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社會領域學習的核心價值在于引導幼兒學會共同生活,形成和諧的社會關系,促進其“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礎”。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和諧的社會關系、共同生活的概念也不再局限于一個地區、一個國家,開始指向全球。因此,學前社會教育不僅要培養學前兒童的國家意識,也要培養其全球意識。幼兒園教育活動要體現當地的文化背景和特點,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經驗和地區的文化結合融入到課程和活動中。
廣外是一所國際化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廣外幼兒園是依托這樣一所獨具特色的大學母體成立和發展起來的,它已成為未來國際化人才的搖籃。我們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以《綱要》及《指南》為指導思想,結合本園的人文環境,生成了富有特色的園所文化——“國際文化體驗”,讓孩子們在認識和了解本國文化的同時,感受認識世界各國不同的文化。
在特色園本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我們整合了各種教育資源,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使幼兒園形成獨特的園本特點,使特色文化更適合兒童的審美,更貼近生活,讓特色教育真正發揮相應的功能和作用,具體做法如下。
一、收集歸納整理,建立本園“異國文化資源包”
異國文化的體驗式教育關鍵在于以異國文化和本國文化相結合的方式,在對比學習、互相感受中讓孩子理解本國文化資源的同時發現、理解他國有趣的文化風俗。在教師開展和組織相關主題活動時,應研究并思考這些文化資源的教育價值,逐漸組織和建立起本園特色主題教育的“資源、資料包”。異國文化體驗活動受題材、內容等影響,讓收集整理有一定的困難。為此,我們在不同國家的體驗活動中會精心挑選、翻閱查找、反復對比,集合和整理一個個讓幼兒眼前一亮且受益匪淺的異國文化內容。以中班開展的印度文化體驗為例,資源包內容包括:
1.國家介紹(國旗、國徽、國花、國歌);
2.主題活動(主題網絡、目標、教案);
3.游戲活動(戶外游戲、室內游戲);
4.環境及材料(環境布置、區域布置、主題墻、學具等);
5.多媒體課件(ppt、視頻、歌曲、兒歌故事等)。
將上述收集的資料分門別類,將介紹、主題設計、游戲組織、環境創設和課件制作等進行分類打包,建立“特色園本教育資源包”。教師在后續使用時可以根據所需內容,直接查閱和調出相關內容,既方便又實用。在今后的活動中還可以繼續生成和補充新的內容,讓“資源包”內容持續豐富,讓特色主題活動更加完善,更加多元且常新長存。有聲有色、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豐富有趣的游戲活動,聲情并茂的主題解說視頻,讓孩子們在異國體驗主題活動中看得清晰,聽得明白,學得容易。避免了每次開展主題活動時教師反復查閱下載相關教學資料,耗時耗力地制作課件等等,那樣的前期準備既浪費了時間,又讓很多好的教學資料得不到分享和傳遞。
二、創設特色區域,點亮園本特色
在幼兒學習和生活中幼兒園的環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便于教師使用的重要教育資源,又是輔助和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場景。因此,教師在環境創設階段應將本園的特色文化融入幼兒園的環境建設中,讓幼兒從生活環境中感受到不一樣的人文景觀,感受豐富多彩的異國文化。例如,可以利用入園的遮雨棚,設計并裝飾具有異國文化氣息的“異國長廊”,結合現有的班級異國裝飾過道讓全園環境統一、融合。既體現了特色文化,又富有現代氣息。例如,我們可以根據園本特色理念設計“一班一品”系列主題,以每學年不同的體驗國家(韓國、英國、日本、泰國、巴西、美國、南非、俄羅斯)為主題風格,創設富有鮮明班級特色的課室環境;創設以“我們游世界”為主題的班級區角;利用園內的“美術室”“圖書室”加以主題布置,如,以異國為主題的“異國文化展廳”“異國文化學習角”;在走廊和樓梯間設置“走進異國文化”為主題的主題展板等。
讓特色與繽紛的“文化特色”滲透到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點點滴滴中,在視覺和感受中的形成特色,讓“特色就在身邊”。
三、創新多種形式,讓園本特色活動豐富多彩
重視營造可供幼兒學習與生活的情境,把生活情景中蘊含的異國文化內容轉化為可讓幼兒操作的材料內容。如,“異國文化手工坊”(大、中、小班)系列主題區域活動中微縮各個國家的特色內容、掛畫,并在區域中提供合適各年齡段的半成品原料供幼兒操作。同時我們還可以改建幼兒專用“異國建筑——建構室”“戶外美術角——白云坊”,讓幼兒在大膽的創造和想象中使用原材料,如石頭、樹枝、泥土、稻草、樹葉等,在玩的過程中體驗藝術創作的喜悅。每周一次的“同樓道自主活動——異國體驗”,每周兩次的“無班界自主活動——異國戶外游戲”,每天區域活動時開展的興趣活動都是幼兒喜愛和歡迎的。在增設新內容的同時,將好的“自主體驗活動”繼續做好做精,積極發揮我們的園本特色。
四、思考課程資源游戲化,讓文化體驗生動有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首先,我們本著“走出去、帶回來”的學習理念,將可學習、吸收的先進理念進行吸收和提煉,選擇適合本園的內容。本園骨干教師成立“特色園本研究小組”,對課程及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及園本化的改造;將課程內容中最典型的、最適宜的、最具操作性的用于幼兒學習探究中來,將課程的內容設計和選擇列入特色園本開發的體系中。依據各個體驗國家的飲食、娛樂、科技、語言、風景名勝的不同,從幾個具有特點的方面進行教學切入,將風土人情、人文景觀等從幼兒生活實際出發進行教學設計和體驗活動。同時可以選擇具有時代特點、適合幼兒學習與感受的內容,將體驗內容大概為三大類,即:現代科技類、人文風俗類、風景名勝類。
其次,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以游戲為主。以中班印度文化體驗為例,我們將所發掘的資源整合為四大教育主題:即“走進印度”“色彩斑斕的國家”“食在印度”和“我眼中的印度”,每個主題含有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的系列相關教育教學活動、區域活動等,強調各個領域之間的整合、活動內容之間的整合、活動區域之間整合,做到環環相扣、相輔相成。
五、促進家園共育,讓特色活動走出去
我們每學期除了園內的活動,還會定期舉辦開展系列家園共育展示親子活動。“異國文化親子運動會”“家長異國文化義教”“異國美食節”“異國手工作品展”等異國體驗活動。這些活動得到了家長、幼兒的喜愛和歡迎。除了現有的親子活動,我們還可以利用班級現有材料增加“涂鴉畫展”“嶺南歌謠展示”“讀一本好書”“跳蚤市場”“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等主題月活動。既可以向家長和大眾展示幼兒園特色園本活動的豐碩成果,也可以為幼兒園創設更加濃厚的人文環境和更加熱烈的教育氛圍。
在先進的辦園理念指導下,本園根據自身的文化氛圍和平臺優勢,全園上下齊心協力,努力開拓,勇于創新,積極實踐,將本地域、本園所特有的人文環境和社會、景觀等各項資源融入教育,真正做到讓特色園本有聲有色、有趣有品,從而在辦園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園所文化、培養目標、教育理念、環境創設等諸多方面綜合的、優質的、個性突出的辦園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