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佩玲
【摘要】寫作技能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剛剛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寫作是英語學習的一大難題,甚至會因此而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所以在小學生剛開始學習寫英語作文的時候,我們應該加強有效地引導,這樣對于他們的作文起步非常重要。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觀察;思維導圖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主要包括聽、說、讀、寫四個主要部分。其中能讀會寫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英語成績開始分化的階段。英語作文水平好的同學,成績會保持優秀,反之則不然。部分學生由于對于寫英語作文不得法而令到成績的下滑,從而導致對英語的學習失去興趣。為了能讓學生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寫作的水平,筆者在作文教學中嘗試了以下的做法,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一、多閱讀,積累詞匯量
小學生要寫出好的作文,還是應該要先從讀到寫,最后達到讀與寫的有效結合。讀是寫的基礎。筆者認為,小學生要寫好作文,單單是讀課本上的文章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讀得多,才能寫得好,這已經成為了共識。而英語要寫出好的作文,必須要積累大量的詞匯量,如果只是單純地讓他們背單詞,這樣會讓學生覺得枯燥,提不起興趣。所以在讓小學生寫作文之前,應該要不斷地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他們自覺閱讀、會閱讀的習慣,為寫作積累大量的好詞、好句。我們平時可以多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素材。如,在剛開始的時候,筆者給學生推薦了《快樂英語閱讀》《麗聲描寫英文繪本》。在學生對英語閱讀有了興趣,并且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的時候,適時地推薦他們閱讀一些簡單易懂的童話故事。如,“The Ugly Duckling,Pinocchio”等,還嘗試讓他們閱讀小學版《輕松英語名著欣賞》。在閱讀的過程中,把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定期在班中開展閱讀分享會活動,以此來激發他們堅持閱讀的興趣,讓他們從閱讀中積累大量的詞匯量,為寫作夯實基礎。
二、善于觀察,從生活中取材
我們的作文很多都可以從生活中提取素材,選學生熟悉的或者親身經歷過的事情來寫,效果是最好的,所以,筆者嘗試讓學生養成用英語寫小日記的習慣。日記的字數不作明確的規定,學生想寫多少就寫多少。每天用幾句話記錄下在學習或者生活中的小片段。一個月開展一次優秀小日記展示活動,給他們的小作品展示的空間,讓他們的寫作熱情能持續下去。由于有展示活動的吸引,他們在寫的過程中,除了嘗試運用已經學過的句子表達外,也會不斷地從閱讀中摘抄下來的好詞、好句中挑選合適的句子來進行描述,不會表達的時候還會去查閱資料。在這樣簡單的小日記堅持一段時間后,他們的單詞量,造句能力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為完整的寫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三、仿寫為主,降低難度,培養寫作興趣
要教會學生寫作文,首先要讓學生對作文抱有興趣。英語畢竟是一門外國語言,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由于平時的生活中沒有足夠的語境氛圍,而很多英語的表達與中文的順序又不一樣,寫英語作文還是很有難度的,所以,我們還可以嘗試讓學生先從仿寫入手。讓學生寫作之前先給學生一篇范文,先讓學生感知作文可能會運用到的句子、時態等。如果比較難的作文,還可以給學生一個寫作的框架,降低寫作的難度,以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學生的寫作興趣被激發出來后,自己能獨來完成一篇高質量的作文就不再是難事了。
四、巧用思維導圖,促高效英語作文
我們可以教會學生用簡單的思維導圖把所做的事情表達出來,學生可以借助簡單的思維導圖進行語言交流的同時,也可以進行思維。思維導圖可以把學生所學過的知識內在聯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理順了內在的關系,寫作文的時候條理會更清晰。我們在寫作之前,可以先讓學生根據給出的作文題目,畫出思維導圖,然后再根據畫出的思維導圖進行口頭作文,最后把文章寫下來。這樣的寫作方式可以讓學生對要求寫的內容更清晰,在寫的過程中也不會漏寫內容。最后做到看圖能說,看圖能寫。筆者在教學生寫作文“Four Seasons”的時候就讓學生根據各個季節的天氣、適合穿的衣服、可以做的事情等,先畫出思維導圖,然后再根據圖示寫文章,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總之,英語寫作是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教師必須通過實實在在地教學積累與指導。在學生語言思維得到充分地訓練,同時能力也能得到實在地提高。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讓每個學生“出口成章,提筆能寫”。
參考文獻:
[1](英)托尼·巴贊.思維導圖[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