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成為全球面臨的緊急突發(fā)事件,全球已有幾十個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tài)。俄羅斯是中國周邊大國、也是國際社會重要一極,本文以俄羅斯五家重要媒體為研究對象,梳理俄羅斯主流媒體新冠肺炎疫情報道的概況和涉華報道主題,通過細讀俄媒報道文本,旨在發(fā)現俄羅斯輿論對中國的態(tài)度,以及俄媒呈現的中國國家形象及其特點。
本文選擇《共青團真理報》(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авда)、《生意人報》(Коммерсант)兩家影響較大的報紙、莫斯科回聲(Эхо Москвы)(廣播)、今日俄羅斯(Russia Today)(電視)以及俄羅斯新聞通訊社(РИА Новости,簡稱俄新社),作為俄羅斯主流媒體代表,通過五家媒體官方網站檢索,以“新冠病毒”(Коронавирус)為檢索關鍵詞,獲得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3月13日的疫情報道,總計14358篇。
2019年12月31日,俄新社最早發(fā)布信息《未知肺炎在中國傳播》,稱30日武漢市衛(wèi)健委說:“鑒于不斷發(fā)現的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我們要求所有醫(yī)療機構統(tǒng)計數據,跟蹤患者情況,并立即報告。”此后,俄媒僅有零星后續(xù)報道,皆來源于中國官方媒體。自1月20日后,俄媒對疫情的報道量明顯上升,密切關注中國國家領導人對疫情作出指示,世界衛(wèi)生組織宣布召開緊急會議等消息。

▲ 2020年3 月25 日,在俄羅斯莫斯科,醫(yī)務人員正在處理新冠肺炎疫情的醫(yī)療研究中心工作。(新華社/路透)
根據圖1顯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爆發(fā)至今,三個多月來俄羅斯主流媒體疫情報道量總體呈上升趨勢,每個上升節(jié)點均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疫情警戒級別的提升直接相關。首次出現疫情報道增長是在2020年1月31日,世衛(wèi)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后,報道陡然上升百條增至376條;3月2日報道量達405條,源于前日世衛(wèi)組織將新冠肺炎全球風險級別調至“非常高”;此后報道量有增無減,3月11日世衛(wèi)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為“大流行”病,翌日報道量比前日增加300條,達到958條。預計隨著疫情的全球大規(guī)模爆發(fā),俄主流媒體報道將繼續(xù)呈增長態(tài)勢。
1月31日,俄新社、莫斯科之聲等發(fā)布消息《俄羅斯首次發(fā)現兩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兩名確診病例均為中國公民。與此同時,《生意人報》報道《普京向習近平提供抗擊冠狀病毒的援助》:“俄羅斯總統(tǒng)弗拉基米爾·普京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fā)送電報,表達了對冠狀病毒受害者的同情和支持。他表示將提供必要的幫助,俄羅斯愿意與中國機構合作,以便盡快克服該病毒。克里姆林宮的新聞服務報道說,副總理宣布了政府針對這一情況采取的緊急措施:俄羅斯將限制公民越過蒙古邊境,暫停所有飛往中國的航班,并將頒布法令禁止中國公民的工作簽證。

□ 圖1:俄羅斯五家主流媒體2019 年12 月31 日-2020 年3 月13 日的疫情報道數量統(tǒng)計。
2月以來,隨著中國疫情高發(fā)期過去、多國出現確診病例,俄媒的關注焦點轉向各疫情高發(fā)國。
總的來看,俄羅斯主流媒體對疫情的報道經歷了從不重視到密切關注,從聚焦中國疫情到放眼全球的過程。期間,俄媒高度關注世衛(wèi)組織、聯(lián)合國等各方的抗疫行動,顯示了開放的國際視野。
對五家主流媒體疫情報道的統(tǒng)計分析顯示,涉華報道占其報道總量的57.22%,一方面這是由于疫情首先在中國爆發(fā),另一方面也顯示俄媒高度關注周邊大國中國的疫情動態(tài)與防控成效。總體上,涉華報道較客觀,疫情全球爆發(fā)前有一定數量的負面報道。
加強中俄邊境控制:面對中國爆發(fā)的疫情,俄羅斯從1月30日開始采取關閉中國邊境、發(fā)布旅行禁令的舉措。隨著疫情的不斷發(fā)展,自2月19日起,俄羅斯暫停中國公民出于私人和教育目的簽證發(fā)放;自2月20日起,禁止中國人進入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由于冠狀病毒傳播的威脅,中國人被拒絕進入俄羅斯》)。3月12日,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強調俄羅斯是第一個真正關閉與中國以及其他冠狀病毒傳播活躍的國家之間邊界的國家,已采取一切必要的積極和預防措施,以防止冠狀病毒的傳播(今日俄羅斯:《米舒斯京評估了俄羅斯冠狀病毒傳播的威脅》)。
新冠病毒來源:最主要的兩種猜疑是:從武漢病毒所泄露和美國帶來的生物武器。俄羅斯主流媒體援引專家分析和中國外交部官方回應,否定了從武漢病毒研究所泄露的說辭。1月26日共青團真理報刊發(fā)專家訪談:“這種病毒在中國出現的事實是合乎邏輯的:氣候,動物區(qū)系和人口都適合。冠狀病毒不可能脫離實驗室。”2月3日該報專訪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尤里·塔夫羅夫斯基教授指出《中國冠狀病毒是自然災害,不是生物武器!》。2月20日俄新社轉發(fā)了中國外交部對這一謠言的回應:“早些時候,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就有關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指控發(fā)表了公開信,表示其是假的,并強調該研究所員工擁有良知。世衛(wèi)組織一再表示,沒有證據表明COVID-2019是在實驗室中創(chuàng)造,或者是生物武器制造的結果。我們不僅在對抗病毒,而且還在與陰謀論進行斗爭。”俄羅斯主流媒體也“借口說話”,借引證中國媒體將病毒來源引向美國。
疫情信息戰(zhàn):俄羅斯主流媒體對疫情期間關于中國的謠言和盲目批評表達了有限度的理性思考,并且站在類似于戰(zhàn)友的角度,認為中國在處理疫情的同時,還要謹防信息戰(zhàn)的打擊。《共青團真理報》特別通訊員達里亞·阿斯拉莫娃認為“有一個偉大的游戲要摧毀中國,而歐洲和俄羅斯只是令人困惑的棋子。”(《六個月前,科學家認識到“民族武器”的存在,而現在則為我們提供了冠狀病毒的故事》,3月1日)俄新社也對信息戰(zhàn)言之鑿鑿:“事實證明,將流行病用作信息武器不僅是我們尊敬的西方伙伴的外部因素,而且是內部政治斗爭的因素。”(《該病毒已成為摧毀帝國的武器》,2月28日)
刻板印象回流:在中國疫情高發(fā)期,人們對未知病毒的恐慌與長期以來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合流,首先表現為對中國政府的不信任和是非不分的批評。2月4日《共青團真理報》刊發(fā)文章《專家:冠狀病毒應歸咎于中醫(yī)和中國政府的特征》,認為中國疫情的爆發(fā)在于中國缺少免費的醫(yī)療服務和“中國當局從未試圖披露緊急情況”。其次媒體引述分析人士和專家觀點制造反華輿論。3月13日莫斯科回聲電臺引用分析人士列昂尼德·拉齊科夫斯基的話說:“如果他們說中國人應該受到指責,是可以的,畢竟是從中國傳過來的。”(《獨特見解:列昂尼德·拉齊科夫斯基》)。
從中國疫情大爆發(fā)、中國疫情逐漸緩和,到全球疫情大爆發(fā),在俄媒眼中,中國形象也一波三折,發(fā)生了反轉。
中國疫情爆發(fā)初期:俄媒指責中國政府不作為,渲染中國市場環(huán)境臟亂差。莫斯科回聲電臺稱“他們沒有清算(SARS出現的原因),無法采取任何根本措施,然后把病毒傳播到世界各地。”(2月3日)

表1:俄羅斯五家主流媒體疫情報道與涉華疫情報道數量統(tǒng)計
中國疫情緩和期:樂觀的中國人在方艙醫(yī)院起舞,中國政府作為“強勢政府”,體現了強大的動員資源能力。今日俄羅斯稱:《在中國,幾天內就建立了一家冠狀病毒患者醫(yī)院》(2月2日)。
全球疫情大爆發(fā)期:中國政府展現大國風范,中俄兩國“患難見真情”。在全球國際關系面臨重大挑戰(zhàn)和威脅之際,中國政府的人道主義援助值得稱贊。3月12日俄新社報道“世界應感謝中國”,中國政治制度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時展現了優(yōu)越性。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以來,中俄兩國首腦已進行了兩次重要交流,1月31日普京總統(tǒng)給習近平主席發(fā)送電報,表示對中國疫情的慰問;3月19日兩國首腦通電話,普京總統(tǒng)稱“中國政府為抗擊疫情采取了卓有成效的舉措……中國向遭受疫情的國家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為國際社會樹立了良好典范。中國的行動是對個別國家挑釁和污名化中國的響亮回答”。習近平主席表示“中方愿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各國一道,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共同威脅和挑戰(zhàn),維護全球公共衛(wèi)生安全”。“患難見真情”,這一點在俄媒對中國疫情的報道中有所體現,俄媒報道大多基于事實層面,正面聲音居多;俄羅斯專家學者對新冠病毒來源和影響發(fā)表的觀點中,不乏偏激言論,理性分析有但數量有限。
1.經濟報道量最大,客觀上認可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疫情導致中國生產停滯,俄媒重點討論世界經濟將因此承受巨大損失,波及餐飲、旅游、娛樂等產業(yè)。俄羅斯關閉中俄邊境,限制中國人入境,中國和俄羅斯旅游業(yè)將深受影響。
2.對中國模式的認知存在偏差,可能誤導受眾。一些報道將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爆發(fā)歸咎中國醫(yī)療體制,稱中國沒有免費的醫(yī)療服務,如共青團真理報消息《中國特派記者Daria Aslamova:必須付費才能接受冠狀病毒檢測》(2月21日)。俄媒一些報道采用個人觀點,對中國體制和社會治理方式的分析不夠全面公正,容易誤導受眾。
3.認為中俄“同病相憐”,需對歐美發(fā)起的信息戰(zhàn)保持警惕。當前中俄兩國面臨著相似的發(fā)展困境,都受到來自歐美國家的壓制,國際輿論信息戰(zhàn)的挑戰(zhàn)客觀存在。基于這一現實,俄媒面對各種新冠謠言,總體上能夠保持較為理性的認識:新冠病毒是天災,不是人禍,是中國人民和政府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
從發(fā)展中俄關系、維護世界穩(wěn)定角度出發(fā),未來中國外宣可從三個方面加強:一、注重中俄兩國公共外交領域的報道,培養(yǎng)親華友華的俄國知識界和新聞界人士,特殊時刻借嘴說話以闡明中國立場、中國態(tài)度;二、加強對俄羅斯駐華媒體的信息服務,精心組織俄羅斯駐華媒體的集體采訪活動,幫助駐華記者了解中國國情,讀懂中國寫活中國;三、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塑造真實、立體的中國國家形象,被動應對難免受制于人,等到輿情出現時再邀請專家和分析人士回應,亡羊補牢可能事倍功半;四,堅持公眾媒介素養(yǎng)教育,培養(yǎng)公眾理性思考能力,自覺抵御信息戰(zhàn)的威脅。