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紹鵬

自3月7日以來,網上持續爆出攜程裁員的消息,度假部門已經有員工收到了裁員通知,賠償標準為N+1。幾乎在同時,攜程CEO孫潔發布員工內部信,宣布自己和梁建章開始零薪,其他高管自愿降薪,最低半薪。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之下的巨頭企業剪影,但這不是第一家爆出不幸消息的企業。近一個半月以來,降薪、裁員、倒閉、清算等不幸消息,持續刺激著職場人士的神經。
2月6日,兄弟連培訓的創辦人李超宣布了北京校區停止招生,同時員工全部遣散。2月7日,北京K歌之王因疫情造成連續閉店,面臨巨大資金壓力,宣布將于2月9日與全部200多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該方案若有30%的員工不同意,公司將進入破產清算。2月28日,主打簽證業務的百程旅行網宣布公司已無法繼續運轉,開始啟動清算程序。2月29日,疫情沖擊之下的海航集團宣布:海南省人民政府牽頭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標志著這家負債極高的民營巨頭正式被政府接管。
與17年前的非典類似,以上這些當下爆發危機的公司多數處于第三產業。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占比越大,在這次疫情中受到的沖擊也就越大。2003年,我國的第三產業占比為42%,而到了2019年第三產業的占比達到了54%。毫無疑問,這次疫情對全國經濟特別是第三產業的影響,遠勝于2003年的非典。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3.0%。
行業協會、行業中的大型企業或者掌握行業話語權的領導企業,要從保護行業生態系統的角度,考慮到中小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建立起共商共建共擔的危機應對機制和行動框架。
這次新冠肺炎對于各行業、各線條究竟有著怎樣的沖擊,隨著更多數據的陸續披露,我們系統梳理了受疫情沖擊的前十大行業,并且按照受沖擊比例(特指疫情期的即時沖擊)與預估損失金額兩個維度進行排序。
NO.1 旅游業
受沖擊比例:接近100%。
估算損失金額:春節黃金周損失約5550億,全年損失接近3萬億。
核心數據與說明:1)2020年春節黃金周,全國所有景點全面關閉,旅游業幾乎顆粒無收;2)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春節黃金周旅游業實現5139億元收入,多家機構曾預測2020年春節同比增長8%,意味著2020年春節黃金周旅游業收入損失約5550億元;3)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預計,如果按照樂觀估計三個月絕收期減少60%,三個月恢復期減少30%來計算,全國旅游業預計今年損失接近3萬億元。
NO.2 電影業
受沖擊比例:接近100%。
估算損失金額:春節黃金周及2月份票房損失近200億。
核心數據與說明:1)大年初一,全國院線票房收入僅181萬元,而去年同期為14.58億元;2)春節黃金周,全國院線票房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貓眼電影的數據顯示,2019年同期為58.59億元,意味著2020年春節黃金周票房損失近60億元;3)2019年2月份,全國電影票房111億元,而2020年整個2月的檔期都將空跑,保守估計票房蒸發至少130億。
NO.3 教培業
受沖擊比例:90%以上。
估算損失金額:前2個月不低于1000億。
核心數據與說明:1)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的調查顯示,全國91%的培訓機構受疫情沖擊的情況較為嚴重;2)數據顯示,中國K12教培市場每年規模約為6000-7000億元,按照2個月不能開展教學計算,行業損失不低于1000億。

如果按照樂觀估計三個月絕收期減少60%,三個月恢復期減少30%來計算,全國旅游業預計今年損失接近3萬億元。
NO.4 餐飲業
受沖擊比例:85%?90%。
估算損失金額:前2個月損失超3500億。
核心數據與說明:1)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調查顯示,相比2019年春節,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九成以上;7%的企業營收損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間;營收損失在七成以下的僅為5%;2)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2月餐飲業收入為4194億元,同比下降43.1%,按正常同比增長5%計算,意味著餐飲業前2個月損失超過3500億元。
NO.5 汽車業
受沖擊比例:75%?80%
估算損失金額:前2個月損失約5600億。
核心數據與說明:根據中汽協公布的數據:1)1月份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8.3萬輛和194.1萬輛,同比下降24.6%和18.0%;2)2月份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5萬輛和31.0萬輛,同比分別下降79.8%和79.1%;3)1?2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4.8萬輛和223.8萬輛,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45.8%和42%;4)2019年全國汽車生產總值超過8萬億元,按此估算2020年1?2月損失約5600億。
NO.6 零售業
受沖擊比例:70%?75%。
估算損失金額:前2個月損失約1.6萬億以上。
核心數據與說明:1)民生智庫聯合北京企業評價協會共同開展疫情對零售業影響調查結果顯示,9成以上企業未正常營業,43.5%的企業全面停業,19.6%正常營業門店不足3成,僅8.7%正常營業,行業整體門店停業率達71.1%;2)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按照正常同比增長5%計算,意味著社會消費品零售業前2個月損失達1.6萬億以上。

相比2019年春節,疫情期間,7 8 % 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100%以上。
NO.7 酒店業
受沖擊比例:60%?70%。
估算損失金額:前2個月損失超過670億元,全年損失超過1300億。
核心數據與說明:1)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春節期間,參與調查的全國5000家酒店疫情導致營業收入平均損失67.81%,其中89.88%的酒店營業收入的損失高于平均值;2)報告顯示,2020年前兩個月,酒店和民宿類等住宿企業營業額損失超過670億元,預計全年損失將超過1300億。
NO.8 交通客運業
受沖擊比例:50%?60%。
估算損失金額:春運期間損失約3000億。
核心數據與說明:1)據交通運輸部數據,今年春運40天,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計發送旅客數量為14.76億人次,僅相當于去年的49.7%;按照人均200元計算,客運損失至少達2988億元;2)2019年春節黃金周(2月4日到2月10日)的出行人數高達4.21億人次,而今年春節黃金周(1月24日至1月30日),全國出行人數總共才1.52億人次,同比大降63.9%。
NO.9 民航業
受沖擊比例:50%?60%。
估算損失金額:春運期間損失不低于200億。
核心數據與說明:1)據交通運輸部數據,今年春運40天,民航業旅客發送量為3839萬人,同比下降47.5%;2)據交通運輸部數據,春節后17天,民航運輸量同比降幅達71.9%;3)截至2月中旬,國內外航空公司共辦理免費退票2000萬張,涉及票面總金額超過200億元。
NO.10 地產業
受沖擊比例:40%?50%。
估算損失金額:前2個月損失約4500?5000億。
核心數據與說明:1)從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數據來看,2020年1月1?21日疫情快速蔓延之前,商品房日均成交4592套,而2月10?16日日均成交425套,僅為正常水平的10%左右,二手房銷售受疫情影響較大,同比增速下降83%;2)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8203億元,同比下降35.9%,據此計算損失約4600億元,這還不包括二手房的交易損失。
在系統性風險下,絕大部分企業單靠自身力量是無法應對疫情的沖擊并避免損失的。若要把這種系統性風險降到最低,最大程度挽回損失,必須從國家政策、行業協同、企業自身等三個層面并行推進。

今年春運40天,民航業旅客發送量為3839萬人,同比下降47.5%。
從政府出臺的政策來看,主要從“減負”和“增收”兩個方面入手。既有面對多個行業的普惠性政策,也有各主管部門針對本行業的行業性政策。
對于企業來說,疫情當下,對于國家的扶持政策的研究尤為顯得重要,因為用好、用足國家賦予的政策,能夠給企業減輕壓力帶來直接的效果。為此,本刊特意匯總梳理了各級政府部門出臺的系列抗疫扶持政策(詳見所附《受疫情影響TOP10行業部分扶持政策一覽》),并列出了政策要點,以供行業企業按圖索驥爭取政策扶持。
整體而言,國家層面的普惠性政策包括,減免企業繳納的三項社保費用、緩繳住房公積金、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的稅費減免、全國收費公路免費通行、國有資產所屬樓宇物業減免2個月租金、不得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盲目抽貸等等。
針對旅游行業,文化旅游部宣布暫退全國所有旅行社已依法交納的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暫退標準為現有交納數額的80%。此外,各地方政府陸續推出旅游支持政策,比如上海市文旅局宣布免除市旅游協會會員會費;北京明確3.45億元旅游發展補助資金將重點支持旅游企業應對疫情,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從省級文化和旅游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2億元,對受疫情影響較重的文化和旅游業給予有針對性的支持;西安市安排旅游業發展專項資金3億元,用于恢復旅游業發展;對區內各旅游景點,由文化產業扶持專項資金按門票價格的30%給予補貼;貴州省對符合條件的規模以上文化旅游企業提供50%的貸款貼息。
針對電影行業,各地黨委宣傳部、電影局等部門先后出臺了幫扶政策。比如,四川宣布,給予在川立項備案、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2020年12月31日前首次公映的電影一次性宣傳發行資助每部20萬元;北京財政資金投入超過15億元,扶持涵蓋內容生產、國產影片放映補貼等;江蘇省省級電影專項資金安排1000萬元,用于對符合條件的電影企業貸款貼息;長沙更是直接對符合條件的影院進行獎勵,金額2?5萬元不等。
針對汽車行業,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聯合發文,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各地政府也推出了促進汽車消費的獎勵政策,比如,吉林省對2019年零售額億元以上,且2020年一季度同比增量達到500?1000萬元的汽車銷售企業獎勵20萬元,銷售額同比增量達到1000萬元及以上的獎勵30萬元;廣州對購買國六標準新車,每輛車給予3000元補助,購買新能源汽車每車補貼1萬元;佛山鼓勵“國六”標準排量汽車消費,給予每輛車補貼2000?5000元不等。
針對交通客運與民航業,交通運輸部宣布,2020年2月17日0時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結束,免收全國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宣布疫情期間免征航空公司應繳納的民航發展基金;民航局業發出通知,降低航空公司機場、空管收費標準,一類、二類機場起降費收費標準基準價降低10%,免收停場費,航路費降低10%。
相對前述那些主管部門清晰的行業,那些行業規模大、個體散而小的行業,比如餐飲、零售、酒店住宿、教育培訓等,除了多個行業普適性的稅收減免、社保緩交、承租國有單位物業的租金減免等,則相對缺乏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僅有零星的地方政府出臺少量的扶持政策,因而享受的政策扶持相對有限。
但無論如何,企業拿出一部分精力深入研究相關扶持政策,爭取政策紅利,是降低疫情損失的一種重要方式。當然,各種政策都有不同的適用條件,需要各企業結合自身情況與政策條文詳細比對。

除了政策扶持,產業鏈上下游作為面對風險的利益共同體,采取行業抱團的方式抵抗風險、降低損失同樣也是一種重要的方式。
行業協會、行業中的大型企業或者掌握行業話語權的領導企業,要從保護行業生態系統的角度,考慮到中小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建立起共商共建共擔的危機應對機制和行動框架。
特別是風險承受能力更強的產業鏈領導企業,可以采取讓利給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方式,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而中小企業也可以積極組團尋求行業內的幫助。
目前來看,已經有多個行業采取有效行動共擔行業風險、共享收益。
旅游業方面,由于短時間內的訂單取消使得包括上游供應商,如航空公司、旅游產品供應商,中游分銷商如旅行社、在線旅游平臺、代理商等,乃至整個行業的現金流都很緊張。為了緩解旅行社線下門店的資金緊張局面,途牛宣布減免門店管理費6個月,簽約任務額考核延期3個月;攜程也開始實施“門店關懷計劃”,暫免疫情期間的管理費3個月,并將門店各自簽訂的任務額度延期3個月。
在旅游業創收方面,攜程攜產業鏈共同推出“旅游復興V計劃”,聯合數百目的地啟動10億元復蘇基金,用于刺激旅游消費。據稱攜程將通過流量聯盟精準轉化、智能投放、精細化補貼等形式讓10億復蘇基金發揮最大效能,振興疫情影響下的旅游經濟。
此外,攜程還上線了“預約未來旅行”預售產品矩陣,包括數萬家酒店1000多條旅游線路100多條航線和300多家景區門票等,這些產品多數可以全年根據實際情況預約使用,并提供“安心退”服務,而價格在4?8折不等。此舉措旨在幫助產業鏈提前回流現金。
酒店業方面,為了減輕中小企業主負擔,華住、首旅如家、開元、亞朵等酒店集團陸續宣布了減免加盟商管理費計劃。去哪兒網則聯合多個酒店集團推出“酒店入住保障計劃”,并提供了“無接觸服務”、“隔離房”、“安心防護服務”等多個酒店產品服務,提振了旅客入住酒店的信心。
商業零售方面,萬達廣場對全國多個購物中心實行為期36天的租金及物業費全免政策,保利商業、紅星美凱龍、龍湖集團、華潤置地等企業也相繼推出了物業租金減免的舉措,為相關零售、餐飲、影城減輕一些運營壓力。
汽車行業方面,已有多家車企發布公告,調整經銷商的商務政策,給予補貼,甚至取消考核,減輕經銷商的壓力。例如,沃爾沃方面表示,考慮到疫情給經銷商帶來的經營壓力,已放寬業績考核,且不設定2月銷售目標。同時,為進一步減輕經銷商財務壓力,沃爾沃還為經銷商工作人員提供總額超千萬人民幣的人員補貼。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也向銀保監會、商務部等相關政府主管部門遞交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對汽車流通行業經銷商提供金融服務支持的緊急報告》,懇請政府主管部門給予行業階段性政策支持,以應對抗擊疫情的挑戰。
企業經營解困的核心在于避免資金鏈的斷裂。一個企業要維系現金流,無非兩個方向——節流和開源。
在節流方面,企業可以從客戶、供應商、員工幾個方面去考慮。
針對客戶,如果是已經收到款項,能延期就不要退款。比如旅游行業,疫情之下,出行計劃中斷,客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退款,但是大量的退款會給中小型旅游企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建議盡量與客戶溝通,用延期來代替退款,哪怕只有少數客戶愿意接受此方案,都可以對現金流起到一個緩解作用。
針對供應商,盡最大努力去爭取更長的賬期,或者延期支付。在疫情的沖擊下,需要和供應商坦誠溝通,即時不能完全做到延期,也可以退而取其次,先支付一部分,余款爭取延期,以延緩現金流的下降速度。
針對員工,降薪甚至裁員可能也是不得不考慮的選項。但降薪、裁員也是有策略和技巧可言,比如,2月8日,海航聯合南航共同解雇了上百名外籍飛行員。由于外籍飛行員的報酬遠高于本國籍飛行員,因而裁減相同崗位的同等數量人員,效果達到了最大化。此外,在裁員的同時,甚至可以將裁減節省的成本拿出部分用于現有骨干的加薪,可以起到既節省成本又穩定軍心的作用。
當然,相較降薪、裁員,還可以采取緩發薪酬、無薪休假等更緩和的方式。比如,海航集團下發通知稱,自2020年1月起,緩發M5級別及以上干部的所有工資,一線員工在輪休期間也不發薪酬。2月12日,濟州航空公司宣布將以往僅面向乘務員實施的無薪休假制度擴大到全體員工;國泰航空鼓勵所有員工于3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放3周的無薪假。
在開源方面,大部分行業在疫情影響下,用戶需求還在,提供服務的企業也在,只是入店的消費場景沒有了,所以需要考慮是否有替代性的消費場景。借助移動互聯網,可以實現兩種替代方案:消費場景到家化、消費場景數字化。
消費場景到家化——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盡可能多地將線下門店的產品,通過在線下單的方式送貨上門。比如,一些高星級酒店“上線”外賣服務。上海衡山賓館3月起首次嘗試對周邊商務樓和居民推出盒飯套餐外送服務,已有地處上海市徐家匯商圈的互聯網公司前來洽談集體訂餐。京東公布的數據也顯示,春節初一至初三,糧油成交額同比增長15倍,牛奶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300%,京東生鮮銷量環比節前增長超370%。
消費場景數字化——將消費場景轉化成虛擬化的數字空間。春節過后,許多企業迅速采取這一策略,并順利實現增長。比如房地產業的VR看房。以恒大為代表,各大房企紛紛推出線上售樓處、直播看房、特價優惠等措施。2月份,恒大的銷售竟然錄得正增長。
對于無法通過前述兩種方案替代的產品,比如旅游,必須游客到現場,才能完成消費的最后環節。旅行社為了增收,疫情期間可以提前研究消費者未來的旅游動向,提前進行產品規劃。
銷售規劃提前化——中國國旅目前就通過自己的線上平臺,提前做一些新的線路的開發,通過新的形式來讓客戶了解疫情之后的旅游產品。在此時此刻,旅游企業規劃和預售旅游產品,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宅在家里并且想要出游的用戶的消費欲。
總之,在系統性風險面前,沒有誰可以獨善其身,只有將“政策力、行業力、企業力”相結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損失,加快經濟恢復的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