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媒體輿論場信息呈爆發式增長,但也混雜眾多雜聲和謠言。中央主流媒體既要搶先時效發布權威信息,以正視聽;又要通過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增強內容親和力,不斷擴大影響。
在新華社抗擊疫情新媒體報道力量中,就有這樣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始終密切跟蹤抗疫最新進展,解讀政策與數據背后的重要信號,圍繞堅定信心、同心抗疫的主題,用一組組簡潔直觀、創意十足、振奮人心的可視化產品傳遞出新華社的權威聲音,增強了無數讀者的信心和力量,收獲廣大用戶的關注與點贊,令人眼前一亮,迅速形成現象級傳播。這就是新華社新媒體中心的“創意海報突擊隊”。
疫情突如其來并迅速肆虐,及時公開信息、提醒做好防護成為全國上下抗擊疫情的重中之重。雖然這個春節少了許多團圓與熱鬧,但人們祈福新歲的習俗與期盼安康的心愿卻從未改變。在準確研判疫情發展趨勢后,我們果斷割棄了此前策劃的春節創意,從提示群眾應做好健康防護這一角度緊急設計視覺產品:以中國紅為底色,以孔明燈為背景,以“健康是福”四個大字為主體,配以“聽專家話,過好大年;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提示語,經調整后在大年初一零時推送了這張創意海報。這是在特殊時間節點、特殊背景下發出的特殊祝福與號召,它用最直白的語言讓群眾在歡度傳統佳節的同時,感知到疫情防控的緊迫性。隨著農歷庚子鼠年的到來,“同心抗疫、眾志成城”漸成共識。
以往,海報類可視化產品的功能多是直播活動預告或為文字稿配圖,很少作為“主角”單獨發布。而今,在社會公眾急需快速了解疫情信息和有用防護措施的背景下,一張無需滑動手機屏幕就能完整獲取所需內容的海報不僅能吸引用戶的目光,更可快速產生二次傳播。
確定產品類型與方向后,我們不斷給平日里做“配菜”的海報加碼,加強選題策劃,力求創意和新意。2月初,在各方援鄂人員艱苦努力下,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陸續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們選取施工場景中的震撼場面,結合帶有“火”“雷”且寓意積極的俗語,設計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火神山醫院今日建成”“春雷一聲平地起——雷神山醫院今日建成”兩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海報產品,隨后又首次加入手繪漫畫,推出“火雷合體,降瘟除疫”多元素融合海報,在兩座醫院建成為救治患者迎來希望的關鍵時刻搶先發布,在全網新媒體報道中獨樹一幟。
疫情就是命令,數據牽動人心。創意團隊每天第一時間即對當日數據進行研究,分析其背后的變化趨勢,研判其中傳遞出的積極信號。譬如,我們注意到湖北以外新增確診病例連續多日下降,而數字“7”不僅對應一周的時間,其字形還恰好可以體現轉折下降的趨勢。于是,在大家研討取得共識后,一張以工作中的醫護人員為背景、以結合下降箭頭的數字“7”為主體的“七連降”創意海報,在官方數據發布后第一時間推出,立即成為當日刷屏之作。
隨后,“十連降”“這個點,振奮人心”“兩個好消息”等30多組通過數據反映戰疫成果的創意海報連續推出,以最具價值的信息和簡潔亮眼的觀感吸引了廣大讀者的注意。微信版推送后,均獲得100萬以上閱讀和上萬“在看”,網友紛紛留言對這樣簡明的信息傳播方式表示肯定和喜愛。
此外,我們在海報所用的新聞照片上也下足功夫,讓照片的故事背景和海報信息形成呼應。例如,在“兩個好消息”海報中,我們采用了“90后”抗疫護士夫妻面對鏡頭豎起大拇指的合影,用“眷屬成對,好事成雙”呼應“湖北以外確診病例連降兩周、降至兩位數”這兩個好消息。產品表面反映的是抗擊疫情積極成果,背后體現了醫務工作者的努力付出,也傳遞出樂觀與希望,進一步增強了感染力。



從“配菜”到“硬菜”,創意海報在特定傳播時期進入新媒體輿論引導的主戰場,頻頻成為當日爆款,飛速“逆襲”成為抗擊疫情報道中的生力軍。
在不斷推出數據“好消息”的基礎上,我們將創意擴展到政策發布、服務信息、人物故事及重要節日等領域,在充分發揮主流媒體權威影響力的同時,力求產品滿足廣大受眾在信息、情感、互動等方面的多重需要。
今年的三八婦女節注定不平凡,許多女性舍棄了往日紅妝,奮戰在抗疫一線。她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著各種身份,此刻都投身于特殊的戰場;她們,不僅被遠方的家人掛念,更被全國人民牽掛。針對特殊日期、特定群體,如何既體現對其關懷和褒揚又不流于俗套?作為可視化產品,在以“形”引人注目的同時,如何讓“意”深入人心?
經過反復研究,我們精心選取了一批不同崗位上的女性抗疫工作者照片,與同有女字旁的“她、好、妙”三個漢字結合,形成三幅拼圖海報——她,是女性專屬的第三人稱代詞;好,正是由“女子”組成;妙,既描繪女性之美又有祝愿女性永葆青春活力之意。系列海報于三八婦女節期間推出,并通過情感充沛的文案和連環解謎式的引導,調動廣大讀者好奇心,讓他們積極、持續地參與到互動中來。
3月5日是中國傳統節氣驚蟄,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逐漸轉好,我們決定通過一幅充滿希望和力量的海報,傳遞出人們對戰勝疫情的必勝信心和對美好春天的期盼。“這,就是驚蟄的力量”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感:兩個尖銳的閃電從天而降、擊碎疫魔;鮮綠色的字體“長”出了嫩葉與新芽……在疫情防控顯現新希望的關鍵時期,這些意象無疑起到了鼓舞士氣、提振信心的重要作用,深受用戶好評。
3月20日是春分,此時疫情防控形勢逐步轉好,各地馳援湖北國家醫療隊正分批返程。新聞照片里,醫務人員與當地患者依依惜別的場景令人動容。春分春分,在春天里難舍難分。我們制作了手繪海報,并寫下“送君一枝春,從此不離分”的文案,既與“春分”二字相合,又表示了對醫務人員的敬意,更表達了“疫情無法將我們分離”的人間真情。
隨著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日漸減少,疫情防控的重心也隨之發生轉變。我們敏銳發現在官方通報數據中,國外輸入病例持續增長,率先推出“嚴防輸入”“不能松勁”兩幅海報:以黃色作底,烙上黑色標題文字,加上深紅色的感嘆號和禁止符號,醒目直觀、直入主題,給人以警示牌的視覺感受。“疫情防控決不能有一絲放松”,這就是我們要在此時傳遞給所有人的信息。
第一次提出“好消息”概念,第一次將數據幾何化,第一次發現“反超”,第一次一語雙關……創意始終領跑并持續將目光聚焦更廣泛領域,也賦予產品不竭的活力與影響力。
在抗擊疫情的每一階段,一張張充滿情感和溫度的創意海報,是內容創意、視覺創意和傳播創意的多重疊加,是新聞工作者善于發現美好、服務受眾、傳遞信心的職業堅守。系列海報在保證時效領先的同時體現人文關懷,既有力度又有溫度,獲得廣大網友認可,也被各大媒體爭相轉載,為主流媒體抗擊疫情可視化報道提供了新的模式參考。
戰場上,沖鋒有突擊隊,重大戰役性新聞報道當然也必須有。
對于臨時形成搭檔的主創人員,“突擊”二字名副其實。但我們始終保持“創意為先、高效多產、隨時能戰”的作風,在思想碰撞與實操磨合中增強默契,全天候對思路和產品進行靈活調整,使系列海報產品始終保持積極廣泛、不斷擴大的影響力。
經過幾番研究探討,臨時海報小組“進化”成為分工合力、穩態運行的“創意海報突擊隊”:具有豐富戰役性報道經驗的“老教練”負責選題把關,擅長創意的年輕人負責策劃文案,專職設計的“快槍手”進行可視化加工。在幾名“主力隊員”之外,全程協調微信、客戶端等多個業務板塊和端口,迅速吸收新華社多個國內分社的力量,為海報的選題、生產、播發、推廣提供支撐,建立了高效運行的工作機制。


隨著產能提升和質量優化,由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和新華社各地方分社聯動策劃、采集,一體化加工、生產的創意海報進一步豐富了產品線。如我們與上海分社聯合策劃的“打開他們的行李”,與湖南分社聯合制作的“這些年,村里有個她”,與四川分社聯合呈現的“英雄機長從英雄的城市把抗疫英雄接回英雄的家鄉”等作品,將選題拓展到地方抗疫、脫貧攻堅等領域,也進一步將創新成果輻射到各個業務板塊和各地,吸引更多優秀新媒體人才加入到團隊中來。
在此基礎上,我們深度整合新華社優質內容資源,設置風格品類,打造統一標識,將系列可視化報道產品進行包裝,讓“創意海報突擊隊”這一IP揚帆起航,走向新媒體輿論場這片深海,更好地服務移動端受眾的閱讀需求。如今,創意海報已經打響品牌,在受眾中迅速培養了大批“忠實粉絲”。每每推出一組帶有“創意海報突擊隊”標識的作品,就會有網友留言“突擊隊又上新了,必須點亮在看”“突擊隊加雞腿,期待下一張”“看到封面的logo就點進來了,果斷轉發朋友圈”……
成績背后,是團隊人員的無私奉獻和默默付出,更是新華社新媒體人在媒體融合發展大潮中不斷求新求變、銳意創新的探索。從春節假期至今,即使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我們依然堅持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策劃,確保創意不斷、產量不減、時效更快。
作為新華社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新媒體報道中的一支奇兵,“創意海報突擊隊”樹立了獨特的產品風格,打造了叫得響的創意品牌,于實踐中創造出適應新媒體和社交媒體特點的全新傳播形式,成為讀圖時代用親切語言進行深度表達的范本,在這次抗擊疫情的主戰場上發揮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