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禎
摘 要: 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英語教育應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提高教學質量。高中英語是學習英語、形成完整語言體系的關鍵階段,英語文本解讀是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重要環節。在這個環節中,運用思維導圖工具,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文本,鍛煉思維能力。
關鍵詞: 高中英語 閱讀文本 思維導圖
要打造一堂高效生動的英語課,不僅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充分地互動,還需要加強對英語文本知識之間聯系的理解和分析,將單個知識串聯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語言知識體系。教師要注意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英語學習特點,采用思維導圖這種具有層次性和生動性的教學工具,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一、思維導圖概述
(一)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是在19世紀70年代由著名學者東尼·博贊提出的,是一種思維可視化的教學工具,將相互聯系的單個知識點串聯在一起,并用圖像直觀地表示出來,可幫助人們更有效、更清晰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將思維導圖和高中英語文本教學相結合,采用這種工具能將文本中的語言知識點相互串聯,直觀地表示出學生的思維過程。在課堂上建立文本知識結構,有效增強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思維導圖與閱讀文本之間的關系
高中英語文本閱讀課的關鍵在于有效解讀文本,通過文本的詳細分析加深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從文本背景介紹、語言知識點、語篇體裁、語篇語境及語篇意義出發,建立清晰的知識結構。思維導圖能更有效地通過思維圖像的方式,將文本理解過程表現出來,清晰地展示文本中各個語言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有助于學生從這些相互聯系的知識點之間發現新知識具有的共同屬性和特點,加深印象,形成新舊知識網絡體系。下圖為閱讀文章“A Healthy life”中的思維導圖。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文本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融入英語文本解讀能夠更直觀清晰地反映思維過程,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形成完整的新舊知識網絡。高中英語閱讀文本的理解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語篇體裁、語篇語境、語篇意義。因此,下文將從三個方面具體解讀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文本中的具體應用。
(一)語篇體裁上的應用
高中階段,常見的閱讀文本題材類型主要包括敘述文、議論文及說明文三種,其中敘述文及說明文主要涉及人物故事、科學發明等內容,對學生來說理解難度不大。但議論文體裁的閱讀文本包含的內容較前兩類更廣泛,其中多為抽象性、概念性內容,對學生來說,理解和解讀難度較大,不易完全領會其中包含的知識點。而將思維導圖融入體裁解讀中,可以明確的圖像表格清晰地分析語篇屬于何種文章體裁類型,有利于縮小解讀范圍,降低理解難度。比如,可以表格形式分門別類地將這三種體裁的文章特點直觀地表現出來。記敘文體裁的文章要點通常包括一系列事件介紹和人物評價;說明文體裁的文章要點則主要包括分類說明和描述事實。而議論文體裁則主要由論點、論據和論證三部分組成,只要明確各自文章體裁的特點,就能準確判斷出語篇屬于何種類型。
以高中英語課本中一篇講述唐山大地震的文章為例,全文圍繞“earthquake”這一中心,從時間、地點、人物出發,文中的個人評價通過重點句子體現。教師可通過思維導圖將這些隱性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顯性化,快速分析出這篇文章的體裁屬于記敘文,敘述的是唐山大地震發生前后的故事。教師可應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其他類型文章,熟練掌握并學會運用這種工具,增強學習效果。
(二)語篇語境上的應用
在學生能夠分辨出語篇體裁的基礎上,逐漸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讓學生學會在恰當語境中使用正確的語言和句法。一般閱讀文本的語境包含有三個變量,分別是語場、語旨及語式。這三個變量各自對應于三種語篇意義,分別是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和謀篇意義。
以牛津英語文本中一篇“Journey down the Mekong”為例,運用思維導圖分析上文中語境變量對應的語篇意義。文章的語場主要指的是到Mekong旅游,概念意義主要是與旅游有關的片段,如選購制定旅游計劃、旅游用品等。語旨是姐弟兩人之間的關系,對應的人際意義是兩人對于旅游的不同態度。根據文中語境,文章使用的是非正式語言,符合姐弟人物性格和之間的關系。語式指的是對文本信息的敘述安排,即語篇具有的特點。謀篇意義主要指按照時間順序記錄的兩人的旅游行程。通過思維導圖的清晰呈現,不僅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結構和意義,還能教會學生根據語境選擇合適的語言表達。
(三)語篇結構上的應用
在了解語篇的體裁和語境之后,需要對文章結構進行梳理,以便更進一步解讀文章的謀篇布局,形成完整的文本解讀知識網絡。概括出每段大意之后,通過思維導圖可清晰地展現出文章每段之間的聯系,理清文章的脈絡和線索,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布局和整體結構。以高中英語閱讀文章“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ing-but does it matter?”為例,以思維導圖為工具呈現出文章的結構。文章先表明全球氣候正在變暖,接著提出問題“How has this come about and does it matter?”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然后提出人們對溫室效應的不同看法,最后呼吁人們重視全球變暖問題,并提倡人們低碳生活。以這樣的方式層層分析文章結構,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篇理解能力。
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工具,不僅能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還能顯著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和素質。在高中英語閱讀文本教學中,應該深入挖掘思維導圖的應用價值,不斷推動高中英語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王美智.思維導圖輔助高中英語閱讀理解的探討[J].英語教師,2015.
[2]董玉棋.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