?)……指名同學用白板筆填寫,然后大家齊讀。我高興地和同學們一起“玩”著,最后指導學生齊讀。
這篇課文的處理我是根據新課標中“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基點去做的。本節課運用了簡單的課件資料和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在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平臺上,實現了教與學的和諧統一。課件使學生有了直觀的認識和理解,電子白板使學生嘗試了新的動手繪畫的方法。就課件而言,整節課下來,幻燈片真正服務于教學的只有三張,這些幻燈片既沒有動畫效果,也沒有聲音效果,只是幾張簡單的圖片,但正是這些素材讓學生直觀并易懂地認識和理解了課文內容,從而讓學生感興趣更想去閱讀課文。利用現代網絡資源,美的文字,美的情景,就要用美的心情去對待,當學生的心情與美的文字形成共鳴的時候,學生的朗讀還用指導嗎?那種發自內心的贊美之情不是老師范讀引出來的,也不是老師強調讀出感情逼出來的。而是文本、孩子、情感融為一體時的情不自禁地宣泄。這種朗讀的意境是我這些年來一直追求探索的。在這個片斷的教學中,我收獲到了成功。這樣的閱讀興趣盎然孩子們能不喜歡嗎?時間長了,孩子們自然會愛上閱讀。愿孩子們暢游在閱讀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